夔州竹枝歌舞是奉節(jié)縣已申報國家級的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她是一種由竹枝民歌和舞蹈合一的表演形式。唐長慶二年(822年),劉禹錫任夔州刺史,看到竹枝歌舞,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對竹枝民歌進行改造,按照其曲調(diào)創(chuàng)作新詞,作《竹枝詞九首》和《竹枝詞二首》。他在《竹枝詞九首引》中寫道:“四方之歌,異音而同樂。歲正月,余來建平,里中兒聯(lián)歌竹枝,吹短笛擊鼓以赴節(jié)。歌者揚袂睢舞,以曲多為賢。聆其音,中黃鐘之羽。其卒章激訐如吳聲。雖傖儜不可分,而含思宛轉(zhuǎn),有淇濮之艷。昔屈原居沅湘間,其民迎神,詞多鄙陋,乃為作《九歌》。到于今,荊楚鼓舞之。故余亦作竹枝九篇,俾善歌者飏之。附于末。后之聆巴歈,知變風之自焉。”
劉禹錫在《竹枝詞九首引》中指出:他見到“里中兒聯(lián)歌竹枝”的地點是“建平”。新《巫山縣志》載:“唐長慶二年(822年)正月,詩人劉禹錫自夔州來縣,見縣人聯(lián)歌《竹枝》,遂作《竹枝詞》九首。”引文中“自夔州來縣”,即是說從奉節(jié)來到巫山縣。新《巫山縣志》把“建平”說成是巫山縣。說劉禹錫是在巫山見到“聯(lián)歌竹枝”,緊接著就作了《竹枝詞》九首。其實,劉禹錫所說的“建平”,不是指朗州(今湖南常德市),而是指夔州,但也不是指夔州境內(nèi)的巫山縣。葛立方《韻語陽秋》認為,劉禹錫《竹枝詞》多以夔州景物為背景,“乃夢得為夔州刺史時作。而史稱夢得為武陵(即朗州)司馬作《竹枝詞》,誤矣。”朱東潤主編的《中國歷代文學(xué)作品選》、陶敏等的《劉禹錫全集編年校注》,皆持這種觀點。這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同理,劉禹錫《竹枝詞》有七處直接寫到奉節(jié)的景物,顯然不是在巫山縣寫的,而是在夔州的治所——奉節(jié)寫的。
認為劉禹錫的《竹枝詞》是在巫縣寫的這種錯誤的觀點,源于對劉禹錫《竹枝詞九首引》中的“建平”的不正確的理解。其實,專家和權(quán)威機構(gòu)早有正確的解釋。在中國古典文學(xué)研究家、復(fù)旦大學(xué)教授朱東潤主編的《中國歷代文學(xué)作品選》(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中編第一冊171頁《竹枝詞》的解題中,對劉禹錫《竹枝詞九首引》中的“建平”是這樣解釋的:“建平,古郡名,三國吳置,故治在今四川省巫山縣,這里指夔州。”1978年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文學(xué)研究所編的《唐詩選》(下)123頁《竹枝詞》的注釋中,對“建平”的解釋是“泛指夔州”。兩書對劉禹錫《竹枝詞九首引》中的“建平”的解釋是清清楚楚的,劉禹錫是用古地名“建平”指代當時的夔州。不能因為巫山縣是古建平的郡治和今仍有建平鄉(xiāng),就牽強附會地把劉禹錫《竹枝詞九首引》中的“建平”說成是巫山縣。
用古地名指代現(xiàn)地名,這是唐人作詩的一種習(xí)慣。如李白的《江上寄巴東故人》稱夔州為巴東,是因為夔州曾為巴東郡。劉禹錫在夔州寫的《魚復(fù)江中》稱夔州為魚復(fù),是因為夔州的治所奉節(jié)曾為魚復(fù)縣。他寫的《始至云安寄兵部韓侍郎中書白舍人二公近曾遠守故有屬焉》稱夔州為云安,是因為夔州曾為云安郡。他在《竹枝詞九首引》中用“建平”指代夔州,是因為夔州的地盤大部分與三國時吳國的古“建平”重合。“余來建平”,意即“我來夔州”。
劉禹錫《竹枝詞》兩組十一首詩自身包含的內(nèi)容也告訴人們,它們的寫作地點是在夔州的治所奉節(jié)。由于奉節(jié)是夔州的治所,縣城附郭于州城,古往今來,人們都習(xí)慣地稱奉節(jié)為夔州。
從結(jié)構(gòu)上看,劉禹錫《竹枝詞》兩組十一首是一個整體。《竹枝詞九首》其一“南人上來歌一曲,北人莫上動鄉(xiāng)情”,《竹枝詞二首》其二“今朝北客思歸去,回入紇那披綠羅”,前者是說自己是北方人,登上白帝城頭唱竹枝歌容易牽動思鄉(xiāng)之情,后者是說自己將要歸去,并且要把竹枝歌帶到北方去改編成紇那曲讓歌伎們演唱。前者呼,后者應(yīng),加上多處奉節(jié)(夔州)地名的連綴和某些詩中呈現(xiàn)出來的意境,把十一首詩連成了一個整體。
“惟有九歌詞數(shù)首,里中留與賽蠻神。”劉禹錫在這首《別夔州官吏》詩中稱自己的《竹枝詞》為九歌,從另一個方面印證了《竹枝詞》兩組十一首是一個整體。劉在《竹枝詞九首引》中說:“昔屈原居沅湘間,其民迎神,詞多鄙陋,乃為作《九歌》,到于今,荊楚鼓舞之。故余亦作竹枝九篇,俾善歌者飏之。”其意是說,他是有意模仿屈原《九歌》寫“竹枝詞九篇”的。《竹枝詞》十一首,剛好與《九歌》十一章相同。九是言其多,并非實數(shù)。這不能說是一種巧合,而是有意為之。
一般來說,組詩的第一首都有提綱挈領(lǐng)的作用。既然是一個整體,《竹枝詞九首》其一是總攝兩組十一首的。“白帝城頭春草生,白鹽山下蜀江清。”白帝城、白鹽山兩個夔州的大地標組成了十一首詩總的大背景。十一首有五首直接寫了奉節(jié)(夔州)的地名:其一有“白帝城”和“白鹽山”;其三有“瀼西春水”。這個瀼西是指西瀼水,即今之梅溪河;其五有“昭君坊”和“永安宮”;其六有“滟滪堆”;其七有“瞿唐”,這些都是奉節(jié)(夔州)的地名。還有其八“巫峽蒼蒼煙雨時,清猿啼在最高枝”是間接寫奉節(jié)(夔州)的地名。唐人寫詩慣以巫山、巫峽指代三峽,或特指夔州的瞿塘峽,如杜甫在夔州寫的《秋興八首》其一“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詩中白帝城的背景是夔山、夔峽,杜甫用“巫山巫峽”代稱夔山、夔峽。劉禹錫是用“巫峽”代稱夔峽。《竹枝詞九首》的其二、其四、其九,《竹枝詞二首》的其一、其二,共五首沒有地名,但也是在奉節(jié)(夔州)寫的,而不是在巫山寫的。《竹枝詞九首》其二的“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其四的“日出三竿春霧消,江頭蜀客駐蘭橈”,其九的“山上層層桃李花,云間煙火是人家”,《竹枝詞九首》其一的“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其二的“楚水巴山江雨多”,這些都是奉節(jié)(夔州)常見之景。在“白帝城、白鹽山”大背景下,這五首詩寫的是奉節(jié)(夔州)的風物是很明確的,無需每首都寫出地名來。如果每首都寫出地名來,豈不羅嗦。
在大整體中也有小整體。如《竹枝詞九首》的其一、其三,《竹枝詞二首》的其一,這三首詩構(gòu)成一個完整的意境。從“白帝城頭”“白鹽山下”,到“瀼西春水”“橋東橋西好楊柳,人來人去唱歌行”,再到“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鏡頭一步一步拉近,遠、中、近三個鏡頭組接成一幅奉節(jié)(夔州)優(yōu)美、生動的風情畫卷。雖然組詩是按寫作時間先后的順序編次的,這三首沒有按鏡頭組接的順序輯在一起,但思路是貫通的,意境是完整的。
這三首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寫了唱竹枝歌。“南人上來歌一曲,北人莫上動鄉(xiāng)情”,“橋東橋西好楊柳,人來人去唱歌行”,“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城頭有人唱,路上有人唱,江上有人唱,在奉節(jié)(夔州)到處都能聽到竹枝歌聲。“瀼西春水”“橋東橋西好楊柳”是春天寫的。“楊柳青青江水平”則寫于夏天,此時長江漲水,江水倒灌進“瀼西”,形成開闊、平靜的水面,“楊柳青青江水平”是“瀼西”“好楊柳”夏天的景象,所寫地點仍然是“瀼西”。奉節(jié)不乏楊柳,除“瀼西”的“好楊柳”外,以楊柳命名的地方至少還有五處之多。因此,既不能把《竹枝詞》兩組十一首全部搬到巫山去,也不能因巫山有楊柳坪地名就把“楊柳青青江水平”一首單獨搬到巫山去。夔州竹枝歌是夔州三峽地區(qū)廣為流行的一種民歌,所以,劉禹錫在《竹枝詞二首》其二中說:“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鄉(xiāng)歌。”巫山也不例外。但劉禹錫看到“聯(lián)歌竹枝”并作《竹枝詞》兩組十一首的地點,不是在巫山,而是在奉節(jié)(夔州)。
劉禹錫長慶二年(822年)至長慶四年(824年)任夔州刺史。他在長慶二年正月五日寫的《謝上表》中云:“臣即以今月二日到任訖。”這與《竹枝詞九首引》所載“余來建平”的時間“歲正月”是相吻合的。在夔州治所奉節(jié)的新年大節(jié)里,劉禹錫看到了熱鬧的“聯(lián)歌竹枝”的節(jié)慶活動(也可能具有歡迎新刺史的動機),后來就陸續(xù)寫了《竹枝詞》兩組十一首。劉禹錫初到夔州,交接,應(yīng)酬,熟悉情況,諸事繁忙,加上新年大節(jié),在正月間不可能到巫山縣去,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倒是巫山的縣宰應(yīng)該到夔州來拜見新任刺史大人。《竹枝詞九首》其一“白帝城頭春草生”,當是初到夔州任上的春天寫的。其二“山桃紅花滿上頭”,其三“瀼西春水縠紋生”,其四“日出三竿春霧消”,其五“家家春酒滿銀杯”,其九“山上層層桃李花”等五首都寫有春景,當是春天所作,但不能確定是哪一年春天寫的。《竹枝詞二首》其二“今朝北客思歸去”,當是長慶四年將要離任時所寫。劉的《別夔州官吏》詩句“巫山暮色常含雨,峽水秋來不恐人”可以為證。《竹枝詞九首》的其六、其七沒有季節(jié)特征,不知寫于何時。總起來說,劉《竹枝詞》兩組十一首不是一時所寫,而是經(jīng)過幾年的創(chuàng)作實踐和積累輯成的。
附:
竹枝詞九首
其一
白帝城頭春草生,白鹽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來歌一曲,北人莫上動鄉(xiāng)情。
其二
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其三
江上朱樓新雨晴,瀼西春水縠紋生。
橋東橋西好楊柳,人來人去唱歌行。
其四
日出三竿春霧消,江頭蜀客駐蘭橈。
憑寄狂夫書一紙,家住成都萬里橋。
其五
兩岸山花似雪開,家家春酒滿銀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宮外踏青來。
其六
城西門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惱人心不如石,少時東去復(fù)西來。
其七
瞿塘嘈嘈十二灘,此中道路古來難。
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
其八
巫峽蒼蒼煙雨時,清猿啼在最高枝。
個里愁人腸自斷,由來不是此聲悲。
其九
山上層層桃李花,云間煙火是人家。
銀釧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畬。
竹枝詞二首
其一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還有情。
其二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鄉(xiāng)歌。
今朝北客思歸去,回入紇那披綠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