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云浮巿下轄縣共2個(gè)含義
新興縣隸屬云浮市,位于廣東省中部偏西,地處東經(jīng)111°57′37″至112°31′32″,北緯22°22′46″至22°50′36″,東與高明區(qū)、鶴山市交界,東南與開平市接壤,南鄰恩平市,西南連陽春市,西北為云安區(qū)、云城區(qū),東北接高要市。縣境南北相距51公里,東西寬56公里,距海洋最近點(diǎn)100公里,屬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區(qū)。是廣東省著名的僑鄉(xiāng)之一。解放后先后屬粵中行署、江門行署、肇慶行署、肇慶市。1994年劃歸云浮市。新興縣總面積1523平方公里,轄12鎮(zhèn),戶籍總?cè)丝?91778人(2017年末)[1]。境內(nèi)有國恩寺、藏佛坑、金水臺溫泉等景點(diǎn),曾榮獲“2015年廣東省人口與計(jì)劃生育先進(jìn)單位”[2]等稱號。2018年8月15日,“兩山”發(fā)展百強(qiáng)縣名單發(fā)布,新興縣排第83名。
中文名稱新興縣
外文名稱Xinxingcounty
別 名新州
行政區(qū)類別縣
所屬地區(qū)廣東省云浮市
下轄地區(qū)新城、六祖、天堂、稔村、太平等12個(gè)鎮(zhèn)
政府駐地新城鎮(zhèn)
電話區(qū)號0766
郵政區(qū)碼527400
地理位置廣東省中部偏西,毗鄰珠三角
面 積1520平方公里
人 口戶籍總?cè)丝?91778人(2017年)[1]
方 言粵語-新興話,客家語(嘊話)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
著名景點(diǎn)國恩寺、藏佛坑、金水臺溫泉、清山綠水溫泉、竹院庵
火車站新興縣火車站,天堂火車站
車牌代碼粵W
行政代碼445321
中 學(xué)新興縣一中、惠能中學(xué)、華僑中學(xué)
經(jīng)緯度東經(jīng)111°57′37″至112°31′32″、北緯22°22′46″至22°50′36″
秦統(tǒng)一中國后,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分全國為36郡,廣東省僅粵北一部分屬長沙郡。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軍南征百越,在百越地增置南海郡、桂林郡、象郡3個(gè)郡,今新興縣地域?qū)倌虾??sup>[3]。
秦末(公元前206年),南海郡趙佗并嶺南3郡,自立南越國,今新興縣地域?qū)倌显絿牭?sup>[3]。
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平定南越后,將南越地重新劃為南海、蒼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等9個(gè)郡,在今新興縣地域設(shè)置臨允縣(縣治在今新興縣城,因縣治臨近允水即今回龍河而得名),屬合浦郡(郡治在今徐聞縣),此為新興縣置縣之始[3]。
西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設(shè)州(或部)以統(tǒng)郡,臨允縣屬交趾部合浦郡。東漢建安八年(公元203年),交趾部改稱交州,治廣信(今封開縣)。赤壁大戰(zhàn)后,建安十五年(210年)交州遷到南海郡番禺縣(今廣州市),臨允縣屬交州合浦郡[3]。
三國時(shí),吳國黃武五年(226年),臨允縣改隸蒼梧郡。以后,這個(gè)縣也改名新寧縣。
三國(吳)黃武五年(226年),將交州東部置廣州,以番禺為廣州治,臨允縣改屬廣州蒼梧郡(郡治在今廣西梧州)[3]。
西晉,在今新興縣地域設(shè)置新寧縣(縣治在今新興縣城)[3]。
南朝前期,郡縣大增。南宋元嘉年間(424~453年),新興縣改名新城縣,仍隸屬新寧郡(郡治遷至南興縣)。時(shí)新寧郡管轄的縣增至14個(gè),分別是:博林(縣治在今高要市博洞村)、南興(今新興縣地域,縣治在今縣城東北十里)、臨允(今新興縣地域,縣治在今縣城)、甘泉(即甘東,今陽春市西北部)、新城(縣治在今新興縣城)、單牒(縣治在今新興縣東成鎮(zhèn)單牒村)、龍?zhí)叮h治在今新興縣天堂鎮(zhèn)龍?zhí)墩?/a>)、撫納(今高要市南部)以及威平、平鄉(xiāng)、城陽、威化、初興、歸順縣。南齊時(shí)期(479~502年),新寧郡治移至博林縣[3]。
隋開皇九年(589年),改新寧郡為信安郡,不久廢信安郡,復(fù)置新州,州治是筠城(今新興縣新城鎮(zhèn))。唐時(shí)新州時(shí)廢時(shí)復(fù)。
天寶元年(742年),廢新州,設(shè)新興郡,不久改名新昌郡。
乾元元年(758年),恢復(fù)新州,州治仍是筠城,隸嶺南道。五代,新興縣建制仍沿唐制,被南漢政權(quán)統(tǒng)治。趙宋時(shí),新州、新興縣同隸廣南東路。
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新州與春州(今陽春縣)合并,稱新春州。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在筠城設(shè)置新州路總管府;新州路隸江西行中書省。
十九年(1282年),新州路降為散州(比府級低),仍稱新州;撤消新州路總管府。
明洪武二年(1369年),廢新州;新興縣改隸廣東布政司、嶺西道、肇慶府等建制。此后這個(gè)縣的疆域由大變小,先后分出若干地方另建新縣。
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廢除清代省下的府、州、廳,保留道一級行政單位,改并肇陽羅道為粵海道,新興縣屬粵海道。民國三年三月,全省分為七個(gè)鎮(zhèn)守使署,新興縣屬肇陽羅鎮(zhèn)守使轄區(qū)。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四月,廣東分設(shè)東、西、南、北四個(gè)綏靖區(qū),新興縣屬西區(qū)綏靖委員公署。民國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春,全省分為五個(gè)綏靖區(qū),新興縣屬西北區(qū)綏靖委員會署。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十月,全省分為九個(gè)行政督察區(qū),新興縣屬廣東省第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建國后,新興縣隸屬廣東省西江專區(qū)。1950年8月,云浮縣河漣鄉(xiāng)劃歸新興縣管轄。1952年隸屬粵中行署。1956年后,先后隸屬高要專區(qū)、江門專區(qū)。1958年11月,新興、云浮并為一縣,稱新云縣。1961年4月,恢復(fù)新興縣、云浮縣原建制。同年,江門專區(qū)撤銷,成立肇慶專區(qū)(后改肇慶地區(qū)),新興縣屬肇慶專區(qū)(肇慶地區(qū))管轄。1995年,云浮市設(shè)立,新興縣劃由云浮市管轄。[4]
2003年12月,新興縣撤銷洞口、共成、船崗三鎮(zhèn),分別并入新城、太平、集成三鎮(zhèn)。調(diào)整后,新興縣轄12個(gè)鎮(zhèn):新城鎮(zhèn)、天堂鎮(zhèn)、勒竹鎮(zhèn)、河頭鎮(zhèn)、集成鎮(zhèn)、太平鎮(zhèn)、車崗鎮(zhèn)、稔村鎮(zhèn)、東成鎮(zhèn)、水臺鎮(zhèn)、里洞鎮(zhèn)、大江鎮(zhèn)。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新興縣轄12個(gè)鎮(zhèn)(新城、水臺、車崗、東成、稔村、太平、六祖(舊集成鎮(zhèn))、大江、河頭、天堂、簕竹、里洞),196個(gè)村(居)委會、1114個(gè)自然村,縣城駐新城鎮(zhèn)。
截至2017年,新興縣轄12個(gè)鎮(zhèn)(新城鎮(zhèn)、水臺鎮(zhèn)、車崗鎮(zhèn)、東成鎮(zhèn)、稔村鎮(zhèn)、太平鎮(zhèn)、六祖鎮(zhèn)、大江鎮(zhèn)、河頭鎮(zhèn)、天堂鎮(zhèn)、簕竹鎮(zhèn)、里洞鎮(zhèn)),199個(gè)行政村(社區(qū)),縣政府駐地在新城鎮(zh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