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和家長必讀
針對當前農村幼兒教師只是看孩子的教育水平,我建議各校按科學來,既不能亂放鷹式管理,也不能光迎合家長多識字多算數就是聰明的心理,每天的活動遵循原則科學安排。
要注重幼兒的學習過程,無論是失敗還是成功,都將會是一次學習的機會,讓幼兒在親身實踐中體驗感知。陳鶴琴以人的五個連為一體的手指作比喻,創造性地提出了課程結構的“五指活動”理論。他認為,五指活動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1、健康活動:飲食、睡眠、早操、游戲、戶外活動、散步等。
2、社會活動:朝夕會、周會、紀念日、集會、每天的談話、政治常識等。
3、科學活動:栽培植物、飼養動物、研究自然、認識環境等。
4、藝術活動:音樂(唱歌、節奏、欣賞)、圖畫、手工等。
5、語文活動:故事、兒歌、謎語、讀法等。
1941年3月,陳鶴琴提出“活教育”教學原則10條,以后陸續完善、充實為17條。17條教學原則如下:
原則一: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
原則二: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
原則三:你要兒童怎樣做,就應當教兒童怎樣學。
原則四:鼓勵兒童去發現他自己的世界。
原則五:積極的鼓勵勝于消極的制裁。
原則六:大自然大社會是我們的活教材。
原則七:比較教學法。
原則八:用比賽的方法來增進學習的效率。
原則九:積極的暗示勝于消極的命令。
原則十:替代教學法。
原則十一:注意環境、利用環境。
原則十二:分組學習,共同研究。
原則十三:教學游戲化。
原則十四:教學故事化。
原則十五:教師教教師。
原則十六:兒童教兒童。
原則十七:精密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