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晨誦、午讀、暮醒”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
——晨誦、午讀、暮醒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培養學生基本素養和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因此學校以語文學科大閱讀為主,以“晨誦、午讀、暮醒”為抓手,積極開展讀書活動,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書香校園,使讀書成為學生的習慣,使校園更富人文底蘊,充滿智慧和是生機!
二、活動目標
以閱讀名著和時文、美文賞讀為主要內容,從而達到增加知識積累、拓展學生視眼、全面提高人文素養的目的。讓一身書卷味影響著兒童人生選取,讓書籍的力量引領兒童內涵式發展。
三、開展豐富的讀書活動
1、 設立“好書推薦”。老師向大家推薦一本好書,開展師生共讀一本好書的活動。
2、 “暢游書海齊分享”。午間閱讀為師生的讀書時間,老師和同學可以一同閱讀,分享讀書樂趣。
3、 “我為孩子誦經典”。語文老師利用地方課等時間為同學們朗讀傳統文化。
4、 “誦讀經典,詩話人生”背誦活動。利用語文課預備鈴響到正式上課的幾分鐘組織學生背誦詩詞或名篇。
5、 “相約好書,牽手美文”書交流活動。每月自定一節語文課作為學生集體閱讀交流的時間,指導并激勵學生快樂讀書,共享讀書的樂趣。開展“故事會”、“換一本書,交一個朋友”、“知識競猜”、“名人名言”、“報刊剪輯”、“好書推薦”等活動。
6、 開辟“書香園地”,定期張貼“好書推薦”、“名人名言”、“書海拾貝”、“好書大家讀”、“讀書感悟”、“讀書心語”等文章。
7、 “全家總動員”親子讀書活動。建議每位學生建立家庭“小書架”,與好書交朋友,并開展與家長共讀一本好書的活動。要求讀后與家長共同制作“親子讀書卡”,包括書名、作者、頁數、閱讀時間等基本信息及親子讀書筆記(讀書語錄、感言、心得等)兩部分。
四、時間安排及內容
晨誦:8:00-8:30,
師生同讀:積極倡導“與書為伴”的思想,每天早晨30分鐘晨誦時間,要求教師與學生一起重溫經典,品讀詩歌、美文,這為師生同讀時間。以積累背誦為主,可選擇語文書背誦內容,獲區發放的古詩文誦讀,還有語文經典讀本(每個年級一個班每生一本)
午讀:13:40—14:20
推薦導讀:每周四次的中午閱讀時間,師生共讀一本書,各班語文教師根據導讀內容,向學生們推薦一些適合他們閱讀的圖書,教給閱讀方法,像如何查工具書,如何學會提問,如何學會圈點評注等,幫助學生學會閱讀,寫好讀書筆記,提高閱讀效率,這為推薦導讀時間。
經典賞讀:每周一節的閱讀指導課,要求充分發揮老師們的智慧,提前安排,精心準備,引領學生走進文學的殿堂。
親子共讀:我們的家庭作業多元化,不僅有寫的練習,更有讀、背的項目。每天要求家庭作業中課外閱讀時間不少于30分鐘。并提倡家長督促、簽字、參與其中,力求達到讓每一雙小手能牽起兩雙大手,讓父母與孩子一起成長。將書香氣息帶給家庭,為創建書香社會作努力。
暮醒:夕會時間
師生共背:低年級復習當天背誦過的古詩篇章;高年級寫讀書日記或背誦鞏固當天背的內容,下午放學時所有學生一起背誦走出學校大門。
學生每天一篇(周一到周五)。用先前的“讀書筆記本”或“積累本”都行。正面記“閱讀記錄”,背面記錄背誦情況。
五、明確要求,制定計劃
《新課程標準》要求,低年級的閱讀量為5萬字,分解到各個學期每學期應達到12500字;中年級不少于40萬字,分解到每個學期應達到10萬字,也就是相當于兩本語文書的字數。高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即每學期應達到25萬字,相當于高年級的語文課本5本書左右。
根據以上的要求,各班要制定好每學期的班級課外閱讀計劃,推薦、篩選好學生的閱讀書目。(參考鋼城區每學期必讀、選讀書目和山東省第三屆中小學生讀書系列活動推薦書目)
每個學生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興趣愛好,制定出個人學期讀書計劃。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閱讀計劃,認真督促檢查,確保計劃得到落實。每個學生都要認真完成讀書筆記,記錄每天的課外閱讀情況。低年級只記錄所讀書的篇目,摘錄一些好的詞句,在班內或組內交流讀書的主要內容和讀書感受。三——五年級的學生不但要每天記錄所讀書目,摘抄所讀書目中好的詞、句、段,還要寫讀后感。教師每天要檢查學生的完成情況并留有檢查記錄。
六、開展評價,引導閱讀
1、對教師的評價:重在評價其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及活動開展情況,具體評價內容有:
(1)班級每學期要有課外閱讀計劃、總結。
(2)每周一節的課外閱讀指導課要有計劃和詳細的教案。
(3)班級課外閱讀活動開展是否扎實、有效。
(4)要有對學生課外閱讀情況的跟蹤檢查記錄。
2、對學生的評價:重在評價其課外閱讀興趣與習慣、內容與范圍、技巧與方式、積累與運用。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可以看得更遠;以書為墊腳石,我們可以攀得更高!老師們,讓我們與孩子們同讀共思,擠一點時間給讀書;留一點空閑給思考;獻一份熱情給學習。讓“晨誦、午讀、暮醒”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