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作為一個第三批的 90 后,在 2017 年已經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不僅僅 ' 油膩中年 ' 這個詞的橫空出世讓 25 歲及以上的人都被納入其中,本周營銷號和 ' 內容創作者 ' 熱炒的第一批 90 后則更然筆者感到焦慮。人們的平均壽命水平在不斷的提高,但感覺所有人都在希望把年輕人變成 ' 小老頭 '。不過,今天我們文章的重點并不是這個。
最近給筆者受沖擊最大的一條新聞莫過于騰訊音樂即將與國外最大的音樂軟件 Spotify 進行股權換購。有說法是騰訊和 Spotify 希望借助這次股權換購來達到他們明年 IPO 上市的目的。從今年騰訊游戲的騰飛,再到騰訊音樂和騰訊視頻的發力,背后透視出的是 90 后這一市場人群開始掌握了市場的話語權,是第一批 90 后托著騰訊超越阿里巴巴。
王者榮耀和絕地求生:兩大業績支柱離不開 90 后
作為騰訊游戲的重要工作室,天美工作室可能在 2015 年的時候萬萬不會想到,只是復制《英雄聯盟》而推出的掌上 MOBA 手機游戲《王者榮耀》給整個中國帶來的文化沖擊是無窮的。如果沒有絕地求生(PUBG)的存在,那么 2017 年國內的年度游戲無疑就是《王者榮耀》。
之所以《王者榮耀》給整個社會的沖擊遠超《英雄聯盟》,原因就在于電腦游戲還需要具有一定水平的配置,并且與好友被屏幕所阻隔。手機游戲只要大家聚在一起,掏出手機就可以隨時 ' 開黑 '。《王者榮耀》已經遠超一款游戲的范疇,而是代替吃飯看電影,成為更多 90 后的一種社交方式。
絕地求生(PUBG)所代表的吃雞類游戲也是同樣的道理。騰訊代理絕地求生(PUBG)的同時,也與藍洞合作推出相關的手機游戲。與 MOBA 類的游戲相同,騰訊希望能夠在 PC 端以及移動端雙管齊下,獲得 ' 大逃殺 ' 類游戲的更多市場份額。PC 端在騰訊代理之后的情況無需多言,移動端已經涌入了一些國產手機游戲,但騰訊依靠著強大的入口優勢,相信可以繼續保有海量的用戶。無論是王者榮耀,還是絕地求生(PUBG)等大逃殺類游戲,騰訊所面向的人群都是 90 后,90 后是騰訊希望抓住的重要人群。
阿里想做文娛,但這方面騰訊遠勝于它們
QQ 音樂上市的傳聞在最近的一年間出現在各家媒體的頭條之上,令人意外的是,騰訊對于這些傳言的回應居然是收購國外知名音樂網站 Spotify,實在是令人咋舌。阿里巴巴一直把發展大文娛放在嘴邊上,不過就在最近的一年的時間里騰訊在文娛產業對阿里巴巴做到了全方位的超越。
與騰訊自己培植的 QQ 音樂不同的是,阿里旗下也有音樂軟件,蝦米音樂也一直在樂迷中評為良心。不過遺憾的是,無論是行業內部還是商業成就上蝦米音樂遠遠不如 QQ 音樂。縱觀最近一年以來騰訊音樂業務的發展,在各種方面都超出阿里音樂一個層次。
去年 7 月份的時候,中國音樂集團與騰訊集團的數字音樂業務正式合并,QQ 音樂業務與 CMC 進行合并。在合并之后,酷狗音樂和酷我音樂正式歸入騰訊,不過他們仍會以單獨品牌運營。盡管今年 9 月份阿里與騰訊進行了音樂版權的合作,但遺憾的是,商業模式這個阿里音樂更需要的東西卻難以學習。在于 Spotify 換購股份之后,騰訊無疑坐穩了國內音樂軟件的頭把金交椅。
優質節目一個也不少,騰訊視頻穩扎穩打
相比于游戲業務和音樂業務,今年騰訊視頻仍然是穩步發展的一年。他們沒有像愛奇藝一樣推出爆款《中國有嘻哈》和《奇葩說》,但一些優質節目還是讓他們獲得更高的口碑。無論是《脫口秀大會》還是《見字如面》,都給騰訊視頻的業績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騰訊在第三季度的財報中表示,騰訊視頻第三季度表現強勁,而這一增長主要來自于移動端。移動端上更多的人群都是來自于 90 后,所以騰訊視頻的表現無疑是抓住了 90 后市場的口味。騰訊視頻僅憑來自中國的 iOS 收入,打入全球綜合月收入前 15 強。除了綜藝節目之外,《那年花開月正圓》這樣的影視劇也幫助騰訊視頻售出了更多的會員。
結語
騰訊今年各項業務的發展無疑離不開把握 90 后市場這一基本方針。騰訊游戲、視頻和音樂這三個主要的文化產業讓騰訊的市值一次又一次的超越阿里巴巴。阿里巴巴的大文娛在最近也經歷了重大的調整。如果想追上騰訊的發展腳步,那么把握 90 后市場無疑是阿里巴巴后面一個發力點。
原網頁已經由 ZAKER 轉碼以便在移動設備上查看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