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班會是班級教育學生、提高學生素質的最主要途徑之一,是全體學生直接溝通的渠道。它不同于一般會議,是一種綜合性的教育活動,通過一定的形式,最大限度的發動學生,把教育內容寓于其中,達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并使學生行為習慣上得到最大改善。 班會的認識和效果的主體是學生。那么怎樣達到預期效果呢?我談一下個人體會。
1 、解放自己,把自己的心靈放飛 。
我認為,班會應該讓學生心理上每有任何負擔,每個同學都釋放自己,敞開心扉,談理想、談人生追求、談同學關系、談學校生活,讓學生真正有家的感覺。一個人只有在心理上沒有任何壓力和負擔時,才敢于和愿意說自己想說的話,只有聽到學生的心里話,班主任才能對癥下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次班會如同一出戲劇,其成功率與每一角色的能力,水平及角色之間的協調程度相關。我們必須讓我們的角色完全投入,才能把這出戲劇辦好。
2 、不能搞成 “ 一言堂 ” ,多讓學生自己組織
我們開班會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熱愛生命、學會堅強、直面竟爭、不怕挫折等,而所有這一切的主體都是學生。任何一種教育方法如果不是從學生中來,不能讓學生有所收益,那將是失敗的。要使學生真正轉變,改善行為習慣,提高綜合素質,必須使其自己去想,自己去說,自己去做。新時代的師生關系絕不是 “ 專制管理 ” ,而是 “ 賞識民主式 ” 管理。
3 、根據學生近期思想特點設計班會主題。
設計班會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確定班會的主題,并且圍繞主題把握內容,設計班會的全過程。從具體要求上講,明確教育什么,達到什么效果。
主題就是班會的中心議題。既是對班會討論范圍的限定,又是對參與討論者的提示。好的主題或切中時弊,震撼學生心靈;或富有感召力,激發學生熱情;或具有啟發性,使學生心中云霧健開;或富有誘惑力,使學生不吐不快,言猶未盡。總之,一定要根據近期學生思想特點設計主題。
4 、一節班會一堂心理輔導課 。
初中階段作業負擔較重,較小學學習方式有所變化。一些基礎不牢、學習松散、學習方式不當的學生對新的學習環境不適應,成績日漸下降,導致某些心理問題。“尖子生”因承受著學校、家庭、社會的厚望,而長期處于極度緊張、過度疲憊的狀態之中,又缺少交流的時間和機會。誘發心理問題或埋下不良心理的隱患。需要正確的疏導。因為班會都是針對學生中存在的問題設計的,因此每次班會都應讓學生在思想上、心靈上有所啟迪,每一節班會都是心理輔導的好機會。
總之,不論什么形式的班會,不論在何地點舉行,只要做到以上幾點,舊能使全班學生都進入 “ 會議 ” 要求的角色,就能使 “ 會議 ” 形成突出的效果,并能在今后延伸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