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人們傾注于某項工作的努力產生于(1)他們致力于工作時所期望的成功程度。(2)他們對所參與的工作本身或完成工作所帶來的利益報酬的估價程度,根據這一理論,在課堂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必須讓學生知道評價學習活動的結果,并且使學生確信:只要做出適當的努力,每個人都會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成功。
一般來說,在課堂上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教學策略應具備以下幾方面條件:
(一)必要條件
1、適宜的學習環境
2、適當的任務壓力學案中提出的問題,要符合最近發展區域原則,做到讓學生跳一跳摘果子,如果學習太容易,學生會感到無興趣,無激情,如果太難,他們會產生挫折感,最能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應該是讓他們做出一定努力并達到較高的成功水平。
3、富有意義的學習目標
4、適度運用
(二)設計多層次活動,保持成功的期望,激發動機。
1、獲取成功的基本程序。
使學生保持學習興趣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以成功促進成功”,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獲得成功。要做到這一點,要求教師首先應確定適應學生水平的教學起點,把大目標分解為小目標,小步前進,讓學生在每跨出新的每一步之前都有充分的準備,使學生能夠調整學習步驟而避免過多的疑惑和挫折。
2、充分運用教學目標、成績評定對學生進行激勵。
教學目標的設計一般應遵循以下原則:(1)提出需要即時著手的學習任務比遙遠的將來才能達到的最終目標要好。
(2)明確、具體、可操作性強的學習目標比含糊籠統要好。
(3)適當的挑戰比過易過難要好。
3、通過多種形式幫助學生認識到努力和結果之間的關系。教師應提供明確詳盡的反饋方法,并充分運用判斷成績的標準,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成功并繼續努力。一般可以采取樹立典型,集體交流和反饋,使學生“勞有所得,多勞多得”。
4、提供矯正的機會,如果目標暫沒有達到,要鼓勵學生堅持原定目標,找出失敗的原因,是努力不夠、基礎缺乏、還是方法錯誤,運用掌握學習的理論提供必要的補習的機會。
(三)通過外部刺激激勵學習。
1、為好成績或進步快的學生給予獎勵。除分數外,還可以給予1、適量的物質(與學習有關)的獎勵。2、特別的權力。3、精神獎勵,如特殊的稱號等。當然教師要注意的是,獎勵以能引起學生對學習知識的重視為目的,而不是獎勵的本身。進行各種形式的比賽。個人競賽的內容最好是考察簡單知識、技能的掌握而不是著眼于繁瑣問題或發現問題,而小組之間的競賽內容,應該是學生經過共同努力才能達到目的,主要是對全組合作情況的評價而不是個人的評價。特別是,在學案中設置有很多問題,這些問題難度不一,有些是學生自己看教師能解決的,有的則需要小組的合作學習解決,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了提高學習效率,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本著“組內異質合作,組間同質競爭”的原則,對每組的表現作好記錄,每月選優秀小組和優秀個人,并給予表揚和獎勵。
2、讓學生體會到課堂學習的知識的實用價值。讓學生注意到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技能在他們的生活中確實有用,并使他們認識到課堂學習是今后生活和事業上獲取成功的準備。
(四)充分利用學生的內部動機,激勵學生學習
1、使教學符合學生的興趣。結合所講知識與社會生活的關系,運用學生喜歡的形式及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2、最大限度的給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力,只要是在教學目標范圍內,就應大膽放手,給學生提供多種方法和機會。
3、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及時反饋,及時解決
4、讓學生善始善終的完成任務
5、充分利用包含幻想或模擬的因素,可以用角色扮演、文藝節目等形式模擬賽場,還可以讓學生假想作家、科學家等不同人物的心理活動,或讓學生設想自己生活在某個年代或某個環境之中等等。
(五)激發學生對于學習內容產生興趣的策略。
1、教師要表現出對學科的濃厚興趣并起到示范作用,讓學生感受到教師本人把學習知識看作是一種美好的事情,并請學生和你一起分享所教學科的有關書籍、文章、電視、網絡等知識,把所教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當地環境或當前事件中去。
2、引起好奇或懸念,引導學生不由自主地進入一個積極的思考解決問題的過程之中。
3、引起不協調或認知沖突,充分利用逆向思維策略,揭示已知事物出人意料、含混不清及不合常規的方面。
4、使抽象的概念、定義、原理等內容具體化,當課文內容過于粗略時要適當補充細節或資料,并使學生自己歸納到已有的知識系統之中。
5、充分利用學習目標的導向作用。當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時時提醒學生學習活動的過程不可偏離目標,并逐漸通過引導使學生在了解了本學科的知識特點和知識結構后能夠自己制定出學習目標。
總之,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每個教師都必須潛心研究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