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暈診治專家共識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
中華神經科雜志編輯委員會
眩暈的病因診斷對眾多醫生而言,一直是個臨床難題。近年來,隨著理論普及和輔助檢查技術的進步,絕大多數眩暈已能確診?;但由于眩暈的發生涉及神經科、耳鼻喉科和內科等眾多領域,有些病理生理等基礎問題至今仍未能明確,部分眩暈的病因在理論上尚難明確,因此給臨床實踐帶來困難。此篇專家共識著眼于常見眩暈的規范化診療,同時盡可能地全面概括少見眩暈的臨床特點,此外,本文也將涉及部分頭暈的內容。
一、眩暈的概念和病因分類
眩暈指的是自身或環境的旋轉、擺動感,是一種運動幻覺;頭暈指的是自身不穩感;頭昏指的是頭腦不清晰感【2-3】。
眩暈和頭暈的發病機制不甚一致,但有時兩者是同一疾病在不同時期的兩種表現。根據疾病發生的部位,眩暈往往分為周圍性和中樞性,相對而言,前者的發生率更高;頭暈既可以是上述疾病恢復期的表現,也可以由精神疾病、某些全身性疾病造成。周圍性眩暈占30%一50%,其中良性發作性位置性眩暈的發病
率居單病種首位,其次為梅尼埃病和前庭神經炎;中樞性眩暈占20%一30%;精神疾病和全身疾病相關性頭暈分別占15%一50%和5%一30%;尚有15%一25%的眩暈原因不明mj。兒童眩暈與成人有一定的區別,但總體趨勢是:中樞性眩暈(主要是外傷后眩暈和偏頭痛相關性眩暈)的比例明顯高于成人,約占19%一49%;單病種疾病發病率較高的是:良性陣發性眩暈、外傷后眩暈以及中耳炎相關性眩暈‘9圯1。
二、國內神經科醫生在眩暈診治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的主要問題是理論知識不足。首先表現在診斷方面,詢問病史時缺乏針對性,常常遺漏誘因、起病形式、持續時間、伴隨癥狀和緩解方式等u弘?,而70%~80%的眩暈是可以通過有效問診而確診或明確方向的。針對眩暈的輔助檢查設備有限、評判水平等有待提高,如眼震電圖的檢查過程不夠規范;MIu檢查部位的針對性不強;部分后循環腦血管狹窄的病例未行相關檢查而漏診。在日常診療中,眩暈常常被拘泥于幾個本來認識就模糊的疾病,例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頸椎病、梅尼埃病和前庭神經炎,或籠統地稱之為“眩暈綜合征”。其次表現在治療方面。由于不了解前庭康復的重要性,長期應用前庭抑制藥物,延緩了前庭功能恢
復¨。”o;采用手法復位治療良性發作性位置性眩暈的比率過低等。
三、常見眩暈的病因及診療建議
對于眩暈而言,周圍性和中樞性病變的臨床表現、輔助檢查、治療以及預后等完全不同。鑒于此,實踐中將腦干、小腦神經核以及核上性病變所造成的眩暈稱為中樞性眩暈,反之,則稱為周圍性眩暈¨“”1。
(一)中樞性眩暈
多伴有其他神經系統損害的癥狀,體檢可見神經系統局
灶性損害的體征;大部分中樞性眩暈的病灶位于后顱窩。臨
床診療需遵從神經科的定位和定性診斷原則。需要強調的
是,垂直性眼震、非共軛性眼震僅見于中樞性病變,無疲勞的
位置性眼震常提示中樞性病變¨““J。
1.血管源性:發病急驟,多是椎一基底動脈系統血管病變
的結果。診斷及治療均需遵照腦血管病診治指南¨蛆11。
椎一基底動脈系統的TIA:癥狀刻板樣反復發作,表現
為:持續數分鐘的眩暈,腦神經、腦干、小腦或枕葉損害的癥
狀全部或部分出現,發作間期無神經系統損害體征,磁共振
彌散加權像(ova)掃描無新鮮梗死病灶。超聲、TCD、CT血
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威像(MRA)和數字減影血管造
影(DSA)等檢查可確定椎-基底動脈有元狹窄。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VBI):目前VBI診斷過于泛濫,
這已是大家的共識。但是否因此就能完全否定VBI這一名
稱,尚存在爭論m洲。有些學者否認后顱窩腦組織的缺血
狀態并主張取消VBI,而部分學者卻持相反意見。否定和肯
定雙方都缺少證據。
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征:臨床表現往往為兩種情況。
一種為眩暈、視力障礙或小腦性共濟失調,另一種為患側上
肢無力、橈動脈搏動減弱和收縮壓較健側下降20咖Hg
(1 mill
Hg=0.133 la'a)以上。超聲、TCD、CTA、MRA和DSA
可明確診斷。治療主要是介入或手術重建鎖骨下動脈的正
常血流¨“。
小腦或腦干梗死n.13-14]:病初可出現發作性眩暈,常合
并延髓性麻痹、復視、面癱、面部感覺障礙等腦神經損害的表
現,有時合并霍納征。影像學檢查,尤其是發病早期DWI掃
描證實腦組織梗死。可見于椎.基底動脈系統的大血管重度
狹窄或閉塞,包括小腦后下動脈、椎動脈、基底動脈和小腦前
下動脈;有時也見于基底動脈的深穿支病變。需要影像學檢
查確定。
小腦或腦干出血:輕癥表現為突發性頭暈或眩暈,體檢
可見小腦性共濟失調,大量出血的恢復期可出現頭暈;需顱腦
cT等影像學確診。內科對癥治療為主,必要時需外科手術。
2.腫瘤:往往是亞急性或慢性起病,出現典型癥狀和體
征時影像學多能明確診斷,治療主要是外科手術¨}“J。
小腦或腦干腫瘤:主要表現為小腦性共濟失調、腦神經
和交叉性錐體損害,有時合并眩暈或頭暈發作。
橋小腦角腫瘤:常見頭暈發作,可見小腦性共濟失調、
病側面部感覺障礙和外展神經麻痹、面癱等體征。病理上常
見為聽神經瘤、腦膜瘤和膽脂瘤。
3.腦干或小腦感染:急性起病,伴有發熱等全身炎癥反
應,常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腹瀉等前驅感染史。除小腦和腦干
損害的臨床表現外,有時出現眩暈。腦脊液學檢查是主要的
確診依據;根據病原學結果,分別應用抗病毒劑、抗生素或激
素等‘¨3“1。
4.多發性硬化:病灶累及腦干和小腦時可出現眩暈;眩
暈表現沒有特異性,可為位置性,可持續數天甚至數周。診
斷和治療參考NICE標準ⅢJ。
5.顱頸交界區畸形:常見Chaff畸形、顱底凹陷、齒狀突
半脫位等,可出現錐體束損害、小腦癥狀、后組腦神經和高頸
髓損害的表現,有時合并眩暈;瓦氏呼氣動作有時可誘發眩
暈。影像檢查是確診依據;需外科手術治療u。“J。
6.藥物源性:有些藥物可損害前庭末梢感受器或前庭
通路而出現眩暈。
卡馬西平能造成可逆性小腦損害,長期應用苯妥英鈉可
致小腦變性,長期接觸汞、鉛、砷等重金屬可損害耳蝸、前庭
器和小腦,有機溶劑甲醛、二甲苯、苯乙烯、三氯甲烷等可損
害小腦。急性酒精中毒出現的姿勢不穩和共濟失調是半規
管和小腦的可逆性損害結果¨屯“J。
常見的耳毒性藥物有:氨基糖甙類、萬古霉素、紫霉素和
磺胺類等抗生素,順鉑、氮芥和長春新堿等抗腫瘤藥,奎寧,
大劑量水楊酸鹽,速尿和利尿酸等利尿劑,部分中耳內應用
的局部麻醉藥,如利多卡因等。二甲胺四環素僅損害前庭,
慶大霉素和鏈霉素的前庭毒性遠大于其耳蝸毒性。眼震電
圖描記法(ENG)和旋轉試驗有時可發現雙側前庭功能下降;
聽力檢查發現感音性耳聾。
診斷建議:(1)病史、體征和相關輔助檢查并排除其他病
因。(2)前庭功能檢查和(或)聽力檢查可異常、也可正常。
治療建議:停藥、脫離環境;雙側前庭功能損害者,可行
前庭康復訓練。
7.其他少見的中樞性眩暈:包括以下幾種。
偏頭痛性眩暈(migrainous vertigo,MV):發病機制與偏
頭痛相同,文獻中相關的名稱有前庭偏頭痛、偏頭痛相關性
眩暈、良性復發性眩暈、偏頭痛相關性前庭病等‘粥引。
確定的MV標準包括:①中度或重度的發作性前庭癥
狀,包括旋轉性眩暈、位置性眩暈、其他自身運動錯覺和頭動
耐受不良(由于頭動引起的不平衡感或自身、周圍物體運動
錯覺)等。前庭癥狀的嚴重程度分為Ⅲ級:輕度為不干擾日
常活動,中度為干擾但不限制日常活動,重度為限制日常活
動。②符合國際頭痛分類(HIS)標準的偏頭痛。③至少2
次眩暈發作時出現下列1項偏頭痛癥狀:搏動樣頭痛、畏光、
畏聲、視覺或其他先兆。④排除其他病因。
可能的MV標準是:①中度或重度的發作性前庭癥狀。
②至少下列l項癥狀:符合HIS標準的偏頭痛,眩暈發作時
的偏頭痛性伴隨癥狀,偏頭痛特異性的誘發因素(例如特定
的食物、睡眠不規律、內分泌失調)、抗偏頭痛藥物治療有效。
③排除其他病因。
建議:(I)診斷需依據上述標準。(2)參照偏頭痛的治
療或預防措施用藥。
癲癇性眩暈(epileptic veRigo):臨床少見,國際分類屬于
局灶性癲癇口3|,通常持續數秒或數十秒,發作與姿勢改變無
關。能產生眩暈性癲癇的部位包括:頂內溝、顳葉后上回、頂
葉中后回、左側額中回、顳頂葉交界區等。臨床上以眩暈為
主或僅僅表現為眩暈的癲癇實屬罕見;眩暈可是部分性瘢
疴、特別是顳葉癲疴的先兆癥狀¨“J。確診需要腦電圖在
相應導聯顯示痼樣波放電。
診斷建議:(1)眩暈發作時,腦電圖上相應導聯的異常
放電。(2)需除外其他原因。
治療建議:按部分性癲癇發作用藥。
頸性眩暈(cervical vertigo):目前尚沒有統一標準,傾向
于采取排除法‘巧矧。至少應有以下特征:①頭暈或眩暈伴
隨頸部疼痛。②頭暈或眩暈多出現在頸部活動后。③部分
患者頸扭轉試驗陽性。④頸部影像學檢查異常,如頸椎反
屈、椎體不穩、椎間盤突出等。⑤多有頸部外傷史。⑥排除
了其他原因。
診斷依據:診斷需符合上述特征。
治療建議:主要治療措施是糾正不良的頭頸部姿勢、理
療和局部封閉¨“。
外傷后眩暈(post—traumatic vertigo):頭部外傷后出現的
一過性自身旋轉感,有時為持久性的自身不穩感。包括:(1)
顳骨骨折和內耳貫通傷:部分累及顳骨的刀傷、槍傷同時損
傷內耳,如果患者能有幸從外傷中恢復,常遺留聽力損害和
眩暈。有些患者蘇醒后,可能僅有自身不穩感和聽力下降而
無眩暈發作嘲1;對癥治療為主,遺留永久性前庭功能損傷
者,需試用前庭康復訓練。(2)迷路震蕩(1abyrinthine
concussion):屬于周圍性眩暈。發生于內耳受到暴力或振
動波沖擊后,表現為持續數天的眩暈腳4“,有時可持續數周
或更長時間,常伴有聽力下降和耳鳴,ENG檢查有位置性眼
震、少數患者半規管麻痹,顳骨和耳部影像學檢查無異常;治
療主要是對癥和休息。
(--)周圍性眩暈
腦干神經核以下的病變,絕大多數系耳部疾患引起,除
眼震和有時可能伴聽力障礙之外,患者沒有相關的神經系統
損害的癥狀和體征。
1.無聽力障礙的周圍性眩暈:常見疾病如下文描述,少
萬方數據
生堡控經型盤查墊!Q生i月筮笠鲞笠!期g墜地!盟!!趔:堅塹!Q!Q:!叢:塑:盟壘§
見的疾病見表1。
表1其他少見的不伴聽力障礙的周圍性眩暈?川
注:+指結果陽性或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一指結果陰性或者
指該檢查方法沒有診斷價值
良性發作性位置性眩暈(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由橢圓囊耳石膜上的碳酸鈣顆粒脫落并進
入半規管所致。85%~90%的異位耳石發生于后半規管,
5%~15%見于水平半規管。臨床上絕大多數BPPV屬于
“管結石型”,其特點為:(1)發作性眩暈出現于頭位變動過
程中;(2)Dix—Hallpike或Roll test等檢查可同時誘發眩暈和
眼震,頭位變動與眩暈發作及眼震之間存在5—20 g的潛伏
期,誘發的眩暈和眼震一般持續在1 min之內、表現為“由弱
漸強——再逐漸弱”;患者由臥位坐起時,常出現“反向眼
震”1"42-43]。
極少部分BPPV屬于“嵴帽結石型”,與“管結石型”區
別在于:前者Dix.Hallpike等檢查時眼震無潛伏期、持續時間
長。少數后顱窩和高頸段病變造成的所謂中樞性位置性眩
暈,與“壺腹嵴耳石”癥類似,需仔細詢問病史、認真體檢,必
要時行神經影像檢查舊o。
美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會診斷指南不提倡“主觀性
BPPV”的診斷名稱,但臨床實踐中確有為數不少患者,病史
表現為典型的BPPV,但Dix—HaUpike等檢查未誘發出眩暈和
眼震,其原因可能與檢查的時機以及異位耳石的數目有關,
只要排除了中樞性原因,就可試行Epley或Seraont手法復位
治療‘42,“圳。
診斷依據:(1)眩暈發作與頭位變化相關。眩暈一般持
續在1 min之內,無耳蝸受損癥狀。(2)沒有神經系統陽性
體征。Dix—Hallpike等檢查時,誘發眩暈與向地性眼震。
治療建議:耳石手法復位治療。
前庭神經炎(vestibular neuritis):也稱為前庭神經元炎
(vestibular neuronitis,VN),是病毒感染前庭神經或前庭神
經元的結果。多數患者在病前數天或數周內有上呼吸道感
染或腹瀉史。劇烈的外界旋轉感常持續24 h以上,有時可
達數天;伴隨劇烈的嘔吐、心悸、出汗等自主神經反應。ENG
檢查可見病耳前庭功能低下。大多在數周后自愈,少見復
發,有半數以上患者可在病后1年內出現瞬時不穩感,部分
患者日后出現BPPV表現,冷熱試驗異常可能持續更長時
剮43’端1。
診斷依據:(1)眩暈發作常持續24 h以上,部分患者病
前有病毒感染史。(2)沒有耳蝸癥狀;除外腦卒中及腦外
傷。(3)ENG檢查顯示一側前庭功能減退。
治療建議:應用糖皮質激素;嘔吐停止后停用前庭抑制
劑,盡早行前庭康復訓練舊“J。
2.伴聽力障礙的周圍性眩暈:常見疾病如下。
梅尼埃病:病因未完全明確,病理機制多與內淋巴積水
有關。無性別差異,首次發病小于20歲或大于70歲者少
見"?。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分會2006年提出了
該病的診斷標準舊J:①發作性眩暈2次或2次以上,持續
20 min至數小時。常伴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和平衡障礙。無
意識喪失。②波動性聽力損失,早期多為低頻聽力損失,隨
病情進展聽力損失逐漸加重。至少1次純音測聽為感音神
經性聽力損失,可出現重振現象。③可伴有耳鳴和(或)耳脹
滿感。④前庭功能檢查:可有自發性眼震和(或)前庭功能
異常。⑤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暈。臨床早期為間歇期聽
力正常或有輕度低頻聽力損失;中期除2 kHz外,低、高頻率
均有聽力損失;晚期為全頻聽力損失達中重度以上,無聽力
波動。
梅尼埃病患者需要限制食鹽攝人,利尿劑、鈣離子拮抗
劑、血管擴張劑等并未證實有效;歐洲一些RCT試驗結果支
持倍他司汀治療梅尼埃病的有效性。內科治療失敗后,可考
慮慶大霉素鼓室內注射或行內淋巴囊減壓、前庭神經或迷路
切除等手術。
診斷依據:參照上述耳鼻喉科診斷標準。
治療建議:(1)急性期對癥治療;發作間期可限制鈉鹽
攝入。(2)內科治療無效者,可考慮手術。
迷路炎(hbynnthitis):骨迷路或膜迷路感染后可造成眩
暈,一般分為3類迷路炎。(1)局限性迷路炎:多由慢性化
膿性中耳炎或乳突炎侵蝕骨迷路所致,病變局限于骨迷路。
眩暈多在體位變動、頭部受到震蕩、壓迫耳屏或挖掏耳道內
耵聹時出現,持續數分鐘到數小時;瘺管試驗多為陽性,前庭
功能正常或亢進;聽力損害多為傳導性,少數嚴重者為混合
性。(2)漿液性迷路炎:以漿液或漿液纖維素滲出為主,可
以是局限性迷路炎未治療的結果。眩暈程度較重、持續時間
較長,患者喜臥向患側;瘺管試驗可為陽性;耳蝸損害較前庭
損害的程度重,聽力損害常為感音性。(3)急性化膿性迷路
炎:化膿菌破壞骨迷路和膜迷路。在急性化膿期,患者因重
度眩暈而臥床不起;患耳聽力急劇下降;體溫一般不高;但若
有發熱、頭痛,需警惕感染向顱內蔓延。急性期癥狀消失后
2—6周進入代償期,眩暈消失,患耳全聾、冷熱刺激試驗無
反應。以上3種情況均需在感染控制后及早手術¨8’川。
建議:耳鼻喉科治療。
其他少見疾病見表2。
表2其他少見的合并聽力障礙的周圍性眩暈‘埔’43’55矧
注:(1)MCA:小腦前下動脈;PICA:小腦后下動脈;SCA:小腦上動脈;(2)合并聽力障礙的周圍性眩暈患者均應檢查聽力圖、眼震電圖和
聽覺誘發電位
(三)精神疾患及其他全身疾患相關性頭暈
主要表現為自身不穩感,有時甚至是擔心平衡障礙的恐
怖感,患者通常伴有頭腦不清晰感;出現入睡困難、易激惹等
焦慮癥狀,易早醒、易疲勞、興趣下降等抑郁表現,心悸、納
差、疼痛等軀體化癥狀口71,可伴有多汗、畏寒等表現。問診
如能全面,一般可以確診;需要排除器質性病變時,適當的針
對性輔助檢查是必要的。
焦慮抑郁患者出現頭暈的比率較高、而頭暈和眩暈患者
伴發精神障礙的比率也較高,兩者是否共病,目前還有些爭
論。治療主要為抗焦慮、抑郁和心理干預。
其他全身疾病相關性頭暈也主要表現為自身不穩感,當
病變損傷前庭系統時可引發眩暈。見于:血液病(白血病、貧
血等),內分泌疾病(包括低血糖、甲狀腺功能低下或亢進
等),心臟疾病時的射血減少,低血壓性,各種原因造成的體
液離子、酸堿度紊亂,眼部疾患(眼肌麻痹、眼球陣攣、雙眼視
力顯著不一致性等)¨?。。
(四)原因不明性
目前仍有15%~25%的眩暈患者,雖經詳細的病史詢
問、體格檢查和輔助檢查,但仍不能明確病因。建議對此類
患者在對癥治療的同時進行隨訪。
四、常見眩暈發作時的癥候學特點"?1
l。發作持續時間:(1)數秒或數十秒:BPPV、前庭陣發
癥、變壓性眩暈、頸性眩暈、癲癇性眩暈和暈厥前等。(2)數
分鐘:TIA、MV、前庭陣發癥、癲癇性眩暈、上半規管裂、變壓
性眩暈等。(3)20 min以上:梅尼埃病和MV。(4)數天:腦
卒中、前庭神經炎和MV等。(5)持續性頭暈:雙側前庭功能
低下和精神疾患。
2.伴隨的癥狀:(1)腦神經或肢體癱瘓:后顱窩或顱底
病變。(2)耳聾、耳鳴或耳脹:梅尼埃病、聽神經瘤、突發性
聾、迷路炎、外淋巴瘺、大前庭水管綜合征、前庭陣發癥、耳硬
化癥和自體免疫性內耳病。(3)畏光、頭痛或視覺先兆:MV。
3.誘發因素:(1)頭位變化:BPPV、后顱窩腫瘤和MV
等。(2)月經相關或睡眠剝奪:MV等。(3)大聲或瓦氏動
作:上半規管裂和外淋巴瘺。(4)站立位:體位性低血壓等。
(5)視野內的物體運動:雙側前庭病。
4.發作的頻率:(1)單次或首次:前庭神經炎、腦干或小
腦卒中或脫髓鞘、首次發作的MV、首次發作的梅尼埃病、迷
路炎、外淋巴瘺和藥物性。(2)復發性:BPPV、梅尼埃病、
TIA、MV、前庭陣發癥、外淋巴瘺、癲癰性眩暈、自體免疫內耳
病、聽神經瘤、耳石功能障礙、單側前庭功能低下代償不全。
五、診斷流程
眩暈的診斷流程見圖1。
六、眩暈的治療
病因治療:病因明確者應及時采取針對性強的治療措
施,如耳石癥患者應根據受累半規管的不同分別以不同的體
位法復位;急性椎一基底動脈缺血性腦卒中,對起病3~6 h的
合適患者可進行溶栓治療等。
對癥治療:對于眩暈發作持續數小時或頻繁發作,患者
因此出現劇烈的自主神經反應并需要臥床休息者,一般需要
應用前庭抑制劑控制癥狀。目前f臨床上常用的前庭抑制劑
主要分為抗組胺劑(異丙嗪、苯海拉明等)、抗膽堿能劑(東
莨菪堿等)和苯二氮革類;止吐劑有胃復安和氯丙嗪等。前
庭抑制劑主要通過抑制神經遞質而發揮作用,但如果應用時
間過長,會抑制中樞代償機制的建立,所以當患者的急性期
癥狀控制后宜停用;抑制劑不適合用于前庭功能永久損害的
患者,頭暈一般也不用前庭抑制劑n”。心理治療可消除眩
暈造成的恐懼心理和焦慮、抑郁癥狀,需要時應使用帕羅西
汀等抗抑郁、抗焦慮藥物。
眩暈
持續時閫l I伴隨癥狀I I誘發因素、體位關系
數(十)秒,
數分鐘,
20 rain以上。
數天,
持續性
復視、構音障
礙、肢體癱疫,
耳聾、鳴、脹,
畏光、頭痛、
視覺先兆
頭位變化,
月經、睡眠暈I奪,
大聲、瓦氏動作,
站立,視野中物
體運動
壟堡塑蘭I
..............:I[.....一
單次、首次,
復發性
體格檢查
有神經系統體征I I無神經系統體征陌包括聽力)
中樞性眩暈l伴聽力障礙I 無聽力障礙
輔助檢查
聽力、前庭功能正NG蔗椅、VAT、VEMPs等)檢查
據定位、定性選擇:
影像、電生理、腦脊液
高頊段或后顱窩
血管病
腫瘤
畸形
感染
脫髓鞘
據病史選擇:
誘發試驗
ABR
內耳影像
血清生化或免疫
梅尼埃病
迷路炎
突聾
藥物性
外傷后眩暈
外淋巴瘺
大前庭小管
耳硬化癥
內耳免疫病
短暫性
體位相關
Dix-Hallpike
BPPV
前庭神經炎
雙傭前庭病
變壓性眩暈
家族前忘病
倡頭痛眩暈
據病史特點
血管l\l影像學影像I/—丁
刨//商留豳l
上半規管裂
癲瘸性眩暈
注:VAT:前庭自旋轉試驗;VEMPs:前庭誘發肌電位;PCI:后循環缺血
圈1眩暈的診斷流程
手術治療:對于藥物難以控制的持續性重癥周圍性眩暈
患者,需考慮內耳手術治療。
前庭康復訓練:主要針對因前庭功能低下或前庭功能喪
失而出現平衡障礙的患者,這些平衡障礙往往持續了較長時
間,常規藥物治療無效。常用的訓練包括適應、替代、習服、
Cawthome.Cookery訓練等,其目的是通過訓練,重建視覺、本
體覺和前庭的傳入信息整合功能,改善患者平衡功能、減少
振動幻覺¨“。
其他:倍他司汀是組胺113受體的強拮抗劑,歐洲一些
RCT研究證實其治療梅尼埃病有效哺m]。有報道應用鈣拮
抗荊、中成藥、尼麥角林、乙酰亮氨酸、銀杏制劑、甚至卡馬西
平和加巴噴丁等治療眩暈;亦有報道認為巴氯芬、腎上腺素
和苯丙胺可加速前庭代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