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再原
歷時10多天的尋根問祖工作結束時,考察組進行了認真的討論,大家認為此次考察超出了預期的目的,對編修第二輪志書將起到積極的作用。多年來在我心中魂牽夢繞的“湖廣填四川”大移民,究竟是在什么樣的時代背景下,是何原因移民,以及移民的歷史意義等方面找到了答案。
時代背景和客觀原因,形成了“湖廣填四川”的大移民運動
長期的大規模戰爭。據史料記載,在明未清初,四川遭受了一場很大的浩劫,大規模和長期的戰爭發生在這一地域。最先是明末張獻忠起事,第二次入蜀后在閬中建立了大西政權。接著是清軍地方武裝的圍剿,張獻忠反圍剿的拉鋸戰。繼而是南明與清軍的戰爭,以及南明將領內部之間的相互爭奪撕殺。還有吳三桂反清后,其叛軍與清軍的拉據戰,又稱“三藩之亂”。地處川中和南充、西充等川北地區又是戰爭最為激烈的地方。這些戰爭持續達三十余年,四川特別是川東北人民遭受了一次次的屠殺。尤其是“張獻忠入四川,殺得雞犬不留”的悲痛歷史,代代傳至今日。
嚴重的瘟疫與災害。在大規模和長期的戰爭中,尸橫遍地,長期得不到掩埋,瘟疫隨戰亂接踵而來,又造成病死很多人。接踵而至是旱災。順治初年,大旱、大饑、大疫席卷大半個四川,川北的蒼溪、達縣等,“大旱、大饑、大疫,人自相食,存者萬分之一”。我們考證廣安縣治地遺址時,明末清初,順治四年(1647),廣安縣治地設在今蒲蓮鄉來蘇村高山上的來蘇寨。順治八年(1651)又遷至今肖溪鎮的竹山寨中,這可能是出于當時的虎災、瘟疫和安全等原故吧。
急劇的人口銳減。明末清初由于四川人口銳減,出現了有可耕之地而無耕地之民的情況,這在官方志書都有記載。康熙初年,由廣元入蜀赴任的巡撫張德地,在川境內行數十里,絕無煙上爨(cuan)。他由順慶(今南充)、重慶達瀘州,沿著嘉陵江,經武勝、合川,“舟行數日,寂無人聲,僅存空山無麓……”。到了成都“舉城盡為瓦礫,藩司公署久已鞠為茂草矣”。成都已無法駐守清廷官員,只好移往保寧(今閬中市)。據記載南充縣城在康熙中期城內無人?!傲帜境晒埃安荼蔚兀⒈獣兂?,闐無人居”。在明朝萬歷年間四川人口高達310多萬人,元代經戰亂大減只剩70多萬人,再經明末清初的長期戰亂、瘟疫等災害,全川僅剩人口60萬左右,是有史以來四川歷史上人口最低記錄。輻員遼闊的四川,成了“土滿人稀、地壙人稀”的狀況,這就形成了客觀上需要采取移民四川的舉措。
政治的原因移民。李自成、張獻忠的明末農民起義,覆滅了歷時276年的大明王朝,這對清朝前期的幾代皇帝,是個觸目驚心的歷史教訓。從順治、康熙、雍正到乾隆,他們時刻牢記大明王朝覆亡的教訓,常對其臣屬曰:“覆轍在前,后人炯鑒”。堅持“國治,首先安民”的治蜀政策。同時,考慮到清政府對西南邊陲和民族區域的統治,從地域上、政治上、經濟和軍事上,四川這個地方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和作用。
以上四個方面的時代背景和客觀原因,形成了“湖廣填四川”的大移民運動。這在中國移民史上是非常罕見的,其意義也是非常遠大的。
“湖廣填四川”大移民,促進了當時的經濟文化社會大發展
“湖廣填四川”清代前期持續100多年的空前規模的大移民運動,對四川影響深遠。在政治上,大清朝剛剛建立,為了統一全國,穩定四川,實行修身養息的政策,得到民眾擁護。歷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四川作出了重大的貢獻,繼而為清朝的政治統治奠定了基礎。
與之相伴的地方勢力凸現出來,隨著落業較為穩固后,各地以省、地籍和族姓為標志的祠堂、會館應運而生,最有名的有重慶“八省會館”、成都龍泉驛的“客家會館”。廣安境內岳池縣城的“七大會館”很有名氣。據岳池史料記載福建會館(今岳池師范學校附?。⒔鲿^(今供銷合作社)、湖廣會館(今工商局宿舍和居民商住樓)、廣東會館(今岳池中學內)、陜西會館(今房地產交易所)、黃州會館(今公安局職工宿舍)、永州會館(今人武部辦公地),均為移民籌資所建。分布全省各地的會館、家廟、宗祠等是有影響的地方勢力。同時,它又與各種幫會相聯,形成了不同地域和方式的政治聯盟,左右著基層政權和民間勢力。
在人口上增長速度加快,人口素質優化。通過移民入川人口達100萬之眾,這是四川人口出生迅速增長的重要原因。不同省籍的移民之間、移民與當地居民之間的通婚,又促進了人口素質的優化。
在經濟上,清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對賦稅上入川人開墾水田旱地,前幾年不征賦。同時,由于大移民,給四川注入大量的勞動力和技術等原因,有力地推進了四川經濟的快速發展。當時四川還處于農耕時代,以農業為主,移民入川時,開始雖然是強制性“奉旨入川”,但后來居民自覺入川時,將自己種養殖的良種農具等帶入四川。一些先進的耕作技術也隨之帶來。我家鄉生長的一些竹、木品種和傳統工藝等,聽老人講是先輩陳氏老太婆從麻城孝感帶來的。雍正年間鼓勵有技術的老農入川教授,給于衣食,有成效者給予封官。史料記載,湖北黃州人李映蓮,博學多才,初入蜀時寓居廣安州花橋授課,“士多從學”,因教學有方,遠近聞名。原籍湖南祁陽的熊懋功,在岳池縣“設館授生徒,信從者眾。”
在各地移民落業相對穩定后,歷史上最早的郵政業初現。麻城地志辦搜集整理有名的“麻鄉約”記載,開始是推薦講信譽的人,帶著大家給麻城老家送的物品托守信用之人帶去看望,然后又把原籍的信息、物品等帶回四川。現存的不少家譜大都是通過“麻鄉約”的傳遞方式抄錄而來,因抄錄遺漏、不齊不全等原因,導致了很多族譜字輩的混亂,無法考證統一。然而這種“麻鄉約”往返送物漸漸成為專門的行業,反映出了具有信息、文化、物流等商品經濟特征的時代產物,為加速經濟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在文化社會方面,楚文化與巴蜀文化大交融??涨暗拇笠泼?,地域集中,群體性強,移民帶來了各自家鄉的語言、飲食、風俗習慣等。隨著年代的增長,與四川當地居民的風俗習慣逐漸交融。川劇五種聲腔的形成是移民文化交流融合之典型。如四川第一大方言的形成,受湖北話影響最大。我們在麻城原孝感鄉轄區的村組走訪了解,更加證實了楚文化與巴蜀文化的大融匯。
長達100多年清代前期“湖廣填四川”的大移民,促進了當時四川各地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大發展。詮譯這一漫長的歷史,以史為鑒,古為今用,這對我們現在的政治文明、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建設也有著很大的現實意義。不僅如此,“湖廣填四川”這段歷史將閃爍著永不磨滅的光輝,載入歷史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