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增廣賢文《昔時賢文》全文及解釋【9-6

【原文】

⊙不因漁夫引,怎得見波濤。無求到處人情好,不飲任他酒價高。知事少時煩惱少,識人多處是非多。世間好語書說盡,天下名山僧占多。入山不怕傷人虎,只怕人情兩面刀。

【譯文】

⊙沒有漁夫的指引,又怎么能見到江河?不到處求人的人,人緣就好,不飲酒的人,就不管酒價的高低。知道的事情少,煩惱也就會少,認識的人多,招惹的是非也一定多。人世間的好話都被書籍寫盡了,天下有名的山多數被和尚居住了。進山不怕傷害人的老虎,生活中就怕遇到人情險惡兩面三刀的人。

【評析】

⊙世事紛紜,人心難測,生活中處處都充滿了陷阱。這話看起來有些危言聳聽,不過有時候也確實如此。畢竟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別人心里想什么自己不可能總是猜得到。尤其是身處繁華中的人們,由于認識的人多,兩面三刀的人就多,是非也會跟著增多。如果再加上求人辦事,那欠下的人情、落下的把柄就更多了,難免會讓人頭昏腦漲。因此,盡量少惹是非,少惹是非之人,也許就會少些煩惱。

⊙但是,這種觀點并不能完全成立。社會本來是一個整體,人與人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萬事不求人是不可能的事情。人生本來就有那么多的不可預知,是非并不是你一廂情愿就能躲得過的,你不找它它也會來找你。就如同“不因漁夫引,怎得見波濤”,人們在生活中不可能完全不需要別人的指導和幫助。再說,人情好壞并不一定在于求不求人,真正的感情是建立在真誠的基礎上的。何況,有的時候幫助你的人比受你幫助的人更能成為你的朋友,因為幫助你剛好證明了他的價值和能力所在,當然前提必須是在不給別人造成困擾的情況下。至于認識人越多的確可能事情越多,但未必都是壞事,也未必都是煩惱。如果真的斷絕了與人的交往,煩惱也許會減少,但快樂的來源同時也會因此被切斷。任何事情都是相對的,還是順其自然得好。

⊙“世間好語書說盡,天下名山僧占多。”讀書就要讀好書,書中的錦繡美言固然是多,但也不排除一些污言穢語,因此,書也有好壞之分,讀書要有選擇性,不能盲目。同時還要明白,知識與文化源自生活,人群中有更加豐富的語言,并不是書籍所能全部涵蓋的。讀書除了要分好壞,更要深入生活,在實踐中獲得更豐富的知識。讀書要分好壞,其他事情也是如此。

【原文】

⊙強中更有強中手,惡人終受惡人磨。會使不在家豪富,風流不在著衣多。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譯文】

⊙本領高強的人中間必定會有更強的對手,作惡多端的人最后也會受到惡人的折磨。善于使用財物不在于家中貧富,風流瀟灑不在于穿衣服的多少。光陰快似箭,日月往來像穿梭。時機好不如地形有利,地形有利不如人心和睦。

【評析】

⊙這是一組很通俗的處世哲學,道理淺顯易懂,而寓意深刻。

⊙“強中更有強中手,惡人終受惡人磨”,告誡人們不要驕傲自大、得意忘形。人貴有自知之明,不要因為一時的成功而趾高氣揚,也不要因為奸計的一時得逞而沾沾自喜。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總會有強過你的那個人在等著你,驕傲的結果只會使自己的狂妄飛得越高摔得越重;而那些惡貫滿盈的人也總會有自己的冤家對頭來對付自己,多行不義最終是不會有好結果的。所以,做人還是謙虛、本分一些得好。

⊙過日子要學會理財,生活井井有條、舒適愜意的人并不一定都是有錢人。能夠將自己打理得神采奕奕的人,并不是靠幾件好衣服就能辦到。舒心的日子不是靠揮霍錢財得來的,風流瀟灑的氣質也不是靠幾件名牌衣服就能包裝出來的。因此,若想學會過日子要先學會理財,若想擁有瀟灑的氣質需要先豐富自己的內涵。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間永遠以它飛快的步調一刻不停地前進著,它并不會回過頭來照顧一下掉隊的人。因此,若想不被別人落下或遺棄,就要跟上時間的腳步。

⊙國人講究天時、地利、人和,三者具備才稱得上完美。而如果不能兼得,取舍的順序就會變成人和、地利、天時。因為天時是一個很虛無的東西,不如地利那樣實在,而地利同樣比不上人們的齊心協力,“眾志成城”之城要比城墻之城堅固得多。

【原文】

⊙黃金未為貴,安樂值錢多。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為善最樂,為惡難逃。

【譯文】

⊙黃金并不算貴重,安穩快樂的價值更高。世間萬事都是卑下的,只有讀書才是高尚的事業。做善事是十分快樂的,做壞事難逃懲罰。

【評析】

⊙對于人生價值的衡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標準。判斷的標準不同,得到的答案自然也不一樣。至于孰輕孰重、孰好孰壞也只有靠自己去體會。

⊙是黃金珍貴還是安樂值錢要看自己是一種什么樣的人生態度,一個對金錢欲望過高的人并不清楚什么才算真正的安樂,對他而言安樂的定義也許就是更多的金錢。只是是否真正有過安樂的感受,那就要看他的欲望是否真正得到過滿足了。

⊙對于古人而言讀書是一個高尚的事業,不為別的,只因為讀書可以獲得知識,知識可以當作敲門磚,這塊敲門磚可以敲開存有顏如玉、千鐘粟的黃金屋的大門。寒門士子為了擺脫貧困獲得富貴而讀書,仕族子弟也要為了維護已有的富貴和權勢而讀書。總之,這項高貴的事業把人格模式化了,而人們的思想也將這項高貴的事業世俗化了。讀書失去了它本來的意義。而“唯有讀書高”這是一種官尊民賤的“官本位”思想,同樣禁錮了人們幾千年的生活。讀書只為做官的思想當然是要不得的。況且,現代社會無論從事什么職業都離不開讀書,沒有知識什么事情都做不好。至于“萬般皆下品”那就更加無從談起了。

⊙行善與作惡都是人的處世方式,但是兩者卻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為善最樂,為惡難逃”,行善之人往往有一顆善良而快樂的心,不管命運如何捉弄,他們的生活都不會失去燦爛的陽光;而作惡之人即使一時得逞也終難逃脫生活的懲罰,是非善惡總有塵埃落定的一天。

【原文】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不信但看檐前水,點點滴滴舊窩池。隱惡揚善,執其兩端。

⊙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譯文】

⊙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行為,小烏鴉有銜食反喂母鴉的情義。孝順的人生的孩子也孝順,忤逆不孝的人生的孩子也會是逆子,如果不相信只要看看屋檐滴下的水,一點一滴都流進了舊坑里。不應該揭露別人的短處,應多宣揚別人的好處,盡力掌握好這兩個問題。妻子如果賢惠,丈夫就少遭禍患,兒子如果孝順,父親就心情舒暢。

【評析】

⊙中國人重視孝道,在君權至上的傳統思想中,人們將它與精忠報國擺在同一個層次,可見它地位的超然。子事父以孝,臣事君以忠,歷代統治者都把提倡孝道作為立身教民的根本和建國治邦的基礎。元代甚至出版《二十四孝》,作為宣傳孝道的工具。今天,雖然作為封建思想的護身符它已經失去了原來的意義,但是作為一種高尚的人文精神它依然具有自身的價值。人應當懂得感恩,受人滴水之恩,還要涌泉相報,更何況是父母深廣如海的養育之恩。羊跪乳,鴉反哺,動物尚且知養育之恩,人又豈能不為父母盡孝?當今社會不贊成愚忠愚孝,但是孝敬老人還是值得現代人去繼承和發揚的。同時,這種思想又是一脈相承的,下一代是否能繼續保持這種優良傳統需要為人父母的言傳身教,自己對老人的一言一行都會成為后代模仿的對象,不孝之人得不孝之子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想要妻賢子孝、和樂美滿,自己就要先做好榜樣。“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不信但看檐前水,點點滴滴舊窩池”,就是這介含義。

⊙“隱惡揚善,執其兩端”,同樣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體現的是

【原文】

⊙人生知足何時足,到老偷閑且自閑。處處綠楊堪系馬,家家有路通長安。既墜釜甑,反顧何益?已覆之水,收之實難。

【譯文】

⊙人一輩子也沒有知足的時候,老了擠點時間清閑一下吧。只要有楊柳樹就可以拴馬,處處都有路通向長安。既然釜和甑都已經碎了,再回頭看它還有什么用處?潑出去的水,想全部收回來根本不可能。

【評析】

⊙生活中有許多事情是無法挽回的,人要是不把心胸放開,那日子只有在每天的追悔中度過,人生還有什么快樂可言呢?“既墜釜甑,反顧何益。已覆之水,收之實難。”就是要告訴人們既然事情已經發生、錯誤已經鑄成,后悔和自責是毫無價值、毫無意義的。

⊙人的目光應該朝前看,不要總盯在過去的失誤上,如此是不會取得進步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但“不忘”不等于懊悔,若能從中吸取教訓、知錯能改,想辦法彌補造成的惡果,就是最大的收獲。何況人生中遺憾的事情隨時都會發生,自怨自艾只是在浪費生命而已。做人還是達觀一些,一切順其自然,才能活得輕松自在。

⊙人生的欲望是沒有止境的,人心想要得到滿足恐怕也是一種奢求。也正是人心不足、欲壑難填才使自己在每天的奔波勞累中疲憊不堪地度過。人對“滿足”這個詞的體會似乎總是沒有那么深刻。

⊙因此為了知道它是何種滋味,人們孜孜不倦、日夜兼程企圖能夠使自己得到“滿足”。殊不知那本是自身擁有的珍寶,在追逐時卻被當作廢物丟掉了,結果當然是離它越來越遠。所以,人的心里永遠不會覺得滿足,于是就千方百計用名利物欲來填充,最后卻反而更加空虛,因為那些本來都是美麗的泡沫,空虛而易碎,隨時都會破滅。其實,只要生活過得去;大可不必把自己搞得如此狼狽,物質不應該是生活的目的,知足者方能常樂。

⊙因此,人不妨活得瀟灑一些,不要對那些得不到和已失去的東西耿耿于懷。若能隨遇而安,那么人生中便能“處處綠楊堪系馬,家家有路通長安”了。

【原文】

⊙見者易,學者難。莫將容易得,便作等閑看。用心計較般般錯,退步思量事事寬。道路各別,養家一般。

【譯文】

⊙看著容易,要學會就很難。不要把容易得到的東西,看得平凡不知珍惜。過于用心計較就會認為每件事都做得不對,退一步想想,一切事都容易處理了。道路各有不同,治家的道理卻都是一樣的。

【評析】

⊙看著容易做起來難,生活中有許多事情事實上遠比自己想象的要復雜得多。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定的技巧,而這些技巧是在長時間的操作中慢慢磨合出來的,所謂熟能生巧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不要瞧不起生活中看起來微不足道的一些小事和一些普通人,他們的工作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簡單。自以為是的聰明人沒有必要總是昂著驕傲的頭,只有自己親自去嘗試一下才會知道“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精湛的造詣是在苦功中得來的。因此,對于那些看來簡單、得來容易的事情,人們應該學會尊重和珍惜,要看到平凡的外表下蘊含著的偉大。

⊙當然,有些事情的確需要珍惜,而有些事情還是要等閑看的。

⊙比如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一些關系到個人的小利,就不必那么斤斤計較。斤斤計較的結果往往會使事情變得更復雜,最終不僅無法解決,還會將矛盾激化,破壞人際關系。退一步海闊天空,以退為進反而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學會換位思考、轉換立場能讓你的眼界更加開闊,發現更多新的契機,問題處理起來自然能夠得心應手。處世治家都是相同的道理,處理矛盾是門藝術,若能將心比心,掌握其中的訣竅,不管用什么樣的方式,都能殊途同歸。

【原文】

⊙從儉入奢易,從奢入儉難。知音說與知音聽,不是知音莫與彈。點石化為金,人心猶未足。信了肚,賣了屋。

【譯文】

⊙從節儉到奢侈容易做到,從奢侈到節儉就十分困難了。領悟音樂的話只有對能領悟音樂的人說,對方不懂得欣賞音樂就不要對他彈琴。即使有了點石成金的法術,人的貪心依然不會滿足。只為填飽肚子,結果賣掉了房子。

【評析】

⊙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這種美德雖然在貧困的生活中容易做到,但是一旦生活富裕了就變得很難堅持下去了。因為貧困的日子沒有經濟能力,節儉無須提倡,人們自然能夠艱苦樸素。

⊙物質條件一旦成熟,人們便會經不起物欲的誘惑,鋪張浪費的心理便會抬頭,于是節儉便失去了它的市場。而當習慣了這種生活,想要重新再過節儉的日子就不是一件容易事了,即使變得落魄也很難改變大手大腳的壞毛病。人之欲望最是難平,并不會因為貧困而有所收斂。因此,司馬光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就是這個道理。

⊙為了滿足自身的私欲,人們往往也會做出一些得不償失的蠢事。點石成金并不能滿足,還想要點石成金之手,結果觸物皆金,飯不能食、衣不能著,甚至連自己也變成金子的時候,金子還有什么價值?自己的貪婪不僅害人而且害己,與飛蛾撲火無異。為了一時的口舌之欲,而放棄長遠的生存條件是十分愚蠢的行為,可是卻有很多人在繼續重復著這樣的蠢事。“信了肚,賣了屋”,眼前的欲望是得到滿足了,只是卻忘記了吃飽了還會餓,下一頓拿什么來換取呢?小到個人,大到國家,如果不管好自己的嘴,再豐厚的家產都會被吃光。連安身立命的憑借都失去了,生存都成問題,還拿什么來談發展?

【原文】

⊙誰人不愛子孫賢?誰人不愛千鐘粟?奈五行不是這般題目。

【譯文】

⊙沒有人不喜歡子孫后代賢能,沒有人不喜歡無比優厚的俸祿,只是無奈五行八字中沒有那樣的運氣。

【評析】

⊙這段話體現的是一種很消極的人生觀。用一種很冷漠的處世態度面對身邊的人和事,對一切都漠不關心,事事聽天由命,這顯然是不足取的。

⊙“誰人不愛子孫賢?誰人不愛千鐘粟?奈五行不是這般題目”,是一種很宿命論的觀點。它告訴你“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雖然這種觀點可以讓你在失意時暫時得到一些安慰。但是,如果它一旦在你的思想中生根發芽,就會讓人失去生活的熱情和斗志。隨遇而安能使人變得灑脫超然,但是聽天由命卻會讓人變得悲觀厭世。它會消磨人的進取心,既然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該來的終會來,該有的總會有,那就不需要努力了,如果命里注定沒有,再怎么努力也是白費,因此,人只要坐享其成就好。這種觀點顯然是不切實際的。努力也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但是不努力就一定沒有結果。

【原文】

⊙莫把真心空計較,兒孫自有兒孫福。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世上最難得者兄弟。與人不和,勸人養鵝;與人不睦,勸人架屋。

【譯文】

⊙不要一門心思空打算,子孫自然會有他們自己的福分。天下沒有不好的父母,人生最難得的是骨肉兄弟。如果與別人合不來,請去養一群鵝。如果與別人不和睦,要想想古人蓋房子通力合作的精神。

【評析】

⊙這段話講居家生活,告訴人們父母親情的可貴,以及鄰里之間應該如何和睦相處。

⊙中國人有很強的家族觀念,血濃于水的骨肉親情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的。孩子永遠都是父母生活的重心,從呱呱落地到牙牙學語,從蹣跚學步到成家立業,子女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父母的心,沒有誰比父母給自己的愛更多、更無私。父母為兒女操勞一生卻心甘情愿、毫無怨言,只要兒女幸福就是他們的幸福。因此,世上的父母都是偉大的,需要兒女的體諒和尊敬。不要因為他們愛你而對他們予取予求,更不要因為觀念的不同而對他們橫加指責。只有他們是你永遠的港灣,無論風雨都會迎接你的靠岸。而為人父母者也要懂得,疼愛子女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要讓自己太過操心,“兒孫自有兒孫福”,就像每個小鳥都會有屬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做父母的需要對子女適當放手,才能給兒女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不要擔心他們的將來,經歷過風雨才能擁有精彩的人生。

⊙在家庭生活中,鄰里的關系占據著很大一部分空間。即使身處現代社會的高樓大廈之中,人們的交往雖然少了,但是依然是低頭不見抬頭見。有了交往就會有摩擦。不論誰對誰錯,摩擦的產生雙方都需要負責任。古代鄰里若有了摩擦,就會有人勸你去養鵝架屋,不為別的,只因為鵝群的吵鬧能讓你體會爭吵是一件多么令人頭痛的事,而蓋房子則需要通力協作,讓人們明白合作的重要性。

⊙雖然今天沒有人再去養鵝架屋,但是這句話的寓意和精神還是存在的,人們依然可以從中體會鄰里之間和睦相處的意義。

【原文】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不交僧道,便是好人。

【譯文】

⊙一心去做好事,不計較前途怎么樣。不與僧道打交道,就是好人。

【評析】

⊙此語勸人向善,同時不要去計較結果。做好事的初衷是為了給別人提供幫助,急人之難是一種高尚的情操,如果其中摻雜了私心的成分,動了希望得到別人回報的念頭,那么好事就不能稱其為好事,而是變成了一種交易。當自己的私心得不到回報時,心理必然不能得到平衡,而心理補償得不到滿足必然會讓人產生一種怨恨甚至氣憤的情緒。這樣做好事非但沒有為自己帶來快樂反而讓自己情緒低落,這又何苦呢?因此,我們的祖先很明智地告訴后代“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少一分斤斤計較就多一分怡然自得。

⊙至于“不交僧道,便是好人”,這句話讓人有些匪夷所思。僧道本是出家之人,行善懲惡是他們的本分。按理說結交僧道應該受益良多才是,怎么反而成了壞事了呢?古人大抵是這樣認為的:許多僧道在出家之前可能是大奸大惡之徒,為了逃避罪責、掩蓋身份才出家,并非真的良善之輩,與之結交可能會誤入歧途;還有一種原因可能是為了防止人們結交僧道聽信他們的說教,而看破紅塵、遁入空門,最終拋家棄子、自毀前程。不管是什么原因,其實只要人能夠堅定自己的立場,堅持做一個好人,就是夠了!

【原文】

⊙河狹水激,人急計生。明知山有虎,莫向虎山行。路不行不到,事不為不成。人不勸不善,鐘不敲不鳴。

【譯文】

⊙河道變窄,水流就會湍急,人在緊急關頭,就會想出好的對策。明知道山中有老虎,就不要向有虎的山中去了。道路不鏟修就不會平坦,事情不去做就不能成功。人不勸導教育就不會成才,鐘不敲擊就不會鳴響。

【評析】

⊙人的身體里面存在著自己都難以相信的潛能,只是這種潛能往往只有在受到巨大壓力的時候才能被激發。人在危機之時思維會高度集中,大腦會高速運轉,迅速調動起自己的各種知識儲備,以應對突如其來的變故。因此,每個人都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更不要說自己做不到,人沒什么是做不到的。不過,生活中人們不可能也不能總是處于這種緊張的狀態,腦神經如果時刻這樣緊繃著遲早是會崩潰的。只有在平時的放松中積累知識和經驗才能在下一次危機來臨時以更機智和敏銳的思維去面對和處理。如果能夠適時地發現危機,并能避免當然更好,沒有必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直面危險而能達到目的的人才更加明智。

⊙人的潛力是巨大的,但是如果我們自己不去挖掘,就永遠也不會知道自己身上到底蘊藏著多么豐富的寶藏。因此,人必須在實踐中才能發現自身的價值。就像鐘不敲不鳴的道理一樣,人不去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就永遠也別想到達理想的彼岸。事在人為,前提是人必須去“為”才行,事情不做是不會成功的。“路不行不到”、“人不勸不善”都是同樣的道理。

【原文】

⊙無錢方斷酒,臨老始看經。點塔七層,不如暗處一燈。堂上二老是活佛,何用靈山朝世尊。萬事勸人休瞞昧,舉頭三尺有神明。

⊙但存方寸土,留與子孫耕。

【譯文】

⊙有些人悔悟得太晚,沒有錢了才不喝酒,到了老年才讀佛經。

⊙為七層佛塔都點上燈,不如在暗處點一盞燈對人更加有益。家中的雙親就是活菩薩,何必非要去靈山朝拜如來佛祖。勸人做事不要隱瞞真情,其實你頭頂上就有神靈看著你。存下一片善良的心,留給子孫去繼承吧。

【評析】

⊙人們應該心存善念、多行好事。行善積德在什么時候都不會過時。“舉頭三尺有神明”固然是種迷信的說法,不足為信,但是勸人向善的宗旨是沒錯的,人若想作惡又想瞞過世人終究是很難辦到的。雖然沒有神靈察看,但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做了壞事,總要留下痕跡,遲早會露餡兒。因此,一個人要善于把握自己,嚴格要求自己,況且為善比作惡要幸福得多。

⊙所謂身教重于言教,為人長輩者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是下一代學習效法的對象,對于子孫人格的形成影響甚巨。“無錢方斷酒,臨老始看經”,壞的習慣會影響下一代的成長,喝酒喝到傾家蕩產是可悲的,荒廢青春也是可恥的,如果上梁不正,下梁必然就會歪。而一個心地善良的人,其日常言行都是以善為出發點,“堂上二老是活佛”,兒女子孫經過長時間的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就學得了以善良處世。而以良善傳家者,待人誠懇、做事踏實,自然都能創下一番事業,所以常言道“積善之家慶有余”。由此看來,留給后代子孫最珍貴的寶藏并不是財富名位,而是心存善念的價值觀,使良善之心代代流傳,這樣才能為兒孫種下幸福的根苗。

【原文】

⊙滅卻心頭火,剔起佛前燈。惺惺常不足,蒙蒙作公卿。眾星朗朗,不如孤月獨明。兄弟相害,不如友生。

【譯文】

⊙滅掉心頭的欲火,剔亮佛前的明燈,多做好事,常常警覺。絕頂聰慧的人往往得不到施展才能的機會,昏庸愚蠢之輩卻總能做朝廷高官。群星閃閃發光,不如一個月亮那么明亮。兄弟間若互相傷害,還不如好朋友。

【評析】

⊙無論是古是今,社會中總是存在著一些不公正的令人灰心的現象,天道似乎泯滅了。

⊙“惺惺常不足,蒙蒙作公卿”,有“才”莫若有“財”。懷才不遇的人隨處可見,可是懷財不遇的情況卻很少發生。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而那些昏庸愚蠢之輩卻能飛黃騰達,命運是不公平的。“有錢能使鬼推磨”,金錢的魅力總是令人無法抵擋,賣官鬻爵、子承父職是封建社會的潛原則,錢權交易是再正常不過的社會現象。于是有錢的有了權,有權的更有錢,至于是否能勝任自己的職責通常是不會有人去過問的。而那些無權無錢的正人君子反而成了無用武之地的可憐人。即使是在政治清明的朝代,因為人情、喜好,也同樣會出現用人不當的問題。競爭的法則從一開始似乎就是有失公允的,但也正是因為如此,人們才希望能改變它,隨著社會的進步,社會制度也在逐步完善。

⊙至于親情,同室操戈的事情也屢見不鮮,人們往往為了利益而手足相殘,在得失面前忘記了血濃于水。古代君王為了權力地位而“兄弟相害”,現代人也會為了財富家產而反目成仇。“不如友生”,友情之所以能超越親情,是因為其中的利益關系要少得多。人有時真的是一種很糊涂和狹隘的動物,難道權力和財富真的比親情還要重要嗎?

【原文】

⊙合理可作,小利莫爭。牡丹花好空入目,棗花雖小結實成。欺老莫欺少,欺人心不明。隨分耕鋤收地利,他時飽暖謝蒼天。

【譯文】

⊙符合情理的事情就可以去做,蠅頭小利不要去爭。牡丹花開得艷麗卻只能觀賞,棗樹的花雖小卻能結出果實。不要去欺騙和欺負年紀小的人,那樣做就太不明事理了。發揮地利,按照節令耕作農田,收獲時還要感謝蒼天的保佑。

【評析】

⊙這段話告訴人們兩個道理:其一,做事要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其二,要腳踏實地,不昧己心。

⊙一個人若想收獲成功,不下一些苦功是不行的,但是下苦功的同時還要遵守社會和自然的規律。逆潮流而動的人精神固然可嘉,但方向錯誤往往不僅得不到想要的結果,同時還會使自己陷入困境。“合理可作”,事情若是合情合理的,成功自然也是水到渠成的。天道酬勤,但前提是要符合天道。人們的耕耘和收獲都要受到季節變化的控制,只有按節氣的運行耕作才能獲得豐收。“隨分耕鋤收地利,他時飽暖謝蒼天”,種田是如此,做任何事情也都是如此。

⊙規律不會自動力人們帶來財富,它需要人通過自身的掌握才能發揮作用,只懂得紙上談兵的人不一定真的能打勝仗。成功來自實踐中的不斷努力,只有通過不斷努力得來的果實才是最甜蜜的,成功太容易獲得就會變得廉價了。華而不實的人只能看到短暫的虛榮而體會不到收獲的馨香,所以說“牡丹花好空入目,棗花雖小結實成”。若能做到不欺人、不自欺,拋棄那些虛無的空話,多一些實'際的行動,自然能更多地收獲成功和喜悅。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把家庭關系處爛的7種行為
【美圖分享 - 漂亮風景 (52】
清末民初馬企周山水、人物、花鳥畫欣賞
男女關系:兩性的生理需求很重要,男人的性,女人的愛
法官最想聽到的5句話!律師親測:開庭說完這些,勝率翻倍!
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69)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洪泽县| 文成县| 道真| 房产| 寻乌县| 扎囊县| 济源市| 黑水县| 永靖县| 玉溪市| 吴旗县| 玉田县| 沭阳县| 龙南县| 建湖县| 阜城县| 承德县| 三河市| 琼结县| 长顺县| 普安县| 荣昌县| 桃江县| 南漳县| 泰安市| 洪泽县| 杂多县| 阿图什市| 新竹市| 庆云县| 奈曼旗| 汾阳市| 和平区| 曲松县| 红安县| 克山县| 司法| 大关县| 饶平县| 灌南县| 行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