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讀詩詞,都愛悼亡詞。不知人死后究竟能不能變成鬼魂,能不能看到活著的人。被活人記住的死人其實是幸福的,生命逝去,愛會留下,直到永遠。精選數篇名作,與讀者共享人間摯意真情。
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
(清)納蘭性德
此恨何時已。滴空階、寒更雨歇,葬花天氣。三載悠悠魂夢杳,是夢久應醒矣。料也覺、人間無味。不及夜臺塵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釵鈿約,竟拋棄。
重泉若有雙魚寄。好知他、年來苦樂,與誰相倚。我自中宵成轉側,忍聽湘弦重理。待結個、他生知已。還怕兩人俱薄命,再緣慳、剩月零風里。清淚盡,紙灰起。
南鄉子·為亡婦題照
(清)納蘭性德
淚咽卻無聲。只向從前悔薄情。憑仗丹青重省識,盈盈,一片傷心畫不成。
別語忒分明,午夜鶼鶼夢早醒。卿自早醒儂自夢,更更,泣盡風檐夜雨鈴。
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
(清)納蘭性德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這是納蘭寫給原配夫人盧氏的詞。盧氏出身大家,生性溫婉端莊。本為政治婚姻,卻與納蘭相敬如賓,相濡以沫。盧氏死后納蘭雖然再娶,并未做到和盧氏一生一代一雙人,但他每年都為她寫悼亡詞,未嘗不是一片深情。
吊白居易
(唐)李忱
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吊白居易》是唐宣宗李忱所作。宣宗李忱精聽斷善治國,'十余年間,頌聲載路',史稱'雖漢文、景不足過也'。宣宗愛詩,對白居易尤為敬重。
會昌六年八月,七十五歲高齡的白居易溘然長逝,唐宣宗不勝悲悼,以一腔深情寫下這首《吊白居易》。
沒蕃故人
(唐)張籍
前年戍月支,城下沒全師。蕃漢斷消息,死生長別離。
無人收廢帳,歸馬識殘旗。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時。
蕃,吐蕃,我國古代藏族建立的地方政權,在今青海、西藏一帶。當時唐、蕃之間經常發生戰爭。作者的老友在全軍覆沒的戰爭中生死未卜,下落不明。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時。
為薛臺悼亡
(唐)白居易
半死梧桐老病身,
重泉一念一傷神。
手攜稚子夜歸院,
月冷空房不見人。
白居易的詩詞從來易懂,整篇就像一幅畫面。就要枯死的梧桐仿佛自己老病之身,每每念及人死歸九泉就忍不住傷心。
牽著年幼的兒子回到院子里,冷清清的月光空蕩蕩的房間,沒有想見的那個人。有心之人,可以想見那種心情。
悼亡三首
(北宋)梅堯臣
其一
結發為夫婦,于今十七年。相看猶不足,何況是長捐!
我鬢已多白,此身寧久全?終當與同穴,未死淚漣漣。
其二
每出身如夢,逢人強意多。歸來仍寂寞,欲語向誰何?
窗冷孤螢入,宵長一雁過。世間無最苦,精爽此銷磨。
其三
從來有修短,豈敢問蒼天?見盡人間婦,無如美且賢。
譬令愚者壽,何不假其年?忍此連城寶,沉埋向九泉!
宋仁宗慶歷四年,梅堯臣與妻子謝氏乘船返汴京,七月七日至高郵三溝,謝氏死于舟中。這三首詩是梅堯臣悼念亡妻謝氏之作,寫于同年。
梅堯臣與其夫人謝氏于天圣六年結婚,至慶歷四年妻子去世,一共十七年。近代李元強《宋詩鑒賞辭典》評曰:潘岳《悼亡》,最為著名,但其中除“望廬思其人,入室想所歷”等數語外無沉痛語。
元稹《遣悲懷》“貧賤夫妻百事哀”頗能動人,但“俸錢百萬”、“營奠營齋”卻是官僚口吻。只有梅堯臣此詩,最真摯、最純潔,當為千古第一。
悼子
(北宋)梅堯臣
舟行次符離,我子死阿十。臨之但驚迷,至傷反無泣。款定始懷念,內若湯火集。
前時喪爾母,追恨尚無及。邇來朝哭妻,淚落襟袖濕。又復夜哭子,痛并肝腸入。
吾將仰問天,此理豈所執。我惟兩男子,奪一何太急。春鳥獨蔓延,哺巢首戢戢。
對絕大多數古代男人來說,孩子的家庭地位超越妻子。孩子是生命的延續,是最珍貴的希望。臨之但驚迷,至傷反無泣,此句為人父母者皆能感同身受,巨大的悲傷往往讓人神魂俱損。
詩人死了妻子,又死兒子。即使活著,也只是一千古傷心人。讀者有心,也當為之痛斷肝腸!
遣悲懷三首
(唐)元稹
其一
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
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
其二
昔日戲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來。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仆,也曾因夢送錢財。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其三
閑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岳悼亡猶費辭。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元稹是與白居易同時代齊名的大詩人,他們的詩歌理論觀點相近且共同提倡新樂府,結成了莫逆之交,世人將他們并稱為“元白”。
這是元稹悼念亡妻韋叢所寫的三首七言律詩。韋氏是太子少保韋夏卿的幼女,二十歲時嫁與元稹。婚后生活比較貧困,但韋叢很賢惠,夫妻感情很好。
七年后,韋叢因病去世,年僅二十七歲。韋叢下葬,元稹情不能已,寫下三首悼亡詩,這就是最負盛名的《三遣悲懷》(即《遣悲懷三首》)。蘅塘退士在評論此詩時說:“古今悼亡詩充棟,終無能出此三首范圍者。”
半死桐·重過閶門萬事非
(北宋)賀鑄
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清霜后,頭白鴛鴦失伴飛。
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垅兩依依。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
賀鑄嘗作《青玉案》,“若問閑情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因有'梅子黃時雨'句,世稱賀梅子。賀鑄一生輾轉各地擔任低級官職,抑郁不得志。賀鑄妻趙氏,為宋宗室濟國公趙克彰之女。
趙氏,勤勞賢惠,賀鑄曾有《問內》詩寫趙氏冒酷暑為他縫補冬衣的情景。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作者從北方回到蘇州,重游故地,憶念亡妻,作《半死桐·重過閶門萬事非》以寄哀思。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北宋)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是北宋文豪蘇軾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寫的一首悼亡詞。蘇東坡十九歲時,與年方十六的王弗結婚。王弗年輕美貌,且侍親甚孝,少年夫妻,情深愛重。可惜王弗二十七歲便已去世。
蘇東坡在《亡妻王氏墓志銘》記述了“婦從汝于艱難,不可忘也”的父訓。王弗逝世轉瞬十年。這十年間,東坡因反對王安石的新法,頗受壓制,心境悲憤;到密州后,又逢兇年,忙于處理政務,生活困苦到食杞菊以維持的地步。
東坡續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潤之,故不能朝朝暮暮思念亡妻。然而患難夫妻,刻骨銘心,“不思量,自難忘”。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此詞情真意切,傳誦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