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九寨溝是成都的后花園,我從不反對。
從地理位置上看,九寨溝在成都的正北方,213國道直達,著實像成都幽靜而深藏的后花園。與成都平原的豐潤和溫和相比,九寨溝更像一位高冷的美人。誰也無法獨自消受其冷艷,風華絕代之雅致,讓人蕩氣回腸的神韻。
可以有遠隔千里的思念,也可以有如影隨形的相伴,更可以有如四季交替般反復親密接觸,一解心頭渴望。
還沒有到過九寨溝的朋友,心中的問號特別多,其中之一就是:九寨溝要玩多久時間?我說可以是一天,可以是兩天,也可以是三天或以上。
但我認為到九寨溝不能貪玩,最好是早去早回,以便把位置讓給后來的游人。我不說原因估計也有人會猜到,因為每天進溝的人太多。旅游旺季,九寨溝人滿為患,有時還要限制進溝人數,九寨溝不是想去就能進得去的。
游九寨,時間要短,次數可以多。如此這般,計劃和安排的理念都與眾不同;游九寨不可久戀。
一天游九寨,最快的方式只有坐飛機。
兩天游九寨,只能放棄沿途景點,還得來去匆匆。適合自駕游,一景一游,時間緊也要玩, 喜歡快餐似定點游玩的人。
三天時間最為合理。可以在途中的汶川和茂縣做短暫停留,晚上住川主寺,早上進溝游玩。當晚看民族歌舞表演,感受藏羌文化。第三天早上返程,途中再游松潘古城。不緊不趕,這樣的安排剛剛好。
三天以上的,可以順道去黃龍,若爾蓋大草原,紅原和馬爾康,走一次川西高原的小環線。又是別有一番洞天的高原風光,美不勝收。
成都是著名的休閑城市,到“后花園”就不是為了單純的放松。
景區里游人一波接著一波,無論是坐觀光車,或是走路,都無法讓自己“閑”得下來,在有些景點,一條獨路,路面因人多顯得特別狹窄,只能在人流中“隨波逐流“。
夏季內陸炎熱,消暑納涼的人,自然會想起九寨。雪風吻過的陽光,明亮卻不帶一絲溫度。山高溝深,古木參天,回歸自然的心,也如脫韁野馬,釋放世俗、物質之后,少了追求和欲望的重壓,逍遙神仙無真,輕松愉悅沒假。
世人公認,最純凈透明,五彩夢幻的水,及時地填補了我對水的無知。
自然之水,有超脫飲用的基本屬性,有水滴石穿的韌性和執著,有飛直下三千尺的磅礴氣勢。水有藝術品一樣的觀賞性,就是九寨之水。
摩肩接踵從海子邊走過的人,想得最多的,大概是水從何而來。
它是叢林反復蒸華后僅存的甘露,是雪山悄然滑落千年不化的淚珠,是九個寨子世代信眾不離不棄虔誠供奉的靈驗。
我親耳聽到一個北京來的游客說,人為堆砌的長城,在他目睹九寨風光后失去分量。
我相信接受了洗禮的人的內心獨白,我不反感在水邊信手拈來的帶著打油味的詩句,我喜歡每一雙戀愛時才有的友善眼睛,我樂意與所有超凡脫俗后的身影一同向前緩慢移動......
都是不曾被生活所累過的人,都是不曾被利益所傷過的人,都是不曾被事業所困過的人......
意念生力量無窮,菩提意念長翅膀,心靈的翅膀上云霄。
難得一見的景,喜悅后沉靜的心,同行相伴的人,還有山窮水復的路,才是一趟旅途的全部。
到九寨溝去游玩,也能體現風景在路上這句話的本意。
路過汶川要停留,參觀地震紀念館,對人與自然會有所思考,對生命的脆弱和短暫也會有所領悟,對于珍惜生命和時間,也會有新的認識。欣喜及時出游,有了開門見喜一樣的收獲。
茂縣最適合車覽,必定與汶川相隔太近。羌族聚居縣,獨特的村寨和民俗,都有較大的吸引力。
岷江在右,公路左行靠山近水。江水清澈,上游天氣必定晴好,如遇江水混濁,上游或有雨水剛過,要防山洪暴發。巖上怪石,也變得猙獰嚇人,無人敢久留,唯恐不能快速通過。
一路的風景,都像是在為九寨美景提前做鋪墊預熱。峰回路轉的山和水,巖上的怪石,石上的曲木,都趕在九寨之前露個臉。它們似乎知道,游人從九寨回來,它們就失寵了。
在公路邊繁茂的綠樹下,兩三個賣山果的人,有幸遇見,就有機會嘗到新鮮水果。
返程路上游松潘,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塑像代為迎接。他們身后的高大城墻,吸引人的眼睛,更會牽動人的思索和遐想。古時的邊塞重鎮,必定有過風云變幻和傳奇故事。
漫步古城,夜風帶雨。塵埃落定以前,河水洶涌,刀光劍影凌亂,馬嘶殘陽如血,最是那邊塞晨鐘暮鼓,讓人蕩氣回腸。
大唐公主是否從這里進藏,多數人不看好,也不能找到可以說服人的文字和物證。松贊干布舉兵下高原,一舉拿下松潘,揚言掃蕩長安城。結局就是盛世大唐和親穩邊關,留給后人不盡的思考,褒獎不一。文成公主大義,為民族團結貢獻巨大,然而生平不詳,早年離世不詳,如流星劃過歷史天河,讓人歡喜讓人憂。
九寨溝之行,原來也是一場文化之旅。無論進溝時間長短,無論有多少風光在腦中烙下記憶,川西高原的故事,也會一同走進你的旅途。
九寨溝蘊藏著大自然饋贈的神奇禮物,誘惑力巨大,可以說是百看不厭。在溝里游玩,已經不是時候問題,而是次數問題。往往高興而歸的游人,贊嘆不已,帶著無限留戀,說得最多的話是,明年再來,或有空了再來,或者是我要把某某也帶來看看......
九寨溝值得向所有人推薦。九寨是游人的景點,是勞心者的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