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當時世界上最博學的人之一,被尊奉為“天縱之圣”,在后世,更是被尊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師。孔子的弟子宰予曾如此評價他:“以予觀於夫子,賢于堯、舜遠矣。”不難看出,宰予是十分尊敬孔子的,在他心中,孔子的德才已經遠遠超過堯、舜二人。然而,別看宰予現在是孔子的“忠實粉絲”,想當年在求學之時,他卻是讓孔子最為頭痛的學生之一。
孔子成名之后,便開創了一個私人小課堂,他廣收弟子,傳播儒家思想,欲以道德教化世人。據史料記載,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幾乎傳承了孔子畢生所學。《論語·先進》記載,子曰:“從我于陳蔡者,皆不及門也……言語:子我、子貢。言語,指的是能言善辯,對問題有獨到的見解與看法,而這個“子我”,便是宰予。
宰予,名予,字子我,公元前522年出生,他是孔子門下著名弟子,位列“孔門十哲”,以能言善辯著稱。在孔子門下的弟子中,他是最不服管教的一個,無論孔子說啥,他都能頂上幾句。《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了這個一個故事,一天,宰予問孔子為什么父母死了之后,子女要守孝三年,時間是否太長了點?
然后,宰予又說道:“君子三年不習禮,禮義必定會毀壞;三年不演奏音樂,音樂一定會敗壞。守喪一年也就可以了。”孔子問他這樣做是否心安,宰予面色不改地答道:“心安。”孔子見他仍是不懂,嘆了一口氣說道:“君子守孝期間,吃東西不香,聽歌也不開心,你既然感到心安理得,那便這樣做吧!”
宰予見孔子不想搭理他,便退了出去,孔子見宰予走了,氣更是不打一處來,他忍不住說道:“宰予不是個仁者啊,孩子生下來三年才能脫離母親的懷抱,為母親守孝三年,更是全天下都要遵循的禮儀啊!”如果說關于守喪的問題,宰予只是稍微觸怒了孔子,那么接下來的這件事,則是徹底惹得孔子破口大罵。
一天,孔子正在講課,眾位弟子都在認真聽課,唯有宰予呼呼大睡,孔子氣極,忍不住爆了一句粗口:“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杇也。”實際上,孔子很喜愛宰予,畢竟他腦子轉得快,想法也十分獨特,總是能見微知著,好好培養的話,以后定會成為一代大家。然而孔子一見到他上課睡覺,一股“恨鐵不成鋼”的感覺油然而生,這才爆了句粗口。
沒想到的是,“朽木不可雕也”這句話卻流傳了千年之久,直至今日,已然成為班主任的口頭禪,只要一見到不用功、不上進的學生,老師都會說上一句“朽木不可雕也”。
不過,若以今天的眼光看宰予,他獨立思考、絕不盲從的品質,恰恰是當代學生所需要的,他的質疑并不是無理取鬧,而是對問題進行深刻思考后得出的結論。想必孔子也是察覺到了他這一點,才將他列為“孔門十哲”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