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莊小學是一所擁有百年歷史的鄉村小學,目前擁有教學樓兩幢,綜合辦公樓一幢,14個教學班級,639名學生,教職工50人,專任教師40人,各種專用教室配套齊全。學校先后成功創建成為“揚州市合格學校”、“揚州市素質教育先進校”、“江都市特色學校”、“揚州市教研樣本校”。近年來,學校以剪紙為特色,以教科研為抓手,以名師培養工程為突破口,加強師德建設,執行教育法規不動搖;強化道德教育,發展學生素質不放松,在全校的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整體辦學水平在同類學校中屈指可數。楊莊小學有一支勤奮實干、勇于爭先的領導集體,有一批理念新穎、個性鮮明的教師群體,有一群健康活潑、文明守紀的楊小學生,更有一座整潔美觀、小巧精致的花園式校園。
一.指導思想
以“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和諧教育”的重要思想為指針,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政策及方針,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課程改革為契機,以樹特色、創品牌為核心,“堅持以法治校、以德管校,科研興校,文化強校為宗旨,以高度的責任心與使命感提高辦學水平,促進師生的全面發展、和諧發展,把學校辦成學生成長的學園、家園和樂園。
二.發展目標
(1).堅持“發展每一位教師,成就每一位學生,滿意每一位家長。”的辦學理念。學校的各項工作都要從“有利于師生發展、為提高師生素質服務”這一理念出發;建立“民主、平等、和諧、尊重”的人際關系,尤其是師生關系;構建有利于師生工作、學習的生態校園;提供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內容、形式和方法,提高服務質量。
(2).堅持“養成良好習慣,為學生擁有美好未來奠基”的指導思想。以生為本,著眼未來,關注全體,尊重差異,張揚個性;注重綜合素質的提高和良好習慣的培養;注重學困生興趣的激發和健康人格的培養;注重學生的主體參與和成功體驗,為學生擁有健康明美好的人生夯實基礎。
(3)堅持特色發展。以剪紙特色為抓手,不斷豐厚剪紙藝術造詣,以剪紙促進學生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突出濃厚的剪紙藝術文化氛圍,促進校園文化建設。
在總體目標的指導下,從領導、教師、學生等幾方面確定具體工作目標。
(1)、領導隊伍建設目標:努力打造一支“勤、實、率”的現代學者型領導隊伍。
(2)、教師隊伍建設目標:積極錘煉一支“視野開闊、勤于學習、樂于奉獻、肯于研究、善于反思”的現代科研型教師隊伍。到2015年,揚州市級學科帶頭人2——3名,市級骨干教師5名;教師隊伍隨著班級數的遞增而遞增,學校擁有一支專業的音、體、美教師隊伍。
(3)、學生培養目標:把學生培養成“志存高遠、誠實負責、基礎扎實、素質全面、興趣廣泛、習慣良好”適應未來社會生存發展需要的現代文明人。
(4)、學校班級發展目標。學生人數逐年上升,爭取2015年達到500名左右,各班實現雙軌班教學。
(5)、教學樓重新建設規劃目標。根據國家政策,爭取在“十二五”期間實現教學樓的設計在原址上進行重新規劃,設計成為一個,設有教學樓、綜合樓于一體的“區”形建筑布局。學校達到標準化的辦公室、閱覽室、實驗室、電腦室、音體美器材室、舞蹈室、音樂室、多媒體室、健身室、綜合會議室等。
(6)、體育發展目標。學生和教師運動器材完善,教師擁有健身室;運動場根據場地面積實現半標準化水平,設施齊全,擁有跑道、籃球地、乒乓球場、足球場、排球場、羽毛球場、沙坑、雙杠、單杠等。
三、具體措施
1、優化學校管理。
學校管理要有正確的管理理念、人文的管理機制和科學的管理措施。
(1)實行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把全心全意依靠教職工,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作為學校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增強學校的凝聚力。
(2)領導者要加強學習,成為學校辦學理念的引領者和科學管理的促進者。堅持校務公開,增加學校管理透明度,提高師生對領導的可信度。
(3)充分發揮黨組織的保證監督作用,廣大教師的民主管理作用。堅持精神與物質獎勵相結合、成績與利益相結合、思想教育心理疏導和嚴格管理相結合。
2、提升師資素質。
以“讓教師與學校一起發展,讓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為目標,以師德教育為核心,以教師培養機制創新為動力,以教師培養活動為載體,遵循教師成長的規律,采取全方位、多途徑的培訓措施,促進全體教師更新教育思想觀念,更新知識能力結構,聚焦內涵發展,提升教育品質,從而建設一支可持續發展的,具有創新精神和時代特征的,適應教育信息化、優質化要求的理論水平高、學科造詣深、業務技能精、科研能力強的教師隊伍,為學校的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3、加強隊伍建設。
(1)建立責任感強、求真務實、具有創新意識、具有現代學校管理意識與能力的學校管理隊伍,力求形成一支懂管理、有成效、勤鉆研、會創新的學校管理隊伍。
(2)探索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班級管理體制,建立一支學生喜歡、家長滿意、具有科學管理能力,民主管理思想的班主任隊伍。
(3)加強教師培訓,培養一批業務上過硬,個性明顯,教學有所長的專職教師隊伍,爭取每個學科都有地區影響的名教師。
4、強化教育科研。
堅持以科研為學校發展動力,堅持“問題即課題、教研為科研”,勇于教育創新,提高教育質量,提高辦學效益。
(1)積極開展課題的研究,重點在課堂教學和校園文化建設上進行深入研究,形成學校教育特色。
(2)探索有效課堂教學方式,深入研究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三種學習方式相適應的課堂教學方式、方法。(
3)加強教研活動課題化建設,圍繞課題,突出主題,進行常規教研活動,實現教中研、研中教。
(4)完善學校現有的科研管理機制,進一步規范課題研究管理,堅持學校主課題統攝下的小課題研究。注重宣傳科研成果,采取多種措施,積極宣傳取得的優秀科研成果。
5、提高教學質量。
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立校之本。
(1)在未來的五年中,全校上下將強化質量意識,轉變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方法,改善教學手段,革新教育模式。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創造新型的多種多樣的教學模式,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上,實行三個優化:一是優化教學過程,形成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促使學生主動發展的課堂教學模式;二是優化教學方法,倡導“自主、合作、探究”,提倡激活思維的“啟發式”、“探究式”,利用多媒體網絡和計算機輔助教學,使課堂教學更具新穎性;三是優化師生關系,把微笑帶進課堂,把激勵帶進課堂,把競爭帶進課堂。
(2)我們要以課程改革為重點,以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為中心,構建符合素質教育的新型教學模式,本著“夯實基礎,突顯個性;因材施教,分層要求;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原則,力爭經過幾年的努力,在教學質量上獨樹一幟,有一個大的提高,打造一個名牌。
6、改善辦學條件。
(1)學校辦學的重點是積極爭取“防震減災”項目資金,改造教學樓和綜合教學樓,整體規劃校園文化建設和校園綠化建設,建設校園景觀,凸顯學校辦學特色。通過校園改建對校園進行“綠化、美化、人文化“建設,使學校達到校園文化建設標準。
(2)加大信息技術的投入,在創建江蘇省現代化教育先進市活動中,更新部分設備,努力配備班級的多媒體設備,完善校園網絡運行,拓展其功能,提升教師運用信息技術整合學科教學的能力。
(3)同時,在創建江蘇省現代化教育先進市活動中,解決各種功能室的配置問題,配置要堅持標準,適度超前。對圖書室、音樂、美術教室、科學實驗室等要加強管理,方便使用,提高使用率。
7、加強校園環境建設。
加強校園人文建設,創設優美的育人環境,使校園成為知識的殿堂,藝術的園地。
(1)綠化校園營造優美環境,校園環境整體規劃,綠化、景觀精心設計,體現“莊重典雅,活潑靈動”的特點。
(2)校風、教風、學風、辦學目標、辦學宗旨裝飾上墻上欄,讓辦學理念變成師生的共同追求,內化為全校師生的自覺行動。
(3)公共場所、走廊、辦公室布置有名人名言、學生作品,班級有《藝術園地》《成長的足跡》等,用名人佳作體現藝術的完美。
(4)規范師生日常行為,構筑和諧的校園人際關系,公物無損壞、語言無臟話、地面無紙屑,創建文明、和諧的校園環境。努力使校園環境優美,功能齊全,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藝術氛圍。
8、關注學生健康。
學校認真貫徹“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實提高學生體質和健康水平。
(1)學校體育要保持特色,保證學生每天參加一小時戶外活動,開展小型多樣的體育比賽,體育達標率和合格率要全部達標。
(2)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樹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學校能有效控制各類疾病的傳播,積極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設立心理健康咨詢室,確保學生身心發展狀況良好。
(3)關心師生身體健康,積極推廣全民健身活動,用豐富的文體活動融洽人際關系,促進和諧校園建設。
四、實施的策略
1、加強組織領導,做好宣傳發動工作。增強發展意識,牢固樹立科學的發展觀,成立學校五年規劃實施領導小組,積極做好學校規劃的實施工作。學校將在每學年初圍繞五年規劃,制訂出具體的實施意見,并把具體工作目標逐一落實到各處室、各年級(組)中去。學校將于每學年結束前對規劃落實情況進行自查自評,及時總結規劃實施成效。對沒有落實的項目,要具體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意見,限期加以整改。
2、營造良好氛圍,加快學校發展步伐。增強主體意識,積極營造教師專業化發展與學校持續發展的良好氛圍。真正樹立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切實關心每一位教職工的身心發展與學習生活情況,為全體教師營造一個既心情舒暢又嚴于律己,既利于扎實工作又利于不斷創新的環境,以充分調動全體教職員工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注重服務保障,增強學校發展后勁。增強服務意識,認真做好學校發展的后勤服務工作。重視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教師信息技術培訓,推進數字校園建設。加強后勤服務的管理,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各專用室的服務功能,為學校的協調發展提供后勁。
4、重視評價引導,認真做好調控監督。積極增強監督意識,努力做好規劃實施過程中的評價與監督。學校將成立以教職工代表為主體的規劃自評領導小組,建立自評操作體系,確保學校五年發展規劃穩步有序的落實。
五、實施步驟
1、第一階段(2010~2011):
(1)實現校舍改造,增加設施、設備,進行學校文化建設,塑造整潔優美的校園環境。
(2)加強教育教學與網絡信息的整合和研究,建立學校教育教學資源庫,構建資源共享平臺,實現優質資源最大化共享。
(3)申報“十二五”科研課題,積極開展以校為本的行動研究,深入課題和課改相結合的實踐研究,促進課改及教科研成果的轉化。
2、第二階段(2012~2014):
(1)著重進行校園文化建設,培養個性鮮明、學有所長的學生。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通過教、研、培等形式,培養一支德藝雙馨的師資隊伍。
(3)加大課題研究力度,積極推廣科研成果。完善學校特色建設,豐富學校發展內涵,形成特色。
3、第三階段(2015):
(1)實現校園文化建設規劃,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園文化建設特色。
(2)學科建設取得成效,形成有效教學模式,教師、學生得到共同提高。
(3)取得良好的科研成果,形成具有促進作用的發展方向。促進學校的教育、教學向前發展。
總之,“十二五”時期,我們學校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也有著發展史上非常難得的戰略機遇。全校教師必須懷著強烈的使命感與緊迫感,團結一致,開拓創新,為實現“十二五”的戰略目標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