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情回顧】:
越來越繁忙的都市生活讓很多都市白領忙于工作而疏于個人婚姻問題的解決,于是種類繁多的相親網站、相親節目不斷涌現出來,小蘭和大川就是在這個相親大潮中兩個極小的分子。在電視相親節目牽手成功后兩人通過電話、郵件、MSN等多種方式頻繁聯系后逐漸發展成為戀人,談戀愛的過程當中,大川為了向小蘭表達愛意,前前后后給了小蘭約25萬人民幣,還包括一些戒指和名牌包包等,其中就有18萬是大川轉賬給小蘭用于支付房產首付,但是好景不長,本來已經談婚論嫁的雙方卻因為小蘭父母的阻撓沒有繼續,雙方因此而產生糾紛,小蘭向大川發郵件稱“就8萬塊,你要就要,不要我也沒有辦法”大川回復稱“你把錢打過來吧”,后大川再次向小蘭發郵件稱“你拿了我那么多錢,房子首付款、鉆戒、名牌包包,你想8萬塊錢就了結,你是不是太異想天開了?”但一直沒有得到小蘭的正面回復,雙方對此爭執不下,于是大川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小蘭返還其以結婚為目的附條件的贈與的全部財產。
二、【法院觀點】:
經過一審法院審理,深圳市羅湖區人民法院認為,通過雙方的郵件往來可以斷定雙方已經就婚前所贈與的財產達成了一致的一次性處理意見,原告此后再向被告發送的郵件內容也只是原告的單方意思表示,對被告沒有約束力。故原告主張返還25萬人民幣的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后大川不服上訴到二審法院,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經過審理認為,原告向被告支付房屋首付款是為了同居使用,現雙方未達成結婚的合意反而產生糾紛,故雙方已經沒有共同居住的基礎和可能性,故被告應該返還原告部分購房款,原告郵件中稱“你把錢打過來吧”后又稱“你拿了我那么多錢,房子首付款、鉆戒、名牌包包,你想8萬塊錢就了結,你是不是太異想天開了?”。可見,原被告之間并沒有對贈與的財產處理達成一致意見,原告只是認為這8萬是其應該先行接受的返還的款項。結合雙方認識時間短暫,同居時間不長,原告又是以結婚目的而為的贈與,現雙方結婚不成,結合原告現在經濟情況不夠寬裕,酌定被告返還給原告16萬元,二審撤銷一審判決,改判被告返還原告16萬元,雙方當事人自動履行該判決完畢。
三、【律師看法】:
從一審和二審法院對案件兩種截然相反的判決可以看出,對同居期間一方贈與的財產在分手時該如何返還,不同的法院或不同的法官存在著兩種不同的觀點。但處理類似案件,人民法院所適用的依據大同小異,一般為《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十條有關彩禮返還、《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條贈與人的任意撤銷權,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未辦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見》第十條的相關規定。
第一、婚前贈與的財產的性質并不等同于彩禮
婚前同居一方贈與另一方的財產一般為鉆戒、項鏈、包包等實物。其性質上不同于彩禮,我國自古以來婚姻的締結,就有男方在婚姻約定初步達成時向女方贈送聘金、聘禮的習慣,確定是否為彩禮的性質一般是當地有這種約定俗成的男方為達到與女方結婚的目的而給予女方家里錢款的風俗習慣。彩禮是一種特定的婚前財產的贈與,具有強烈的地方風俗特色。如果沒有這個前提條件,則婚前男方贈與女方的財物不能被認定為彩禮,這也是婚前一方贈與另一方財物與彩禮最本質的區別,所以法院在審理婚約案件糾紛中不能隨意將彩禮的范圍擴大化到所有婚前贈與的財產。根據《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十條規定:“當事人請求返還按照習俗給付的彩禮的,如果查明屬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一)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二)雙方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確未共同生活的;(三)婚前給付并導致給付人生活困難的”。
可見,彩禮的返還具有一定的法律適用依據。而婚前贈與的其他財產并不必然的一定以結婚為目的,同居期間也有可能一方為了達到自己情感上的慰藉,而贈與對方財物,這種情況我們一般都視為戀愛期間的贈與,一經交付即完成,贈與人無正當理由要求返還法院一般不予支持。
第二、以結婚為目的贈與房產,未辦理房產變更登記可否要求返還
根據《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條規定,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此類案件在司法實踐當中也是非常多見的,雙方同居期間,男方為了向女方表達愛意自愿將自己名下的房產過戶給女方或者是加上女方的名字,但雙方感情的變化急劇降溫導致房產未辦理變更手續前雙方即鬧糾紛,女方要求男方繼續履行協議約定,男方則主張撤銷贈與,在此類案件中多數法院會按照《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條的規定撤銷一方的贈與。
第三、以結婚為目的轉賬給一方的購房款在分手時是否可以要求返還
本案深圳市羅湖區人民法院認為,贈與的財產可以視為受贈人對贈與人情感慰藉的回報,且錢款已經交付,贈與行為完成,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未辦結婚姻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的若干意見》第十條規定,同居生活前,一方贈送給對方財物,贈與行為完成,贈與人在要求返還財產缺乏法律依據,不應支持。
而深圳市中級法院則認為,男方贈與房產的首付款是隱含某種強烈情感因素的贈與,該贈與是附帶希望雙方能夠締結婚姻關系而作出的,現雙方共同生活的基礎已不復存在,則男方的期望沒有達成,故有權要求女方返還男方因此而作出的贈與。還有一些法院認為,購房成本以首付款、房貸及其利息、稅費中介費等幾部分組成,根據雙方對該房產的出資的貢獻價值來將房產判給所占比例較多的一方,并由該方給予對方相應的補償折價款。
從以上的分析能夠看出,對于婚前贈與的財產在解除同居關系后的分割因為財產性質的不同而所有差別,不同的法院在處理該類案件也多數會參考雙方戀愛時間的長短,同居時間的長短及感情破裂等多重因素綜合判定婚前財產是否需要返還及返還多少。
可見,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西方文化的不斷流入,傳統的婚戀觀已經逐漸年輕人的“重享受、輕婚姻”的觀念所取代,隨著兩人愛情的逐漸升溫,同居現象越來越普遍。曾有一項不完全統計,75%的人對婚前同居持肯定意見,18%的人持無所謂態度,只有7%的人認為不能夠接受婚前同居,對于同居中享受其中的人來說,同居的感覺勝似天堂,但對同居后分手的人來說,同居確是地獄,甚至還有可能對女方因流產而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
俗話說“婚姻是墳墓,但沒有婚姻你將死無葬身之地”雖說此話有危人聳聽之嫌,但這也告誡我們,婚姻是神圣的,同居并沒有對錯之分,如果通過同居可以讓雙方能夠更加全面的了解彼此,為夫妻相處之道打下良好基礎,則同居不失為明智之舉,但倘若同居之后,雙方不但沒能處理好感情糾紛,更是在沒有一紙證書的約束下做出不利于雙方感情發展的事宜來則大可不必。所以,無論圍城內外,真誠、寬容、理解才是雙方長久的相處之道,才是減少雙方糾紛的錦囊妙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