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賞析-詩詞典故
懂詩、作詩不再難
【詞目】
樓蘭
-----------------------------------------------
【由來】
樓蘭,是西域古城遺跡。樓蘭之名始見《史記》所載,公元前176年匈奴冒頓單于給漢文帝劉恒的信,樓蘭歸屬匈奴。公元前60年,屬漢朝西域都護(hù)府。樓蘭是西域最東邊的絲綢之路上的當(dāng)?shù)佬瑵h匈為爭奪西域都欲控制樓蘭,樓蘭在漢匈之間“不兩屬,無以自安”。
公元400年,高僧法顯西行取經(jīng),途經(jīng)此地,他在《佛國記》中說,此地已是“上無飛鳥,下無走獸,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為標(biāo)識耳”。樓蘭城--這座絲綢之路上的重鎮(zhèn)在輝煌了近500年后,逐漸沒有了人煙,在歷史舞臺上無聲無息地消失了。
許多學(xué)者認(rèn)為,古樓蘭的衰亡是與社會人文因素緊密相連的,中國古書記載樓蘭古國的最后存在時間在東晉十六國時期,這正是中國歷史上政局最為混亂的時期,北方許多民族自立為藩,相互戰(zhàn)爭。而樓蘭正是軍事要沖、兵家必爭之地。頻繁的戰(zhàn)爭、掠奪性的洗劫使樓蘭的植被和交通商貿(mào)地位受到了毀滅性的破壞。而沙漠邊緣的古國,喪失了這兩個基本要素,也不可能存在下去。于是,它就變成了今天滿目黃沙、一片蒼茫的景象。
詩詞文學(xué)作品中常以“樓蘭”常代指邊境之?dāng)场?/p>
【應(yīng)用】
唐 王昌齡《從軍行》:“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唐 李白《塞下曲》:“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唐 張仲素《塞下曲五首》:“功名恥計擒生數(shù),直斬樓蘭報國恩。”
宋 文天祥《太白樓》:“男兒斬卻樓蘭首,閑品茶經(jīng)拜羽仙。”
宋 釋紹曇《偈頌一百零二首》:“卻將舊斬樓蘭劍,換得黃牛教子孫。”
【打卡Day16】
試用本條目中的典故寫一兩句詩,若寫四句以上,請注意押韻。(本欄留言只公開符合要求的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