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明禮
公開課是我國中小學常見的校本教研活動形式。很多成熟教師的成長與發展都源于自己上公開課或者從同行的公開課中獲益。正如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的“教學相長”,授課教師向同行展示無疑是自己認為可以拿得出手的教學盛宴,而聽課教師希望能從對方學得期待的教學秘籍。從教師專業共同體看,公開課能促進教師共同體成員互相學習、相互切磋;從教育行動研究看,公開課能起到引領和示范的效應。公開課,顧名思義在“公開”二字,那么授課教師的上課和聽課教師的評課也應當“赤誠相見”。
現實中,不少的教師和學者認為公開課是在“作秀”或者“表演”。觀察發現,“作秀課”和“表演課”在中小學教研活動中不僅存在而且還比較普遍。激蕩人心的頭腦風暴、獨具匠心的課堂導入、銜接自然的承上啟下、伴隨鈴聲的準時結課,流暢華麗的演繹歸納、一問一答的師生互動、絲絲相扣的教學環節、行云流水的教學過程、有條不紊的教學講解、高潮迭起的掌聲回應以及激勵人心的評價用語,聽課教師品味了一頓豐盛的教學大餐。靜觀沉思,如此唯美的公開課,課堂是教師展露的舞臺,學生是教師表演的道具。
我們不能把公開課的弊端完全歸結于授課者本人。公開課變為“表演課”很多時候是教學組織者和評課專家所希望的,是組織者(導演)與授課者(演員)默契的結果。有評課專家把授課者“掐”著鈴聲宣布“下課”認為是“恰到好處”完成教學任務。公開課可謂好課“千篇一律”,差課則“千奇百怪”。作為一名教育者,公開課對于教師的成長有好處,但是也有不可估量的危害。輕者,是形式主義;重者,是弄虛作假。形式主義在于僵化、固化的教學;弄虛作假是教師明目張膽地對學生進行說謊教育,有違“身正為范”的職業道德,有違“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之古訓!
筆者不是一概而論地反對公開課。那些經過“磨課”后的公開課對入職初期的教師和教學有待改進的教師是“及時雨”,可以說是久旱之甘露。但是,對于真實性的課堂教學,我們更需要關注“常態課”,我們呼喚公開課回歸常態化、優質化。一堂優質的常態課,功夫不僅在課內,更在課堂之外。優秀教師的成長都歷經了研讀教材、鉆研教法和反思改進之路,才能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理念、教育機智和教學風格。這就需要真實的教師、樸實的學生和求實的課堂,才能讓聽課者有真實可看、實用可學、模式可用之感。因為教學的最高境界應該是“以學論教、以學評教、以學促教”。
公開課與常態課是相輔相成、互為轉化的。我們要摒棄的是公開課中無用的花架子、作秀的假活動,要提升公開課的實效性和實用性,要讓公開課上得好的教師也能上好常態課,也要讓常態課上得好的教師能上公開課。承擔公開課的教師課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課堂預設、精心準備,正是這樣多次、多輪的“磨課”,讓他們不斷超越自我,從青澀走向熟練、從熟練走向優秀、從優秀走向卓越。
我們要盡善盡美、精益求精、走向藝術的公開課,我們更要樸實無華、純真素雅、回歸自然的常態課。我們要居家度日、家常便飯的常態課,我們也要滿園春色、余音繚繞的公開課!
(作者單位:樂山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四川,樂山614000)
(欄目責任編輯:王愉鑫 kgyj77@163.com)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4289(2016)04-00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