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寶石的燒不是用火燒的?紅寶石為什么要燒?泰勒彩寶如果你第一次聽到這個詞語“有燒”、“無燒”,那么你肯定會疑惑,這兩個詞語是什么意思,燒是“用火燒”?不瞞你說,我第一次看見這個詞語就是這么想的,咦~
從專業的角度來看,寶石的形成是一個“燒”的過程,這里“燒”指的是自然界的高溫高壓條件。除了鉆石與橄欖石形成于地幔層,其他寶石礦物都形成于地殼層,它們在自然界深處經過高溫高壓的加熱,最終才形成了我們看到的寶石的最初樣子。
而現在,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們可以利用科學技術模仿自然界的環境對寶石進行加熱,這樣做可以對寶石進行優化,這種優化方式對寶石的顏色改變極小,但是風險高,如果不是具有一定價值的寶石,一般是不會采用“燒”的方式。
我們這里所說的“燒”指的就是上面的那種方式。簡單來說,其實就是將寶石放在加熱設備中,模擬無限接近自然環境的加熱條件對寶石進行加熱處理,從而讓寶石的顏色、透明度及凈度等特征得到長期穩定的改善。
解釋完“有燒”,“無燒”就好理解了,就是沒有用以上的處理方式,指純天然,沒有經過任何加工美化的狀態。
寶石為什么要“燒”呢,簡而言之就是盡量減少寶石的瑕疵,寶石的瑕疵是無法避免的,但是買家總是希望買到顏色更明艷,內部更純透的寶石,所以會有優化處理。這一切都是為了滿足買家的追求,最大限度迎合市場的需求。
寶石從礦區開采出來之后一般都會進行“燒”,除了下面兩種情況,一種是品質太差,不值得對它進行優化處理,另一種則是本身完美的寶石,不過這種情況是少之又少啦。
紅寶石經過有燒處理后,會有以下特征:1.緬甸紅寶石處理過了會有小白洞;
2.紅寶石中間處理不夠時會有小黑點;3.緬甸孟素百分之八九十都是經熱處理過的。
最直接的區分方式還是看證書,比如在GRS證書上,Comment一項中若寫著H(Heated),就說明寶石是經過加熱優化的,相對應的,Gubelin證書上就在Treartment這里看。畢竟看著已經經過“燒”處理的寶石再來根據物理特征進行分辨,還是有一定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