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風云英雄人物接連不斷,。呈現出來的人物形象,個個鮮活靈動,下面不妨來說說,在三國時期,涌現出來的一個勇猛人物。按照人們說法,世界上再也找不出第二個。他的名字叫做呂布。本來,在各個戰場上,表現出來威武強悍,被人們列數是第一。然而,留在人們頭腦中,形象卻不是十分高大。
根據歷史資料《三國志》中記錄,呂布這個人,肌肉長得結實強壯,手臂非常有力量,一般人根本比不上。人們送他外號“飛將軍”。意思說,呂布精神氣力充足,在戰場上,一定能夠帶頭沖向前方,攻進敵方隊伍,徹底打敗敵人,取得戰斗勝利。
最初,呂布由一個叫丁原的人收養,做為干兒子。由于呂布缺乏智慧頭腦,經不起赤兔千里馬的誘惑,在李儒進一步教唆下,背叛并殺害養父,做了董卓干兒子。
于是,呂布成了“賣主求榮,無情無義”卑鄙小人,遭到歷來人們的唾罵。其實,從“良禽擇木而棲”觀點來看,呂布也沒有做錯什么。呂布成為董卓干兒子以后,表現出一片赤誠忠心。多次識破奸臣陰謀詭計,救下董卓性命。 從這些事件來看,呂布又不是人們口中說的“見利忘義”小人。
后來,傳說王允利用收養女兒貂蟬,做為“美人計”,挑撥呂布與董卓父子感情。其實,呂布并不是因為貂蟬唆使,才去刺殺董卓的。他是因為信仰王允提倡的“國家大義”,才決定那么做的。在國家歷史記錄里,根本沒有出現貂蟬這個女子。所以說,呂布殺掉董卓的真正動機,是接受“國家大義”概念驅使。
很多后來的人們,都一直認為,呂布是一個貪財好色的人。其實,這種看法是十分片面的。也許,在呂布最初頭腦中,確實有過“為國鋤奸,成為國家棟梁“的思想。然而,呂布只是一個憑借野蠻力氣吃飯的人。沒有學會用頭腦施用計策謀略,把玩耍弄權力游戲術數。所以,接二連三地被他人利用。
在公元一百九十六年,袁術想徹底消滅劉備時候,呂布也懂得“唇亡齒寒”道理。但是,他考慮到,起先接受了袁術送來的重禮,不好意思再大張旗鼓去援助劉備了。
于是,他想出“轅門射戟”游戲,把袁術手下紀靈和劉備兩個人,喊來自己軍營。呂布明白地說,他生來性格不太合群,喜歡快速解決問題。要求紀靈和劉備看他射箭,如果一箭射中靶心,就要求兩人盡快離開,不能呆得時間過長。免得他大發威風。
結果,呂布拉開弓箭,一箭射中靶心。紀靈看了,不好發難。因為首先話語說得很清楚。加上自己兵力,不一定抵擋得住,劉備和呂布合伙打擊。沒有辦法,只好宣布退兵。從“轅門射戟”招數,看得出呂布也有勇有謀。
到了公元一百九十八年,曹操帶領軍隊向呂布挑戰,呂布部下趁著他熟睡時候,把他綁到曹操面前。呂布請求曹操留他性命,并愿意替曹操賣命效力。曹操聽了以后,似乎心里有所觸動。 然后,呂布又反過來向劉備求助,請劉備看在“轅門射戟”時候,幫助過劉備情份上,幫忙說說好話,要求曹操留他一條性命。
誰也想不到,劉備竟然提醒曹操,不要忘記呂布殺了養父董卓和丁原兩個人。曹操生性多疑,突然醒悟過來。于是,馬上下令手下,把呂布吊死了。呂布在臨死前,破口大罵劉備,背信棄義小人!!
有人這樣認為,曹操當時沒有聽清楚呂布的喊話,抓住時機殺掉劉備。否則,三國歷史必定要改寫。到現在,還有人這樣認為,劉備并不是一個背信棄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