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露天電影院
晚飯后,與往常一樣,沿著山里的小路散步,遇到了一輛面包小車,電影放映隊來村里了。看來這里的文化下鄉活動開展得還不錯。
散步回來,已經七點多了,聽到小賣店方向有聲音傳來。與同事抱著懷舊的心態,來到了跟前,原來電影已經開演了,是一部反映當年抗日戰爭的片子。和小時候的露天電影一樣,一張幕布掛在旁邊的墻上,白白的,兩側是一對大音箱,對面是一臺放映機。唯一不同的是,換成了新式的數字放映機了。場地上,已經有很多村民在觀看了,或蹲,或站,或坐在小板凳上。
看著眼前的景象,勾起了童年露天電影的回憶。小時候村里放電影,我們也是這樣,拎著小馬扎,三幾個小伙伴整齊地坐著。那會兒的電影很少,一般只有兩種,要么是抗戰片,要么是武打片。作為小男孩,我們更喜歡看武打片,好多都記不清名字了,只記得當時少林寺、京都球俠等等很受歡迎。
看露天電影,夏天還好些,畢竟不冷不熱的。到了冬天就不行了,冷得不行,要穿著軍大衣,裹得嚴嚴實實的,恨不得只全包起來,像別里科夫一樣。我們一般會找一個附近的麥秸垛,趴在上邊,這樣既背風,又軟和。有時碰到情節無味的電影,提不起精神,不知不覺地會睡著。待到醒來時,已經是片終人散了。
由于是各村巡回放映,有時也會跑到鄰村看。有一年冬天,聽說鄰村放電影,我們幾個小伙伴一起步行了七里多地,趕到才發現并沒有放映,白跑了一趟。不過那會年紀小,說是走,實際都是小跑。回到家時,已經把棉襖里的背心都濕透了。
我們的童年,是那么地貧乏,卻又那么地富足。物質和精神的確不豐富,但我們的童年充滿了歡樂,藍天白云下,無憂無慮地奔跑;夏天,會到村邊的小河溝里游泳。水很渾濁,洗完全身像泥猴一樣;也會到人家的瓜地里,偷偷摘一個瓜吃,被人家發現了還會喊“偷瓜摸茄子,逮住我我是你老爺子”,顯得一副很賴皮的樣子........每年回家拜年時,村里的鄉親會時常提起我們小時候的淘氣壞事,聽起來會臉紅,但更暖暖地,因為他們記錄了我們成長的點滴。
時過境遷。人們的生活方式在變,現在孩子的童年也在變,不變的,唯有心中童年的回憶,那樣清新,隨時想起,隨時會感到很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