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柱泠泠對寒雪,清商怨徵聲何切。誰憐楚客向隅時,一片愁心與弦絕。”楊巨源(唐)的《雪中聽箏》
《
高山流水》此曲藉
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廣泛流傳于民間。音樂渾厚深沈,清澈流暢,形象地描繪了巍巍高山,洋洋
流水。
曲義為展示古箏的特長,提供了充分的天地。從
低音到高音,從高音到低音的滾奏手法,惟妙惟肖地托顯出涓涓細流、滴滴清泉的奇妙
音響,使人仿佛置身于壯麗的大自然美景之中。
《絕弦》是貴州子墨動漫以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故事《高山流水》為創作原型,以水墨動畫技法演繹的唯美藝術短片。
琴師伯牙哀嘆無人能夠聽出琴曲的感情。終于有一個砍柴的樵夫鐘子期經過,聽懂了《高山流水》。伯牙把鐘子期引為知音,后來子期病死,伯牙悲痛欲絕,他在子期的墳頭摔了他心愛的琴,表示他對知音的敬重和惋惜。本片以傳統國粹水墨畫為表現形式演繹了人與自然的相互融合。引領觀眾聽自然之聲,悟高山流水之意,嘆知音之情。
“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瑤琴有六忌,七不彈。六忌是指:一忌大寒,二忌大暑,三忌大風,四忌大雨,五忌
迅雷,六忌大雪。七不彈是指:聞喪者不彈,奏樂不彈,事冗不彈,不凈身不彈,衣冠不整不彈,不焚香不彈,不遇知音者不彈。
從瑤琴的“六忌七不彈”來看,無論是焚香、凈身還是整衣冠,無非是使人通過做這些事保持一個謙恭的心態和純凈的思想,不為世俗外物所干擾,而人進入這樣的思慮空明狀態,才可以和瑤琴背后更高境界的生命融而為一。這種微妙的融合不僅表現在彈奏的手法嫻熟而自如,更可將人的思想融貫于琴聲之中。之后瑤琴最動人的故事還是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
誰憐楚客向隅時,一片愁心與弦絕
俞伯牙
俞瑞,字伯牙,春秋時的音樂家,曾擔任晉國的外交官。春秋時代的琴師。既是彈琴能手,又是作曲家,故被人尊為“琴仙”?!?a target="_blank" >荀子?勸學篇》中曾講“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科”,可見他彈琴技術之高超?!秴问洗呵?本味篇》記有伯牙鼓琴遇知音,
鐘子期領會琴曲志在高山、流水的故事?!肚俨佟酚涊d:伯牙學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師成連把他帶到東海蓬萊山去聽海水澎湃、群鳥悲鳴之音,于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F在的琴曲《高山》《流水》和《水仙操》都是傳說中俞伯牙的作品。后人以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為題材還創作了琴歌《伯
牙吊子期》。
鐘子期
鐘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
楚國(今湖北漢陽)人。相傳鐘子期是一個戴斗笠、披蓑衣、背沖擔、拿板斧的樵夫。歷史上記載
俞伯牙在漢江邊鼓琴,鐘子期感嘆說:“巍巍乎若高山,蕩蕩乎若流水。”兩人就成了至交。鐘子期死后,俞伯牙認為世上已無知音,終身不再鼓琴。
勢力交懷勢力心,
斯文誰復念知音。
泊牙不作鐘期逝,
千古令人說破琴!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