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歙縣許村有“徽州第一進士村”的美譽,不用細查資料,單是許村的名字,單是這一名號就已讓人有了兩個初步印象——這個古村落為許氏家族聚居地,在歷史上必定是出過許多文官的。
許村位于歙縣縣城西北20公里處,整個村子沿溪而建,俯拍之下,映入眼簾的是規模宏大的徽派房居民舍,仔細打量,新居中不時跳出幾座老宅、牌坊或祠堂,新舊交纏在一起,或許因為都是粉墻黛瓦的模樣,視覺上倒是沒有任何沖突感。
走進村子,門口就是大宅祠,作為1500年的古村落,許村保存得很不錯,至今村內仍有保留完好的明清建筑近200座。在村子里尋,能看到明代的大墓祠、清代的大邦伯祠、精致漂亮的大關亭等。
許村的旅游開發不多,不是旅游景點,沒有精雕細琢,但是走在村中,隨意瞥上一眼,都能看到美好的景致。那種景致絕對不是為討巧游客而精心打造,人們看到的,就是生活本身。
傍水而居的人家,向水而生的樹木,源遠流長的小溪緩緩流動。小孩子在巷子里打鬧,老人在門口曬太陽,到了飯點,家家戶戶飄出誘人的飯菜香,這些,都是實實在在而動人的生活氣息。
當然也有許多古時建筑,它們存在佇立了上百年,依然保持著莊嚴巍峨的姿態,無聲敘說著當年的繁華和榮耀。
皖南的村落中分布著許多祠堂,許多牌坊,幾乎每一座祠堂,每一面牌坊都有著傳奇的歷史故事。
精致秀麗的三層大關亭在俯拍鏡頭下格外挺拔,微風吹過,仿佛能聽到懸掛在亭閣檐邊的風鈴在叮當作響。
五馬坊建于明正德二年(1507),為福建汀州府知府許伯升立。“五馬”是古代知府的雅稱。元末鎮壓地方農民軍起義時,許伯升因不嗜殺而被人稱道,明洪武十六年時,卒于福建汀州府知府任上。
觀察第始建于明洪武年間,曾是時任觀察使許天相的府第,如今改造為許村歷史博物館。館內文字、圖片、實物齊全,記述了許村1500余年的歷史。
觀察第還有一個特別之處,除了作為觀察使許天相的府第,這里也是他的母親50年不出家門,含辛茹苦將其撫育成人的地方。這樣的故事在村中代代相傳,讓人動容也讓人心酸,這是一座不是牌坊的“牌坊”。
許村的大邦伯祠是村中極重要的古建,也是目前村子尚存最大的祠堂。這里曾是許氏家族祭祀祖先、婚喪壽喜的地方。它經歷風風雨雨,依然承載著這個家族的故事,承載著村人對家的依戀與寄托。
老宅的隔壁建著新的樓房,古建隱沒在現代人的日常生活里。那些祠堂,那些牌坊,那些老宅,深藏著時間的秘密。從前的興旺跟著悠長的流水蕩漾,古稀老人講著滄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