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薨山
又北三百二十里,曰敦薨之山[1],其上多椶枏[2],其下多茈草[3]。敦薨之水出焉[4],而西流注于泑澤[5]。出于昆侖[6]之東北隅,實惟河[7]源。其中多赤鮭[8],其獸多兕,旄牛[9],其鳥多鸤鳩[10]。
注釋:[1]敦薨山:指肯特洪山。
[2]椶枏:指美麗河,蒙語為巴彥高勒。
[3]茈草:指游牧的草原氏族,也稱擺嘎氏族,今標注為巴嘎氏族。
[4]敦薨水:指肯特洪水。
[5]泑澤:指鄂爾渾河。
[6]昆侖:指肯特洪山。侖、洪都是指山,肯特與昆諧音。
[7]河:指鄂爾渾河。
[8]赤鮭:指游牧的達里崗人,蒙古族。
[9]兕:指韶阿特人,又稱明阿特人,蒙古族。
[10]鸤鳩:斯基泰人,匈奴。
譯文:由達爾汗山往北三百二十里,有座山叫肯特洪山,山的西面住著巴彥高勒氏族,東面住著巴嘎氏族。肯特洪水從山間流出,向西流入鄂爾渾河。肯特洪水發源于這座山的東北隅,實際是鄂爾渾河的源頭之一。這里住著游牧的達里崗嘎、明阿特等蒙族人,還住著斯基泰人。
被譯為赤鮭的牧民的勇士族群——達里崗嘎人
少咸山
又北二百里,曰少咸之山[1]。無草木[2],多青碧[3]。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赤身人面馬足[4],名曰窫窳[5],其音如嬰兒[6],是食人[7]。敦水[8]出焉,東流注于雁門之水[9],其中多??之魚[10]。食之殺人[11]。
注釋:[1]少咸山:指蘇赫山。
[2]無草木:游牧部落地區。
[3]青碧:即奇沘,指奇科伊氏族。伊,指河流。
[4]牛而赤身人面馬足:涅涅茨氏的定居胡族。牛而赤,指涅涅茨。
[5]窫窳:讀雅溢,指大河,也讀涅涅、勒勒、勒僚。這里指大河氏族、涅涅茨;喜歡生食鹿肉和鹿血。
[6]嬰兒:指陰阿,即北部地區。
[7]是食人:是古老的定居氏族。人,讀惹,指永居、定居。
[8]敦水:指蘇赫山南河北面的溪流,緊鄰南河。
[9]雁門水:奇科伊西側的支流。
[10]??魚:指貝沘夷,今稱卡雅塔人。貝沘,即南河,流入色愣河。
[11]食之殺人:古老的塞族定居氏族。
譯文:由肯特洪山往北二百里,有座山叫蘇赫山。這里是游牧部落地區,住著奇科伊氏族。有一個氏族,是涅涅茨氏的定居胡族,名叫雅溢,住在北部地區,是古老的定居氏族。敦水從山間流出,向東流入雁門河,這里住著貝沘夷,是古老的塞族定居氏族。
喜歡生食而被稱為窫窳的大河氏族——涅涅茨人
獄法山
又北二百里,曰獄法之山[1]。瀤澤之水[2]出焉,而東流注于泰澤[3]。其中多?魚[4],其狀如鯉而雞足[5],食之已疣[6]。有獸焉,其狀如犬而人面,善投,見人則笑[7],其名曰山【犭軍】[8],其行如風[9],見則天下大風[10]。
注釋:[1]獄法山:指雅布洛夫山,簡稱雅夫山,諧音獄法山。
[2]瀤澤水:指阿克克奢水,簡稱阿水,諧音瀤水。
[3]泰澤:指赤塔河。簡稱塔河,諧音泰河。
[4]?魚:指扎索爾卡夷。簡稱扎夷,諧音?魚。
[5]鯉而雞足:涅涅茨的部落支系。雞,讀紀,指部落。
[6]已疣:北方夷。
[7]犬而人面,善投,見人則笑:犬戎定居薩克薩鎮的匈奴支系。赤塔城,古稱薩克薩。
[8]山【犭軍】:讀啥哼,指薩克薩人。
[9]其行如風:早期為王族。風,指馮,即王族。
[10]見則天下大風:是那個國家的統治氏族。這里的國家指部落國。
譯文:由蘇赫山往北二百里,有座山叫雅布洛夫山。阿克克奢水從山間流出,向東北流入赤塔河。這里住著扎索爾卡夷,是涅涅茨人的部落支系,是古老的北方夷。有一個氏族,是犬戎定居于薩克薩場鎮的匈奴支系,名叫薩克薩人,早期為王族,是那個國家的統治氏族。
北岳山
又北二百里,曰北岳之山[1]。多枳棘剛木[2]。有獸焉,其狀如牛,而四角人目彘耳[3],其名曰諸懷[4],其音如鳴雁[5],是食人[6]。諸懷之水[7]出焉,而西流注于囂水[8],水中多鮨魚[9],魚身而犬首[10],其音如嬰兒[11],食之已狂[12]。
注釋:[1]北岳山:貝加爾北山,也稱貝加爾陰山,簡稱貝陰山,諧音北岳山。
[2]枳棘剛木:烏斯季果拉薩曼,簡稱斯基果曼,諧音枳棘剛木。
[3]牛而四角人目彘耳:河邊的巴爾古津鎮通古斯牧民。四角人目,讀補郭惹米,指巴爾古津鎮;彘耳,指通古斯牧民。
[4]諸懷:指串湖水,因串珠狀的湖泊群而得名。這里指串湖水氏族。
[5]鳴雁:讀蒙雁,指江北。
[6]是食人:是古老的居民,是原住居民。
[7]諸懷水:今稱巴而古津河。
[8]囂水:指色愣格河。
[9]鮨魚:指漁夷。即漁業氏族。
[10]魚身而犬首:犬戎族漁民。
[11]嬰兒:指北岸。
[12]已狂:指滾達夷。滾達,氏族名。
譯文:有雅布洛夫山往北二百里,有座山叫貝陰山。這里住著烏斯季果拉薩曼氏族。有一個氏族,是河邊的巴爾古津鎮通古斯牧民,名叫串湖人,住在江北是原住居民。串湖水從這里流出,向西南流入色愣河,河邊住著漁業氏族,是犬戎族漁民,住在北岸,是古老的滾達夷。
渾夕山
又北百八十里,曰渾夕之山[1]。無草木[2],多銅玉[3]。囂水[4]出焉,而北流注于海[5]。有蛇一首兩身[6],名曰肥遺[7],見則其國大旱[8]。
注釋:[1]渾夕山:讀恒羲山,意為王頂、主峰之山。又稱伊吉爾山,濮語讀為伊吉爾瑪。
[2]無草木:指游牧部落。
[3]銅玉:讀同玉,是“伊吉爾”一詞的漢譯。
[4]囂水:指下通古斯河。
[5]海:指北冰洋的喀拉海。
[6]蛇一首兩身:氏族,伊吉爾氏。是按一級二氏譯成的:“一首兩身”。
[7]肥遺:濮語的“東”概念常讀成且、伏、希。而伏和希,常被譯為肥和新。肥遺即新伊吉爾馬。
[8]大旱:指達罕氏族。
譯文:由貝陰山往西北一百八十里,有座山叫恒羲山。這里是游牧部落地區,住著伊吉爾氏族。下通古斯河發源于這座山,向北流入喀拉海。這里的氏族是伊吉爾氏族,名叫東伊吉爾氏,是這個國家的達罕氏族。
北單山
又北五十里,曰北單之山[1],無草木[2],多蔥韭[3]。
注釋:[1]北單山:指拜基特山。諧音拜德山、北單山。
[2]無草木:游牧部落地區。
[3]蔥韭:指分水嶺氏族。
譯文:由恒羲山往北五十里,有座山叫拜基特山,是游牧部落地區,住著分水嶺氏族。
羆差山
又北百里,曰羆差之山[1],無草木[2],多馬[3]。
注釋:[1]羆差山:指分水嶺。
[2]無草木:游牧部落地區。
[3]馬:指穆魯克氏族。
譯文:由拜基特山往北一百里,有座山叫分水嶺,是游牧部落地區,住著穆魯克氏族。
北鮮山
又北百八十里,曰北鮮之山[1],是多馬[2],鮮水[3]出焉,北流注入涂吾之水[4]。
注釋:[1]北鮮山:指布納亞東山,讀布納亞新雷。簡稱布新雷,譯為北鮮山。
[2]馬:指穆魯克氏族。
[3]鮮水:東河水。
[4]涂吾水:指科圖部落河,簡稱科圖河、科圖伊。
譯文:又北一百八十里,有座山叫布納亞東山,這里住著穆魯克氏族,東河水從山間流出,向北流入科圖河。
隄山
又北百七十里,曰隄山[1],多馬[2]。有獸焉,其狀如豹而文首[3],名于泑[4]。泑水[5]出焉,東流而注于泰澤[6],其中多龍魚[7]。
凡北山經之首,自單狐之山至于隄山,凡二十五山,五千四百九十里,其神皆人面蛇身[8]。其祠之,毛用一雄雞彘瘞[9],吉玉用一珪[10],瘞而不糈,其山北人[11],皆生食不火之物[12]。
注釋:[1]隄山:指泰梅爾山。
[2]馬:指穆魯克氏族。
[3]豹而文首:山區的烏斯季氏族。
[4]泑:指塔列亞人。
[5]泑水:指塔列亞河水。
[6]泰澤:指泰梅爾湖。
[7]龍魚:指湖畔的漁民。仡佬語讀“湖”為龍。
[8]人面蛇身:指定居的塞族的形象。
[9]毛用一雄雞彘:代替祭詞的玉用一軟蒼玉。雄雞彘,指軟蒼玉。
[10]吉玉用一珪:最好的玉用一珪。在此解讀為:最好用一珪。
[11]其山北人:東邊有集鎮。其山讀且啥,指東邊;北人,讀貝惹,指有集鎮。
[12]生食不火之物:肅慎胡族的部落。生食,讀竦斯,指肅慎;不火,讀補胡,即胡族;物,指部落。
譯文:由布納亞東山往西北一百七十里,有座山叫泰梅爾山,住著穆魯克氏族。有一個氏族,是山區的烏斯季氏族,名叫塔列亞人。塔列亞河水從山間流出,向北流入泰梅爾湖,這里住著湖畔的漁民。
綜觀北山第一列山系,從當汾山到泰梅爾山,共計二十五座山,延綿五千四百九十里。這些山的山神皆為塞族人的形象,祭祀時用一軟蒼玉代替祭詞,最好是用一珪埋入地下而不用食物。東邊有集鎮,都是肅慎胡族的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