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約有三億人患有抑郁癥,普通人中,中老年抑郁癥發病率更高。但他們被治愈的幾率往往很低,因為他們不懂表達,不敢和子女說。
《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7~2018)》指出,針對我國老年人的調查發現,這一群體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容樂觀,使用心理衛生自評量表(SCL-90)的調查結果顯示,心理健康正常者占11.9%,低分者(臨界組)占79.6%,高分者(心理疾病組)占8.5%,我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并不理想。在眾多的問題中以抑郁和焦慮最為突出。空巢老人群體更是面臨更大的心理健康風險。
抑郁癥又稱抑郁性神經癥,是以情緒低落、悲觀消極、懶言少動、思維遲鈍等為主要特征的一種老年期最常見的精神障礙之一,也是自殺的最常見原因之一。
由于抑郁使情緒長期低落,很容易引發心肌梗死、高血壓、冠心病和癌癥等身體疾病?!吨袊鴩裥睦斫】蛋l展報告(2017~2018)》提到,就抑郁而言,大量的研究結果發現老年人抑郁檢出率在15%以上,一些調查發現城市老年人的抑郁癥狀檢出率高達39.86%。
出現以下表現時,應警惕老年抑郁癥的發病
對憂傷的情緒不能很好表達,對外界事物無動于衷。
軀體主訴明顯,感覺渾身不適,其本身癥狀易被忽略。
興趣索然。不能體驗樂趣,不愿參加正?;顒?,甚至遠離人群。
感到精力不足,疲乏無力,睡眠障礙,食欲減退。
自我評價過低,認為自己一無是處,悲觀絕望。
心境有晝重夜輕的特點,往往在睡覺前能感覺輕松一些。
有軀體癥狀如體重下降、口干、便秘、睡眠障礙(失眠、早醒等)等。
出現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
出現自責、自殺念頭,甚至自殺行為。
北京回龍觀醫院宋崇升:
老年人易得抑郁癥多是因為離退休后,從繁忙工作、重大責任中解脫,變得整日無所事事,如果沒有業余愛好,不介入適當社區活動,可能日子會過得很郁悶;(1)以前兒女成群,歡聚一堂,現在子女長大離家而去,或遇上父母去世或喪偶,感情上容易承受不了打擊,抑郁成疾;(2)以前照顧父母、子女,現在年老體弱成了被照顧的對象,如子女忽略照顧或不孝順,覺得自己是多余的人而抑郁寡歡;(3)部分親朋好友相繼去世,聯想自己在世上之日也不會很長,抑郁之情可能油然而生;(4)再加上年老體弱、慢性疾病纏身或經濟拮據等,抑郁更會應運而生。
老年人抑郁癥的特殊之處
自殺傾向老年期抑郁癥自殺的危險比其他年齡組大得多。老年病人一旦決心自殺,常比青壯年病人更堅決,行為也更為隱蔽。國外數字顯示,自殺未遂與成功之比在40歲以下是20:1,60歲以上是4:1。
應答反應遲緩、思考問題困難和主動性言語減少。部分病人?;貞洸挥淇斓耐?,痛苦的聯想增多,在抑郁心境下否定自己,自我評價下降,亦常出現自責、自卑和厭世觀念。
抑郁心境抑郁心境長期存在,往往不如青壯年患者典型。老年病人對憂傷的情緒往往不能很好地表達,病人常用“沒有精神”、“心里難受”等表達抑郁的體驗。
意志和行為障礙輕者表現為積極性和主動性下降,依賴性強,遇事猶豫不決。稍重時活動減少,回避社會交往,行動緩慢,臥床時間增加;嚴重時可處于無欲狀態,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認知功能減退約有80%的病人有記憶減退的主訴,病人常感覺腦子反應慢了,注意力集中不起來,計算困難,判斷能力下降等等。病人的認知功能在經過系統的抗抑郁治療后是可以得到改善的。
生物癥狀食欲減退是最常見的。食物失去了往日色香味的誘惑力,無饑餓感,勉強進食也是食之無味,多伴有體重下降。
軀體癥狀本病具有情感癥狀向軀體癥狀轉化的傾向,許多病人在抑郁癥狀明朗化之前一般已有數月的軀體癥狀。
北師大老年心理實驗室李淵柏:經歷過大風大雨了,老了還會得焦慮癥? 是的。老年焦慮癥存在客觀的誘發因素,比如對死亡的恐懼、對身體日益衰弱的擔憂、對生活環境改變的不適應等;老人焦慮是不會說“我很緊張,很擔心”等,而是用“我感到難受,身體不舒服”等句子來表達焦慮情緒。
而且,老年焦慮癥患者常伴有各種慢性軀體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等,并服用多種藥物,慢性軀體疾病和藥物的長期服用均可影響焦慮癥的發生和治療,甚至許多疾病和藥物本身就可引起焦慮。
抑郁癥青睞哪些老年人
1.缺乏感情支持者
老年人離、退休后,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角色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由原來家庭中的頂梁柱變成無關緊要的人,加之社會生活范圍縮小,能與他們交流感情的人越來越少。隨著4-2-1家庭模式的增多,越來越多的子女與老人在一起的時間亦減少,使老人倍感寂寞孤獨,產生被社會拋棄的失落感。
2.頻發生活負性事件者
研究顯示,負性生活事件發生頻率增加,老年抑郁癥發生率呈上升趨勢。隨著年齡的增長,喪偶、親朋好友去世、親友沖突自己卻無能為力等負性生活事件頻繁出現,老年人難免受到打擊,甚至想到自己的身后之事,從而產生悲觀失望情緒。
3.老年性慢性軀體疾病患者
身患軀體疾病的老年人抑郁癥的發生率高達50%~55%,糖尿病及高血壓患者罹患抑郁癥的比例均明顯高于健康人。此外,可引起抑郁癥的軀體疾病還有心臟疾病、甲狀腺疾病、惡性腫瘤、腎上腺疾病、代謝失調等疾病。
4.長期服用以下藥物者
少老年人常用的藥物如西咪替丁、利血平、可樂定、普萘洛爾、左旋多巴、金剛烷胺、地西泮、胍乙啶、胰島素、類固醇等也會引起抑郁。一般來講,用藥量越大,抑郁癥狀越明顯,減量使用或停藥后,抑郁癥狀可逐漸緩解。
5.性格固執者
性格固執的人群,做事往往追求盡善盡美,達不到心中的標準就會產生極大的失落感、自責感。固執又促使其喜歡鉆牛角尖,許多問題想不透徹,“一頭鉆進死胡同”出不來。這樣的惡性循環,加重了心理壓力,最終導致抑郁癥發作。
本文整理來自以下文章:
1. 健康時報網《心理健康藍皮書|老人抑郁焦慮常說身體不適》
2. 搜狐健康《60歲以上老人約15%患有抑郁癥,老年人出現這些癥狀時需要警惕了!》
3. 醫學教育網《相比于年輕人,老年人抑郁癥的特殊之處是什么?》
4. 澎湃新聞《被忽視的中老年抑郁:光靠自己強大是走不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