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沖刺寶典:高考作文如何多拿分】 表達真實感情 自然寫出好文章
受訪\譚邦和(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副院長、中學語文新課標專家組成員)
整理\記者楊萬國通訊員黨波濤
最后的十來天里,考生要想使文學積累、寫作能力有 多大飛躍已不可能。此時,作文準備的關鍵是調整出良好的“作文心態”。
首先要明白作文是干什么的?寫作文是為了抒情、記事、說理,而不是為了背誦一些前人舊作,為作文而作文。過去應試作文教育常常背離了作文的本意,考生通篇按模式套路行“八股文”,或者背誦所謂的作文指導,照葫蘆畫瓢。正確的“作文心態”就是要在自由狀態下,心態放松,以真實感情去行文。
高中生是可以做到這些的。高考作文涉及的都是大眾熟悉的公共話題,高中生不可能沒話說。不要想閱卷老師怎么看待,按自己真實的感覺,把自己想明白的道理說出來,表達想抒發的感情。行文過程中,準確使用詞匯,適當注意語言審美,回歸作文的本來功能,自然就是好文章。
現在閱卷老師觀念也在變,他們也不喜歡看“八股文”,閱卷中的審閱標準也一直在向這個方向引導。考生要改變觀念,不要擔心這種回歸本來功能的作文會顯得平庸。
遵守文體規范 避免盲目“創新”
受訪\董林(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高考作文閱卷老師)
整理\記者楊萬國通訊員黨波濤
去年閱卷,董林最大的感觸就是一些考生作文追求所謂創新,結果反而不倫不類,弄巧成拙。
董林介紹,自己評閱作文一般看三遍,第一遍花2分鐘左右通讀,主要了解作文的大體意思,審閱語句是否通暢,并形成初步印象。第二遍按等級評分標準對照閱讀,并打分。第三遍再通讀,尋找文章亮點,給出“發展等級”分。
根據閱卷經驗,她給出如下建議。
審題要準確標題新穎不另類
有些考生由于粗心,審題失誤,從而偏題跑題。如果是給材料作文,要找出材料中的“關鍵詞”,并準確理解。如去年湖北高考作文關鍵詞有“出乎其外,入乎其內”,“內、外”,“內因、外因”等關鍵詞要抓住,立意和構思就不會跑題。
審題立意后,要擬訂文章標題。標題要吸引人,需要新穎,但也不能太另類。去年評閱中,印象較深的作文標題有寫陶淵明的《菊花人生》,有《大隱隱于市》;但有一篇作文標題是《再大的烙餅大不過烙它的鍋》,這就太另類、晦澀。
文體要規范切忌不倫不類
有些考生作文試圖創新,但寫出的文章像記敘文又像議論文,成了“四不像”。去年評閱的一篇作文,寫兩個性格截然不同的女孩不同的人生軌跡故事。起初判定這篇作文體裁是小說,但文章最后一段卻發表議論,“變得不倫不類,相應的這篇作文分數不會高。”
文體不限,不等于不要文體,考生一旦選定了某種文體,就要按規范的文體格式寫作。
記敘文,必須有完整的故事情節,有清晰、生動的人物形象。必須以記敘、描寫為主。同時,能獲閱卷老師青睞的作文必須詳略得當、重點突出,有細節描寫。考生不必面面俱到,重點描寫好一兩個細節場面即可。
議論文,需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表述中心論點時,要旗幟鮮明、簡明扼要。列舉論據時,一般2~3個最好,多了顯得堆砌材料,少了顯得論據力度不足。同時,文字表述須以“議論”為主,不可用“擺事實”代替“講道理”,只能用“講道理”帶動“擺事實”。
議論文選材要新穎,避免材料同質“撞車”。考生不要選擇諸如《讀者》這樣的雜志上大家都了解的材料,所選材料應突出自己的體驗與發現。
敘述真實自然不要編造悲慘經歷
去年評閱的作文中,有10多篇都講述個人的悲慘遭遇:家庭貧困,父母多病、殘疾或去世,自己如何克服內外種種困難,獲得進步。
“最初看了一兩篇還覺得很感人,但后來看到的越來越多、越來越離奇,便感覺很假。”
作文作為文學創造,可以有想象的成分,但這些考生可能希望以這種遭遇獲得閱卷老師的同情,編造得太離譜就可能弄巧成拙。
還有些考生喜歡使用生活中的瑣碎小事做論據事例。如有考生寫媽媽在家主內,爸爸主外,從而“出乎其外,入乎其內”,“這種瑣碎事例不能入文,考生使用,會顯得生活積淀不夠,分數也不會高”。
腦袋空白時想想課本
受訪\倪衛紅(市十七中教師,多年參加高考評卷)
整理\記者程亞實習生胡麗
題目要新穎
題好一半分,這不是假話。以2005年各地高考滿分作文題目為例,《曉看紅濕處》有詩意;《山水人文看華夏》大氣而凝重;《米盧與孔明》類似“關公戰秦瓊”突現錯位的時空,讓人有一探究竟的好奇。題目如眼睛,新而亮可以提神。
特別提醒:若是命題作文則不可任意發揮。材料要豐厚
多數同學高考作文選擇寫議論文,那么就不能缺少有密度的材料。材料沒有密度,作文就難有力度。一個材料架構全篇,翻來覆去、空談漫議的作文,令人生厭。可留意高二學的《清高漫談》一文,或概括或具體的事例有二十來個,內容充實、材料豐富令人嘆服。
但是,舉的事例多還不能叫材料豐富。如果論證過程是層層推進、步步加深,每層都有事例做論據,則不嫌多;但如果為說明一個淺顯的道理,卻舉了一大堆同類例子,這就讓人覺得重復,既單薄又膚淺,甚至給人湊數的感覺,不如只留兩個精品。
材料要豐富,更要有內涵有底蘊。多選名料,少選“自我”。名料指名人軼事、社會熱點、媒體焦點、國內外信息、古今中外的童話、寓言、民間故事等。試想拿你的小學、初中的“生動”事跡與項羽、蘇東坡、弘一法師等材料比,哪一個厚重不言而喻。
溫馨提示:考場如戰場,緊張的氣氛常讓考生腦袋一片空白,此時可別忘了學過的語文課本!那里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
把字寫好寫對不留極差印象
受訪\游曉林(新洲三中教師,多年參加高考評卷)
整理\記者程亞實習生胡麗
遠離錯別字
卷面整潔,字跡工整、美觀能使評卷者心情愉快,產生良好的第一印象。不是每個考生都能寫出一手漂亮的好字,但做到字跡工整并不難。錯別字太多給評卷者的第一印象是,“這個學生語言水平極差”。一些最常用的字不能寫別字或寫錯,特別是文章標題更不能有錯別字。設置標志性語言
高考閱卷速度一般較快。高考作文應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讓閱卷老師在一瞬間被吸引、打動。這首先得讓老師知道文章表達的是什么、是如何表達的,才能對文章有一個判斷。如果老師讀完一兩遍還不能讀出所以然來,感覺文章表意晦澀、思路不暢,文章得分也就可想而知。
考生不妨在文中設置一些標志性語言,幫助教師快速把握你的思路。這個標志,從自擬的題目開始,在第一、第二段或每段開頭結尾都可顯現。標志性語言要簡練精彩,讓閱讀者既清楚內容,又領略到你的才氣。有東西令人眼睛一亮
高考作文要想脫穎而出,須有個性、有創造性。下筆前不妨想想,構思的文章有沒有令人眼睛一亮的東西。這“東西”不一定要很大、很重,但要能迅速揭示出生活的深層意蘊。考生可將某種生活感悟作為文章主旨,將課外讀到的精辟警句作為文章論據。
用幾處亮點強化賣點
受訪\張盛劍(新洲區陽邏高中教師,多年參加高考評卷)
整理\記者程亞實習生胡麗
俗話說:產品沒有特性,就找不到賣點。作文沒有亮點,也得不到高分。用智慧打造幾處亮點,用亮點強化賣點。高考作文得高分,就是容易的事。審題要準
首先審清楚是材料作文、話題作文還是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或是圖解作文。特別是命題作文,不得更改文題。無論哪一種都要按照各自的要求去作文。作文要切合題意,閱卷時把立意的作用強調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立意出現偏離,則文章基本上就判為三類或三類以下。構思選材要新
首先是構思要新,彼此共有的內容,如果不用新穎的表現角度和表現手法,就很難受人青睞。但須注意,新穎是相對的,刻意求新而走入另類不在此列;其次,選材要新,沒有人愿意聽那些毫無新意的故事,新奇獨特的材料會使文章充滿生機與活力,會讓閱卷老師行注目禮。標題和語言要美
2005年高考湖北卷考生作文的標題:《浮云之上,塵土之中》、《眼外人生瞳內靈魂》、《覽千古辭章摘一縷心香》、《粗觀細審總相宜》、《出入紅樓》等等,簡潔、鮮明、新穎,吸引著閱卷老師的眼球。語言上,行文要流暢,富有個性,既有閃亮的文采,又有豐厚的內蘊。特別要重視開頭、結尾的寫作,有時間最好能打草稿。卷面要清爽
高考閱卷時間緊迫,卷面印象很重要。首先要求卷面整潔清爽,不涂改;其次字不要求很好,但要工整、清楚。采用網上閱卷,作文掃描進電腦,字丑一放大就更丑,應考時一定要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