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引一段《太極拳論》的原文: “不偏不倚,忽隱忽現;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立如秤準,活似車輪;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偏沉則隨,雙重則滯。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須知陰陽;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陽不離陰,陰不離陽;陰陽相濟,方為懂勁。懂勁后,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
“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這個“重”的意思是對方加力給我(而我當使其落空)。——這樣的解釋偏于咬文嚼字,重有重量的意思,如舉重、負重。結合原文“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即一點重量不可受(一絲不能負重,必須卸掉),將“重”解釋為對方加力給我是通的。
“偏沉則隨,雙重則滯”,雙重即對方加力給我,我更以力對抗(頂)的意思。欲避此病,唯粘走相濟。而要做到粘走相濟,就要身步轉換靈活。要做到身步靈活身體重量不能平均分散于兩腿,要三七或四六,但不能說雙重,就是指身體的重量平均分配在兩條腿上。
所謂的“雙重之病”,可以得出是指對方加力給我,而我不能將其粘順走化掉,而去對抗(頂)的弊病。太極拳用的是陰陽相依隨(粘)相轉化的道理(走),而不是陰陽相斗爭相對抗。
以上純屬本人拙見,王培生先生有個世界太極拳會上的視頻,里面有講解,大家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