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班的班主任是董文元老師,董老師教化學課,特點是上課幽默風趣,具有大家風范。站在講臺上,董老師從來不帶任何的教材和教輔資料,經常是兩手一背,搖頭晃腦、手舞足蹈地開始講課,所有的化學公式都像是裝在他的腦子里,時不時拿起粉筆,疾風勁雨般寫出一堆的化學反應式,最后的口頭禪是“看看就這么簡單,大腦得多反應反應”,宛如諾貝爾獎獲得者在作報告。董老師的啟發式教育、調動式授課,給呆板、枯燥的化學課平添許多樂趣。此外,董老師注重因材施教,能夠針對67班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教導,印象最深的是董老師對學生恩威并重,厲聲訓斥秒變循循誘導,火候拿捏恰到好處。我曾有幸得到董老師召到家中面批,當時有韓升同學陪同,我是因為遲到早退不上早自習,韓同學不記得什么原因了,總之,最后的結果是我和韓升被勒令停課一周。這下愁壞了我倆,倒不是怕耽誤功課,主要考慮如何瞞住家長。此后一周, 我倆每天裝模作樣,背著書包,興沖沖地出門,接著是滿世界瞎轉,就是不敢去學校,直到下課時間到才敢回家,想想當時的孝義新城,實在荒涼,滿打滿算兩縱兩橫四條街道,停課那幾天,真是走遍了孝義新城的每個角落。董老師一直在孝義教育戰線勤勤懇懇工作,后被委以重任,擔任了孝中的校長。68班班主任馬呈元老師則是與眾不同的存在,有趣的是,馬老師以及馬老師的父親老馬老師父子同在孝中任教。老馬老師是萬金油,無論哪個年級、哪門課缺老師他都能頂上去。印象中,67班好像有兩三門課都是由老馬老師披掛上陣,老馬老師經常用標準的“孝普”大聲說“瞅著你的課本,翻到第幾頁”,聽起來別有風味。馬呈元老師是我們的英語老師,子承父業,更是承襲了父親的“孝普”,講起課來抑揚頓挫,最善于自問自答。此外,馬呈元老師的衣著雖然不能用光鮮來形容,但也絕對是衣服潔凈筆挺,頭發梳成偏分,光滑而不亂,尤其是經常穿著一雙釘了鐵掌的光亮皮鞋,在教室講臺上下踱步,發出的聲音鏗鏘悅耳,多少為孝中的教師挽回些許的尊嚴,馬老師在當時想必激起無數的羨慕嫉妒恨啊!當然馬呈元老師引以為傲的遠不止這些,馬老師的英語課程在當時是開了孝中英語教學的先河,由于當時高考不考口語聽力,所以八十年代的英語教學與學習有兩個特點,一是中式英語,滿世界甚至教材上都充斥著Comerade Wang,Teacher li等不倫不類的說法;二是啞巴英語,67班乃至整個孝中幾乎所有的學生讀英文文章尚可,但絕對張不開口,也很少接觸過地道的英語。由于英文教材有限且落后,上文說到的活板印刷,馬老師就是最積極的倡導者和參與者,活板印刷英文資料成為馬老師的日常工作,到我們高三階段幾乎每周都會印發英文資料、卷子,大量的英文原著、名篇進入我們的視野,通過此舉,馬老師把我們帶入一個全新的世界,例如丘吉爾We shall never surrender的二戰演講、羅斯福Pearl harbor speech的對日宣戰演講、馬丁路德金I have a dream的演講原文等,以及英語世界最著名、引用最多、名垂青史、聲震寰宇的演講——林肯Gettysburg address的演講等等。此外,最早的英語聽力訓練也是從馬老師的錄音機中獲得的,當時馬老師用一個應該是屬于他自己的三洋牌錄音機,錄了標準的英文課文朗讀,在課堂上反復播放,然后一邊踱步,一邊輕聲跟讀,最后,他竟把我們所有的課文背得滾瓜爛熟!記得上大學后,學校搞過一個英語競賽,我出人意料地得了一等獎,其實并不是我英語學得多好,而是競賽中涉及到英語世界一些著名的演講演說。多年以后,我大學畢業,工作中遇到挫折,躑躅彷徨、無所適從的時候,又是馬老師指點迷津,拯救了一個迷茫的靈魂。馬老師在教完我們這屆學生之后,踏上負笈求學之路,成為中國政法大學的教授, 我國著名的國際法學者。69班班主任張國強老師是我們的物理老師,張老師性情溫和,溫潤如玉,總是一副笑瞇瞇的表情,講課總是慢聲細語,張弛有度,總是給人“潤物細無聲”的感覺。 數學老師是任心恩老師,任老師講課極其投入,講到緊要地方,往往突然提高了音量,有點聲嘶力竭的感覺,任老師一節課酣暢淋漓地講下來,宛如剛參加一場競爭激烈的馬拉松比賽。此外,任老師對付不好好學習學生的絕招是“爬黑板”,就是讓學生在黑板上解數學題,如果做不出來,難免會享受任老師劈頭蓋臉的一通猛批。我們語文比較特別,三年之中,大約換了五六個老師,每個老師輪流講,長則半年,少則一兩個月,我想,67班學生思維發散,大約多少與此相關。如今,幾十年過去了,當年的中學生活如同一件珍貴的紀念品,珍藏在每一位親歷者的心底,歷久而彌新,散發出一種清澈的光芒,穿過時世的塵埃,穿越時空的阻礙,照亮混沌的當下。曾記得老同學聚會,有人突然哼起那首八十年代的經典歌曲——“年輕的朋友來相會”,瞬間點燃全場,“蕩起小船兒暖風輕輕吹,花兒香,鳥兒鳴,春光惹人醉,歡歌笑語繞著彩云飛。啊,親愛的朋友們,美妙的春光屬于誰?屬于你,屬于我,屬于我們八十年代的新一輩!”那是一個特別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