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煉意志力的必讀書,用自控和專注掌控人生。
本書關鍵詞
意志力 心理學
專業解讀人
喬喬。自由撰稿人。
名人推薦
馬丁·塞利格曼(積極心理學之父):對我們所有想健身、節食、管理時間、做到節約或者抵制誘惑的人來說,這是一本必讀書。
你將獲得
● 為什么人和人之間,意志力的差距這么大呢?
● 為什么節食減肥往往以失敗告終?
● 增強意志力的關鍵是什么?
書中金句
● 用意志力抵制欲望,10次當中只有5次是成功的。
● 自制力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力量,是人生成功的一個關鍵。
● 當你開始找借口時,你的意志力就已經開始變弱了,并且這種變弱,遠比你增強意志力的速度快得多。
● 和鍛煉肌肉一樣,你不可能從一開始就想扛個100公斤的杠鈴去鍛煉,自己是學習的中心,選擇適合自己的重量鍛煉很重要,否則現實不會讓你進步。
精華筆記
《意志力》這本書有兩位作者。一個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伊·鮑邁斯特。鮑邁斯特是世界上第一位系統研究意志力極限的心理學家,他曾經發表過450多篇學術論文,是世界上論文引用率最高的心理學家之一。另一位作者約翰·蒂爾尼則是《紐約時報》的科學專欄作家。
本書記錄了羅伊·鮑邁斯特多年來的意志力研究成果,用生動形象的科學實驗和簡單易懂的語言告訴我們到底什么是意志力:意志力像肌肉一樣,是一種可以鍛煉的能力。只要了解影響意志力的原因,我們就可以用科學的方法,增強意志力,獲得成功的人生。
第一,為什么培養意志力這么難?
意志力培養之所以特別難,是因為意志力就像肌肉,它有兩大特點:
1,意志力不是恒定的,它會被消耗。 首先,鮑邁斯特在他的研究中發現,意志力不是恒定的,它就像肌肉一樣,是會疲勞的。一旦你把意志力用完了,它就不能再支持你的行動了。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達里爾·貝姆做過一個襪子實驗,也印證了鮑邁斯特的這個觀點。這個實驗特別簡單,他要求學生每天做兩件事。第一件事是按時寫作業。第二件事是穿干凈的襪子,結果他發現,居然沒有一個學生可以同時把這兩件事堅持下去,也就是說,他們不能既按時寫作業,又每天換襪子。這種現象其實在生活里也很常見,上大學的時候,每個學期初,大家都會給自己制定各種各樣的目標,比如堅持鍛煉、早睡早起、不吃垃圾食品,可是一到期末考試前,這些好習慣常常會被拋棄。就是因為意志力很容易被消耗。
2,意志力可以通過訓練來增強。
雖然意志力是恒定的,但是這個恒定的數值,是可以通過鍛煉而不斷提高的。比如說吧,過去你可能搬30斤的東西,就沒力氣了。可如果你堅持鍛煉肌肉力量,過個半年一年,你就會發現,自己搬60斤的東西都不費勁了。意志力也一樣。只要通過正確的方法,我們就能夠提高意志力。
第二,哪些因素會影響我們的意志力?
1,生理因素。生理因素指的就是身體內的葡萄糖水平。意志力需要葡萄糖。這是因為我們攝入體內的葡萄糖會轉化成一種神經遞質,這種神經遞質是腦細胞用來傳遞信號的。一旦這種神經遞質用完了,信號無法傳遞了,大腦也就不會思考了。所以,沒有葡萄糖就沒有意志力。
2,心理因素。主要包括自我意識、情緒、信仰和自尊這四個方面。
自我意識:就是能不能看見自己。如果人們可以看見自己,那么他們就更容易符合自己內心的形象,也就更有意志力去做出一些改變。
情緒:則會通過“情緒溫差”這個現象影響情緒。情緒溫差指的就是人在理性、冷靜的“低溫”狀態時,和在情緒激動的“高溫”狀態時,同理心上會有差別。也就是說,我們經常在冷靜的時候高估自己的意志力,以致于制定了很多不切實際的計劃。另外,鮑邁斯特還發現信仰有助于增強一個人的意志力,而高自尊則容易損害我們的意志力。
信仰:研究發現,有宗教信仰的人更不容易養成不良的生活習慣。
自尊:很多人覺得,自尊是個優秀的品質。高自尊可以讓一個人變得主動、樂觀,所以更容易成功。但心理學家們發現,過度地培養自尊心,可能不利于人的意志力的培養。
3,環境因素。干凈整潔的環境可以激活我們大腦中的自動心智過程。自動心智過程其實就是我們平時經常說的習慣。當你養成了一個習慣,你在做事的時候,就不需要運用意志力了。而我們在做一件事的時候就不再使用意志力了,這樣一來,意志力就被節省了下來,所以人們更傾向于做出自律的行動。
第三,如何提高意志力?
首先,針對影響意志力的生理因素,我們首先要保證葡萄糖的攝入,同時減少不必要的消耗。
針對影響意志力的心理因素和環境因素,提高意志力的一個好方法就是監控行為。監控行為主要包括兩個方面:量化和預設底線。
量化就是把你的目標詳細地記錄下來,目的是為了讓你看到實際情況和理想中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預設底線指的就是要設置一條明確的界限,一旦你越界了,你就馬上知道要停下來。同時,從環境角度上說,我們要盡量讓自己遠離誘惑,同時充分利用身邊的親人、朋友,甚至社交網絡,來對自己的行為進行監控。
策劃編輯 | 李雪清
音頻編輯 | 陳子夫
播音 | 邱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