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即論題:圍繞現實任務選擇論題
所謂現實任務,是指工作中要立即解決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往往是最好的科研論題。首先,這樣的論題實用,研究成果可以立即用于實踐,往往有立竿見影之效;其次,它與實際工作緊密相連,可以為研究工作提供實戰情境,從而使研究工作更切實、更扎實。
教師對科研工作往往有很大的誤會,覺得科研與自己的實際工作很遙遠,說起科研,想到的往往是那些自己很陌生的事情。總之,他們認為實際工作做的是一套,科研工作做的是另一套。其實這是錯誤的??蒲惺鞘裁矗烤褪墙鉀Q實踐中的問題。實踐中遇到了什么問題,我們就來研究它,看看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就是科研論題。
圍繞現實任務選擇論題,需要注意以下幾個要領。
分解任務
完成一項任務或解決一個問題,往往是系統性很強的事情,涉及方方面面。那么,我們選擇哪一點作為研究論題呢?很多教師直接選擇任務本身做研究論題。比如,現在面臨的任務是開選修課,好,我就研究如何開選修課吧,論題就是“如何開選修課”。如果是這樣,選定論題之日,就是科研失敗之時。因為這個論題太大,無法入手。
如果我們圍繞開選修課這個任務選定研究論題,那么第一步,要將這一任務分解成許多環節、許多要素或許多層次,然后從中找出你認為最迫切也最容易入手的作為研究論題。
如果你是校長,
第一個問題是選修課由誰開,這是開課人選的資格問題;
第二個問題是選修課的管理程序,即申請、審批的程序是什么,實施、評價的方式是什么;
第三個問題是對選修課有沒有宏觀考慮,是否有系統安排,從而形成自己的特色;
還有一個問題是選修課的學生管理——允許什么學生選修什么課程、如何評價學生的學習,等等。
這些問題,你首先研究什么?是從要不要系統安排入手,還是從選修課的管理辦法入手?
如果你是任課教師,學校下達任務——下學期要開一門選修課,那么,
第一個問題是開什么內容的選修課;
第二個問題是如何評價選修課教師;
第三個問題是它與必修課是什么關系;
第四個問題是開多長時間,選哪些內容;
第五個問題是需不需要教材;
第六個問題是以什么形式開;
第七個問題是需要什么條件;等等。
你可以把這項任務分解成這些問題,然后選擇你認為最迫切、最重要或最容易的入手。比如,首先研究開什么內容的選修課。在確定內容之前,需要解決一個問題——根據什么確定選修課的內容??梢圆橘Y料、翻文獻、找理論、尋案例,大致確定幾條依據,然后再研究選修課的內容。這就是研究,寫下來,就是論文。例如:
◎ 高中(或初中、小學)語文選修課內容研制的基本方法
◎ 高中(或初中、小學)語文選修課內容研制要考慮的幾個問題
這就是很好的題目。完成了這個論題,再選擇其他論題一個一個研究。例如:
◎ 選修課教材的編撰與使用
◎ 選修課與必修課在教學方法上的差異
◎ 選修課的開放性與學生個性的發展
◎ 教師的專長與選修課的個性化特征
將這些問題研究清楚了,你就會成為這方面的專家。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教師圍繞現實任務開展科研時,往往容易犯兩個錯誤。一是撇開具體事務,選一個很大的論題,比如“新課程背景下如何開設選修課”。其實,這樣的論題普通教師一般很難下手。因為要真正解決“新課程背景下如何開設選修課”的問題,需要對整個學校的課程體系有宏觀的了解與把握,對課程理論有比較系統的研修,而且有必要對一段時期學校的課程設置情況有所了解,甚至對學校目前的師資隊伍狀況有所了解。我們往往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二是沉溺于具體事務中,把事務性的工作安排問題拿來做研究論題,例如“教案自主是語文課程改革的突破口”。這個論題沒有多少內容可以研究。“教案自主”涉及教案管理問題,怎樣寫教案是應該由教師自主,還是應該由學校統一提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屬于事務性問題,作為科研論題,含金量太低。
又如“統一備課到底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這個論題看上去很實在,其實也沒有多少科研價值,因為到底要不要統一備課,與學校的條件、教師的習慣有很大關系,是一種事務性的工作安排,研究不出多少道理來。
要想避免這兩個錯誤,可以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例如“新課程背景下如何開設選修課”,可以改為“新課程背景下選修課的系統性設計研究”,這樣是不是更容易入手?又如“教案自主是語文課程改革的突破口”,可以改為“教案改造的目的、形式與方法”“校本教研與集體備課”,這樣是不是更有意義、更有分量?
處理好理論與實踐的關系
圍繞現實任務選擇研究論題,還有一個問題需要注意,那就是要處理好理論與實踐的關系。老師們可能有個誤解,認為這樣的論題對理論性的要求可能不高,主要是講操作,研究時把自己是怎么做的說說就可以了。這個想法是錯誤的。
其實,越是實踐性強的研究,對理論性的要求往往越高。這個道理其實很容易理解。越是接近實踐工作的研究論題,其綜合性特征往往越明顯,能夠直接用來解釋它的理論往往越難以找到,我們選擇這樣的論題做研究,就越需要從最基本的內容入手,就越需要對許多事實和材料做出第一層級的解釋,也就越需要一些原創性的研究。沒有相當的理論水平,就很難真正發現實際工作中的研究論題,即使發現了,也很難真正展開研究。
與此相關的一個問題是對你要研究的實際問題命名的問題。如果命名不妥當、不準確,研究往往就會走偏。
比如,語文新授課與語文復習課在目標、內容、課堂結構、活動走向方面是不一樣的?,F在要研究語文復習課的特點,有兩個辦法。一是將這些特點分開研究,但這樣研究內容顯得松散,研究視角也不統一,研究就很難深入下去。二是把要研究的東西命名為“課型”——“語文復習課型”。這樣研究的問題就聚焦了,同時“課型”也是一種研究視角,是從課堂形態的角度來研究的,這樣的研究很容易出新意,也容易深入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