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教師枕邊書(ID:jiaoshizhenbianshu)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蘇霍姆林斯基的這句話,被我的一個課任老師演繹的淋漓盡致。
01
前不久,有一中學同學微信約我,說是聯系到了一位課任老師,想一起去見見。
課任老師?我有些猶豫,一般來說大家只和自已的班主任有聯系。剛想拒絕,這位同學又說:“是曲老師,教咱們俄語的。”
曲老師?我眼前一亮,那是應該去見見的。
曲老師當年是我們學校十二班的班主任,我是十五班的,她教我們俄語。
提到曲老師,一個文靜,秀氣,戴眼鏡的中年女教師的形象浮現在眼前。
于是,我爽快地答應了。
之所以愿意去見曲老師,是因為當年的一件事,因為那件事,她被稱呼為“護犢子”的老師。
02
事件要追溯回四十多年前。
一次,曲老師的十二班有幾個學生,同別的班級的學生發生摩擦,雙方約定第二天放學后決個高下。
第二天上學時,十二班有個學生把一條自制的七節鞭裝進書包,帶到了學校。
(七根10多厘米長的鋼絲,兩頭彎成圓圈,連接起來,一條簡易的七節鞭;當年有人把它當成了兇器。)
不料,風聲走露,這事被學校保衛部門知道了;于是,兩位保衛組的老師急匆匆地來到十二班,要把這位同學帶走。
曲老師堵在教室門口,和保衛組的老師展開了一番唇槍舌戰。
那個年代,要是被保衛部門帶走,一通審問,一番口供下來,輕則一個處分,重則學生檔案會留下一筆。
曲老師深知其中的厲害關系,所以堅決不讓把人帶走。
“他參加打群架了嗎?”曲老師問。
“沒有。”保衛組老師回答,“但他有這個動機”。
“怎么算他有這個動機?”曲老師又問。
“他帶兇器了,”保衛組老師說。“
那他使用兇器了嗎?”曲老師又問。
“沒有。”
“這沒有,那沒有,你們為什么要帶走我的學生?”曲老師提高了嗓音。
“他帶兇器了,”保衛組老師有些不耐煩了。
這時,旁邊幾個教室的老師聽到走廊里傳來的爭執聲,紛紛開門探望。
曲老師向這些老師擺擺手,示意沒事。
回過頭來,曲老師對保衛組老師說:“什么叫兇器?我只知道我的學生沒有參與打架,更沒有動用兇器,你們不能帶人走。”
“可他手上有兇器,”保衛組老師強調說。
“那好,”曲老師笑了笑,“這樣吧,兇器你們拿走,學生給我留下。”
兩位保衛組的老師互相看了看,妥協了。
03
送走了保衛組的老師,曲老師關上教室的門,只聽到教室里傳出一陣吼聲:“參與此事的同學都給我站到前面來。”
具體曲老師是怎樣教育她的學生的,后來傳出了好幾個版本,人們只知道從此以后,這幾個學生成了曲老師的左膀右臂,班級秩序有了很大的改觀。
“兇器你們拿走,學生給我留下。”這句話瞬間傳遍全校,使得眾多學生對曲老師充滿了敬佩之情。
當然了,我也是這眾多學生中的一員;還有一個原因,那個帶七節鞭到校的學生,是我的一個發小,因為他比較頑劣,他母親就叮囑我多照看點,所以,我對此事格外關注。
這樣的結局,也讓我松了一口氣。
04
這次和曲老師相見,光陰已過四十載。
出現在我面前的是一個稍微發福,但依然文靜的老太太;臉上的皺紋難掩歲月的痕跡。透過眼鏡鏡片,那一雙充滿智慧,時而流露出一絲狡黠神情的目光,讓我認出來了,是曲老師。
曲老師雖然八十高齡了,可她的記憶卻出奇的好,同學介紹了我的名字后,她稍一思索,立馬想到了。
她笑著提到了當年學俄語時我的一段糗事,就是我常常傻傻地把俄語中男同學和女同學念錯,過了好長時間還有同學以此來開玩笑。
說曲老師記性好是有道理的,她班級的一個學生跟我說過:她們師生分別三十二年后第一次聚會,一共去了五十二名學生,曲老師只有對一名女學生沒叫上名字,其余五十一名學生,她竟能都喊對名字,無一叫錯。
說來奇怪,她記性那么好,可我提起“兇器”事件,她卻不記得了;拿她的話說,她從教五十年來,這樣的事情太多了。
曲老師說,她一直秉承著“以學生為中心,凡事為學生著想,促使學生進步。”
聽了她的話,我想到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一句話:“在教師手里操著幼年人的命運,便操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
有時候,良好的師生關系,就在于老師不經意間的一件事或者是一個舉動。
曲老師是這樣對待學生的,學生們也一直感恩老師;我聽她的學生說過這樣一件事:每逢曲老師生日,都會有她教過的學生自發組織起來為她祝壽,因人員、次數沖突,她生日前后幾天都成了給她祝壽的日子了。
05
席間,有個同學又想起一件事。
那是一次全校早操,十一班有一個同學來晚了,他偷偷地想溜進隊列中,被他的班主任老師發現了,他的老師一把揪住他,把他拉到隊伍前面站立,大聲訓斥著。
這時曲老師看到了,她快步上前,把這個學生推回隊伍里,又把這個老師拉到一邊,小聲說著什么。
“我能說什么?我告訴他,你回教室怎么教育都行,千萬不能在全校師生面前給學生難堪,如果使學生產生了逆反心理,什么事情都可能發生。” 見提到此事,曲老師解釋說。
接著,曲老師又說:“我始終認為,一個老師對待學生,要像對待自已的孩子一樣,孩子犯了錯不要緊,咱們關起門來自己解決呀。”
說到這里,曲老師笑了:“不是說,家丑不可外揚嗎?話又說回來,學生也是有自尊心的,做為老師應該想到這一點。”
這時一個同學說:“當年就有老師和同學說您是護犢子的老師,這么多年您一直沒變。”
“對,我就是護犢子,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學生你不去護著點,學生能服你嗎?”
06
說到這里,曲老師沉默了一下,似乎想到了什么?
“我今年八十歲了,退休后又在私立學校干了十年,這么些年的教職生涯,我認為老師和學生并不是對立的兩個方面,而是能完美融合地成為一個整體。”
曲老師摘下眼鏡擦了擦,舉起了酒杯:“今天,我很高興,我即不是你們的班主任,再說你們離校也四十多年了,可你們還記得我,我這個課任老師當的也值了。”
她有些動情了:“謝謝你們!塔瓦利史,謝謝你們!塔瓦利莎。”(俄語:塔瓦利史——男同學,塔瓦利莎——女同學。這次我可沒弄錯。)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首先必須具備的品質,就是愛孩子,就是愛學生,誰不愛學生,誰就不適合待在學校。
愿我們的教師隊伍,出現更多的“護犢子”的老師,那將是學生之幸,教育之幸。
山子:一位教師的父親,關注教育的退休人員。教師枕邊書:這是一個有書、有光、有夢的知識精選平臺。我愿意陪伴每一位家長、老師以及即將成為老師的人,一起成長,共同進步!每晚9點15分,準時陪伴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