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是近些年高考作文題中出現頻率很高的一種作文題型。在2014年的18套語文試題中,有17套試題的作文題就是新材料作文。從近幾年來的設題情況看,這類題型雖在審題難度上不斷降低,但仍有不少考生在審題上頻頻“栽跟頭”。為了幫助考生審好這類題目,不至在作文上出現大的失誤,筆者將自己指導學生在這方面的做法梳理如下,供今年備考的師生參考。
一、細讀——概括材料主旨
細讀題目所給材料是審讀新材料作文題的第一步。閱讀時,對材料中提供的任何細節都不要輕易放過。閱讀的目的就是概括出材料所蘊含的中心話題。概括的方法有三種:
(1)篩選關鍵詞句
有些新材料作文題在敘述材料時,材料中隱含著一些能統帥該材料內容的、并在材料中反復出現的關鍵性詞句,考生在審題時,必須篩選出這樣的詞句,并扣住這樣的詞句來考慮立意。如2009年寧夏卷材料中的“誠信”“善良”,2010年全國卷Ⅱ作文題中的“淺閱讀中,我們是不是失去了什么”,就是這樣的句子。
(2)扣住提示語言
近幾年的新材料作文在敘述完材料后,均有一句提示該材料蘊含的中心話題的句子,考生在立意時,抓住這樣的句子認真推敲,展開聯想,就能提煉出一個緊扣題意的中心來。如2007年寧夏卷作文題中的“對此,有人評論說,創造需要機遇,更需要執著地追求。也有人評論說,創造并不像我們相像的那么困難,那么崎嶇,那么遙遠”這句話;2010年寧夏卷作文題材料中的“以上現象啟發人們認識到人才成長是有一定規律的”等都是典型的提示語。考生就這道題立意時,必須抓住這句話,從這句話出發來提煉文章的立意。撇開這句話的任何立意都是違背這道題目的本意的。
(3)獨立分析概括
材料所蘊含的中心話題有時并不集中體現在某個關鍵詞語上,而是分散在材料中,這時便需要對材料進行分析 、歸納,找出主要信息,概括出材料主旨。如2008年寧夏卷作文題,2009年全國2卷作文題等。
二、開掘——尋找立意角度
一般來講,新材料作文所給材料都蘊含著多個角度,考生在把握住材料的中心話題后,就應當運用多向思維開掘這些角度了。下面我們以2010年寧夏海南卷的作文題為例來說明這個問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種熱帶觀賞魚,在小魚缸里不管養多長時間,也只能長到3寸來長。然而,將這種魚放到大水池中,兩個月就可以長到一尺長。
狼是一種有極強好奇心的動物,它們對周圍的環境總是充滿興趣,不斷體驗,從而躲避危險,發現實物,頑強地生存下來。
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隨機挑選出一些學生作為“最有前途者”,然后將名單交給班主任。由于老師對這些學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個月后,他們的成績明顯提高。
以上現象啟發人們認識到人才成長是有一定規律的。
要求選準角度,明確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義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這道作文題的中心話題是“人才成長的規律”,圍繞這個中心話題材料設計了三個角度:
1、“熱帶觀賞魚”的角度;
2、“狼”的角度;
3、“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的角度。
這三個角度在材料中都很顯著,讀完材料,考生應該都能把握住。這里需要強調一下的是,在這個過程中,考生必須注意:開掘角度必須緊緊圍繞中心話題進行,開掘出來的角度都必須能體現中心話題,凡不能體現中心話題的,均屬偏題或離題。
三、選擇——確定最佳角度
新材料作文雖然蘊含著多個角度,但總有一個是題目的最佳角度。考生在立意時,必須結合題目的特點、結合自己的實際,選出這個最佳角度來。如上舉的2010年寧夏海南卷作文題,三個角度都很好,從第一個角度出發,可以談“成才需要自由空間(寬松環境)”;從第二個角度出發,可以談“成才需要好奇心和探索欲”;從第三個角度出發,可以談“成才需要自信力”。
那么,究竟哪一個角度是最佳角度呢?就這道題來講,我們只能說,符合自己實際的角度就是最角度。只要考生覺著我從這個角度出發來寫,有材料、有把握、能寫好,那么這個角度就是你的最佳角度。
四、聯想——提煉中心論點
把握住材料的中心話題、選準最佳角度后,我們就可以進行相關的闡發、聯想、引申,提煉文章的中心論點了。依然以上述寧夏海南卷為例。從第一個角度出發,我們可以聯想到“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名言,可以聯想到許多在寬松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科學家,由此就可以提煉出“成才需要寬松的環境或自由的環境”的中心論點。從第二個角度出發,我們可以聯想到居里夫人的名言“好奇心是學者的第一美德”,塞繆爾·約翰遜的名言“好奇心是智慧富有活力的最持久、最可靠的特征之一”,法郎士的名言“好奇心造就科學家和詩人”,哈佛大學校長陸登庭的名言“如果沒有好奇心和純粹的求知欲為動力,就不可能產生那些對人類和社會具有巨大價值的發明創造”,等等。從這些名言及相關人物出發,我們就可以提煉出“成才需要好奇心和探索欲”的中心論點。從第三個角度出發,我們可以聯想到蘇格拉底的名言“一個人是否有成就只有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兩個條件”,居里夫人的名言“人必須要有耐心,特別是要有信心”,
海倫·凱勒 的名言“信心是命運的主宰”,我們還能聯想到心理學上著名的實驗“皮革馬利翁效應”(即“羅森塔爾效應”)及其相關的人、事等等。從這些聯想出發,我們就可以提煉出“成才需要自信力”“期望和鼓勵是成才的翅膀”等中心論點。
提煉中心論點時還要注意以下三點:
1、要扣住提示語言立意。如上舉的2010年寧夏海南卷,材料中“以上現象啟發人們認識到人才成長是有一定規律的”就是這道題目的提示語,考生提煉中心論點時必須緊扣這句話并借用這句話來立意。
2、要扣住關鍵詞語立意。如2009年寧夏海南卷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暑假里,幾個高中生一塊兒回學校參加籃球訓練。他們看到有個女孩兒蹲在街邊,地上用白粉筆寫著:前來旅游,錢包被偷,無錢吃飯和回家,求好心人幫幫我。
他們中的小趙動了心,在褲兜里摸出10元錢,放在女孩面前。
走過去之后,小錢說:“誰出來旅游還帶粉筆?善良落入了不誠信的圈套。”
小孫說:“別因他人行騙,自己放棄行善。”
小李說:“誠信?善良?彭宇救人成了被告,誰還敢善良啊?”
小周說:“礦工聶清文去救人被困死井下,人們在他的遺體旁發現一頂安全帽,上面用白粉筆寫著他欠人家多少錢。這是最善良的人留下的最誠信的遺言。”
小吳說:“我提議,咱們訓練后再回去看看,不管這個女孩兒說的是真是假,我們都得做些什么。”大家都說好。
要求選準角度,明確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這道作文題所給材料較長,但材料蘊含的關鍵詞語很明確,就是“誠信”“善良”,考生立意時,只要緊扣這兩個關鍵詞語,就不會出現偏題或離題的現象。
3、要扣住材料隱含的價值導向立意。如2010年全國1卷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圖畫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明確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這是一道看圖作文,圖畫中的四只貓就是四個角度,從材料隱含的價值觀出發來看,考生立意時必須從第四只貓的行為出發來提煉中心論點;否則,就是不合題意。
五、回視——審視是否離題
這是保證作文立意不偏題、不離題的最后一道關口,也是最重要的一個關口。中心論點提煉出來后,不要就開始寫作,把中心論點再還原到題目中去,還原到所給材料中去,如果這個中心論點是材料所蘊含的觀點,符合材料內容,能體現材料的關鍵詞句或提示語,就確定下來并馬上開始構思行文;如果有出入,就要推倒重來。上舉的幾個例子均可以驗證,讀者諸君不妨一試,這里不再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