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高考/如何走出詩詞迷宮, 還是掌握點技巧好!

綜觀歷年高考試題,都有詩詞內容的考查。就其內容看,主要有識記型、理解型與鑒賞型。而詩詞的句序的排列,是介于識記與理解間的一種命題形式。排列好詩詞的句序,既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詩詞格律常識,又要求其理解詩詞的內容。否則,就像步入迷宮,束手無策。要走出這一迷宮,就必須把握好詩詞的有關格律常識。

先說近體詩。它是唐代出現的新詩體,唐人為了與以前的古體詩相區別,因而得名,又稱為“今體”。

近體詩分為律詩和絕句兩種。格律森嚴,篇有定句(除排律外,每首詩句數固定),句有定字(每句詩的字數固定),韻有定位(押韻的位置固定),字有定聲(詩句中的各字的平仄聲調固定),聯有定對(律詩中間兩聯必須對仗)。與古體詩相比,形式更為整齊,節奏更為和諧,但限制也更多。 具體來說,律詩在格律上的規定如下:

(1)限字句。一般每首八句,五律每句五字,共四十字;七律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每兩句組成一聯,共分四聯,每聯都有專門名稱:開頭兩句叫首聯,三、四句叫頷聯,五、六句叫頸聯(腹聯),七、八句叫尾聯(末聯)。每聯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對句。

(2)定韻腳。近體詩之詩韻,指的是平水韻。洎元朝,通用《平水韻》,唐宋以來的科舉制必考排律,押韻的分部均須按國家認可的韻書規定。當時主要的韻書《廣韻》(現存最早的韻書)和《唐韻》,分有206個韻部,韻部過多,韻目過細,有的韻部字數很少,寫詩頗為困難。于是,就有以兩部或三部“同用”、 “通用”的規定。宋淳祐年間,江北平水(今山西省臨汾)人劉淵著《壬子新刊禮部韻略》,合并206韻為107韻。清代改稱“平水韻”為“佩文韻府”,又合并為106韻。它就是近幾百年來我國寫近體詩的押韻分部的標準。每首近體詩的偶句句末必須押韻,通常押平韻,只可押本韻(同韻部),不押相鄰韻,否則叫“出韻”;只許一韻到底,不得中間換韻;也不能用相同的字押韻,否則就叫重韻。單句不得押韻,只有首句可押可不押,可押本韻,也可押鄰韻。但都不計入韻腳內。因此,八句詩只能有四個韻腳,故稱為“四韻詩”。

(3)調平仄。平仄,是指漢字的聲調。它既是近體詩格律的基本要求之一,又是漢族文學的一種重要特色。古漢語分為平、上、去、入四聲。“平”為平聲,“上、去、入”為仄聲。由于語言的演變,古漢語的入聲已消失,分化到現代漢語的陰平、陽平,大部分為平聲,上聲、去聲均為仄聲。平聲字聲調漫長,便于吟誦,單獨為一類;仄聲字聲調或者高低起伏,或者發音短促,猶如山路之險仄。而詩句中每個字用平聲或仄聲,都有基本的規定,一般按照平仄相間的原則處理。近體詩以兩個音節(即兩個漢字)為一個節奏點。因此,句中逢雙的字,平仄必須交替。例如,該句的第二字為平聲,第四字就必須仄聲,第六字又要平聲;反之,如該句的第二字為仄聲,第四字就必須平聲,第六字又要仄聲。近體詩講究平仄,最忌是“孤平”、“下三連”以及“三仄腳”。

不妨淺析下面三道例題吧:

例<1> 柳宗元《酬曹侍御過象縣見寄》的四句: A.破額山前碧玉流,b.欲采蘋花不自由,c.騷人遙駐木蘭舟,d.春風無限瀟湘意。正確的排列順序是_________。

例<2> 排列下列四句詩的順序,把題前的字母填在方格里:A.楊柳青青著地垂 B.借問行人歸不歸C.楊花漫漫攪天飛 D.柳條折盡花飛盡答: □→□→□→□

例<3> 下面是一首寫“邊事”的五言律詩,哪一種排列次序正確( )(1)調角斷清秋 (2)征人倚戍樓 (3)春風對青冢 (4)白日落梁州(5)蕃情似此水 (6)長愿向南流 (7)大漠無兵阻 ⑧窮邊有客游A.(1)(2)(5)(6)(7)⑧(3)(4) B.(5)(6)(7)⑧(1)(2)(3)(4)C.(1)(2)(3)(4)(7)⑧(5)(6) D.(5)(6)(1)(2)(7)⑧(3)(4)

以上幾道題取材于教材外,難度較大。要做對這幾道題,不僅要運用以上介紹的格律詩那些押韻、粘對等知識,還得對詩意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如何作答,可采取如下三個步驟: 首先從“押韻分析法”入手。以上三個例題分別是絕句與律詩。它們逢偶句必須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例<1>和例<3>都押“尤”韻,例<2>押“微”韻,三首詩的首句皆入韻。而例<1>和例<2>的D句均不押韻,肯定都排列在第三。因例<3>中的(3)(5)(7)這些句子均不押韻,造成備選項的迷惑性較大,我們只得以第二步的“粘對分析法”來推敲。例<3>是一首律詩,其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其中(1)(2)、(3)(4)、(7)⑧均構成對仗,唯有(5)(6)兩句不對仗。顯然,(5)(6)可能置于首尾兩聯的其中一個位置,故可先排除A項。再看例<1>,根據“粘”的知識,就容易找出哪一句排列第二了。因為D句第二個字“風” 是平聲,第四個字“限”是仄聲,第六個字“湘”是平聲。而第二句與第三句要相“粘”,那就只有C句中的 “人”、“駐”、“蘭”分別與“風”、“限”、“湘”的平仄相同了。而A、B兩句則不然,由此可知C句肯定排列在第二。再根據整首詩的內容看,B句為“結穴”(抒情)之句,也不可能安排在首句。因此,這首詩的排列順序便是A→C→D→B。再來分析例<2>四句詩。A、C兩句明顯構成了對偶,A、B、C三句又押韻。據格律詩知識可以推知答案應為A→C→D→B。

最后,我們可以從“情景分析法”來遴選或檢驗答案。古代詩歌以抒情釋理為主,又往往結合寫景、敘事,表達方式多種多樣。而多以寫景起始,起比興作用;中間鋪陳渲染,篇末議論抒情,畫龍點睛。例<3>取材于唐末張喬的《書邊事》。(1) (2) 句勾勒出一幅邊塞軍旅生活的安寧圖景:好一個清秋季節,碧空萬里,角聲回蕩,悅耳動聽,征人倚樓,悠然自得。(3)(4) 句以虛寫手法,承上層“所聞”轉入所見:傍晚,當視線從王昭君的墓地又移到涼州(梁州)時,夕陽西下,金光燦爛,正是一派日麗風和的景象。令人想見,即使在更為遙遠廣闊的涼州地帶,也是十分安定的。(7) ⑧兩句在“無”與“有”、“兵”和“客”的對比中,渲染邊關地區無蕃兵阻撓,所以才有游客到來的祥和氣氛。這兩句對前面的景物起到了點化作用。以上寫景,由近及遠,由淺而深,深化了全詩的意境。最后,詩人遠眺黃河滾滾奔流,思潮起伏;蕃情能像這大河一樣,長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該多好啊──金甌無缺,海晏河清!它通過邊塞的所聞、所見、所感,意境高遠;氣韻貫通,又而一波三折,盤屈跳蕩;慷慨豪邁,神馳八極。分析至此,答案為C則可十拿九穩了。以上“押韻分析法”、“粘對分析法”和“情景分析法”,是走出近體詩迷宮的三步法。

最后,再談一下詞的常識與詞的句序排列方法。 詞是隋唐興起的一種合樂可歌、句式長短不齊的詩體。起初時稱“曲子”、“雜曲子”、“曲子詞”,后來也稱作“樂府”(如《東坡樂府》),長短句(如《淮海居士長短句》)或“詩余”(如《草堂詩余》)等。 詞的篇幅短小,最短的只有十幾個字,如《十六字令》,最長的不過二百四十字,如《鶯啼序》。按字數多少來分,有人將詞分為小令(58字內)、中調 (59—90字)以及長調[(91字以上),又叫“慢”、“引”等。

詞從結構上看多數是分段的。一段在音樂上叫一闋(曲)或一片。片與片之間是樂曲的暫時休止,而不是全曲的終了。從上一片過渡到下一片,叫“過片”或“過變”,具有承上啟下之作用,是全詞之關鍵所在。詞從片來分,有單調、雙調、三疊、四疊幾種。單調不分片,多為小令,如《十六字令》。雙調分兩片,如《西江月》、《菩薩蠻》。三疊分三片,如《蘭陵王》、《西河》。四疊分四片,如《鶯啼序》。

詞是按詞譜來填的,在形式上的特點是“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明徐師曾《文章辨體序說》)。每首詞都有一個曲調名稱,叫“詞牌”,如《一剪梅》、《水調歌頭》、《菩薩蠻》等,詞牌規定著這首詞的句數、字數和平仄聲韻。詞牌原是曲牌之名稱,樂曲失傳之后,就成了詞的格律形式之標志。

詞的押韻不同于近體詩和古體詩的押韻。主要區別在:

<一>韻部不同于詩韻。因為,詞最初是民間的歌辭,它的押韻,必然要比作科舉考試的詩韻為寬。況且,唐宋時代只有寫詩的詩韻,而沒有填詞的詞韻。

<二>上去通押。近體詩只押平聲韻,古體詩也可押仄聲韻,但必須同一聲調的字才能押韻。雖然在某些古體詩中也有上、去通押的情況,但畢竟是個別現象。從詞的押韻來看,上去通押的現象就比較普遍。例如,范仲淹的《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以上聲“起”、“里” 與去聲“異”、“意”、“閉”、“計”、“地”、“淚”押韻。

<三>押韻的方式多種多樣:(1)一韻到底。如《沁園春》、《十六字令》、《江城子》、《滿江紅》等。(2)轉韻。有的詞牌規定要轉韻。如《清平樂》上闋為仄聲韻,下闋為平聲韻,全篇押了兩個韻。(3)平仄互押。平仄互押和上去通押性質不同。上去通押,用上用去一般是隨意的;平仄互押,平聲的韻腳和仄聲的韻腳都是由詞調規定的。例如《西江月》規定前后闋的第二句第三句押平韻,第四句押仄韻,所以蘇軾《西江月》前闋以“霄” “驕” 、“草”平仄互押,后闋以“瑤” 、“橋”、“曉”平仄互押。(4)交替押韻。如蘇軾的《水調歌頭》,上下闋基本上押平聲韻,然而,在上闋中間,有押仄聲的;下闋中間有押入聲的。上下闋的押韻都是由平轉仄,再由仄轉平。但是,這個平聲韻是通篇從頭貫穿到底的,而那兩個仄聲韻,卻只是分別插在兩闋中間的,形成了交替押韻的現象。查看大圖 詞譜的數量很多,康熙時編的《欽定詞譜》列有八百二十六調,二千三百零六體。而每種調的詞律,既復雜又嚴格。

但是,從目前的教綱教材和《考試說明》來看,我們不必要求學生去鉆研太多的詞譜知識;再以歷年高考試題看,就詞這一考查內容,雖然它們取材均為課外,有默寫型的,有理解型,更多的是賞析型的。然而,我們只要對初高中教材中的詞(如張志和《漁歌子》、辛棄疾的《破陣子》、蘇軾的《念奴嬌》等),在讀懂其詩意基礎上,既能熟讀成誦,又能理解“詞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的常識,就很容易準確地把詞的句序排列出來。

不妨再淺析下面三道考題的解題思路:例<4>、閱讀文天祥的《念奴嬌》,完成下面的試題:水天空闊,恨東風,不借世間英物。蜀鳥吳花殘照里,忍見荒城頹壁!銅雀春情,金人秋淚,[甲]! 堂堂劍氣,斗牛空認奇杰。那信江海余生,南行萬里,屬扁舟齊發。正為鷗盟留醉眼,[乙]。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沖冠發。伴人無寐,秦淮應是孤月。

甲、乙兩處的文句依次是( )A、此恨誰雪 細看濤生云滅 B、此恨憑誰雪 看濤生云滅C、此恨誰雪 看濤生云滅 D、此恨憑誰雪 細看濤生云滅

例<5>、閱讀辛棄疾詞《沁園春·靈山齊庵賦,時筑偃湖未成》,作答如下試題:

疊嶂西馳,萬馬回旋,眾山欲東。正驚湍直下,跳珠倒濺;小橋橫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閑,天教多事,檢校長身十萬松。吾廬小,在龍蛇影外,風雨聲中。爭先見面重重,看爽氣朝來三數峰。______。我覺其間,雄深雅健,如對文章太史公。新堤路,問偃湖何日,煙水蒙蒙?

詞的下闋空了四句,這四句分別是: (1)衣冠磊落(2)似謝家子弟 (3)車騎雍容 (4)相如庭戶。 選出排列正確的一項( )A、(2)(1)(4)(3) B、(1)(2)(3)(4)C、(1)(2)(4)(3) D、(2)(1)(3)(4)

例<6>閱讀南宋詞人楊炎正的《水調歌頭》 完成下列試題:寒眼亂空闊,客意不勝秋。強呼斗酒發興,特上最高樓。舒卷江山圖畫,應答龍魚悲嘯,不暇顧詩愁。風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甲□, 乙□。都把平生意氣,只做如今憔悴,歲晚若為謀!此意仗江月,分付與沙鷗。

甲、乙處應填的句子是( )A、 岳王祠畔,楊柳煙鎖古今愁。 B、可憐報國無路,空白一分頭。C、倦游欲去江上,手種橘千頭。 D、與君邂逅,相逐飛步碧山頭。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格律詩寫作技巧》選錄(六)
詩詞基礎知識/作者:不詳
詩歌的平仄
怎么學宋詞的格律2
怎樣寫詩詞
詩詞入門十八講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津市| 诏安县| 潜江市| 台山市| 班玛县| 浪卡子县| 东丽区| 增城市| 张家界市| 类乌齐县| 依兰县| 特克斯县| 通道| 遂平县| 定结县| 镇雄县| 修文县| 承德市| 土默特左旗| 资中县| 普兰县| 阳西县| 云南省| 梅州市| 三台县| 兴仁县| 蓬溪县| 德保县| 皮山县| 乌鲁木齐县| 临湘市| 新建县| 北宁市| 唐山市| 永平县| 含山县| 门源| 凤山县| 饶河县| 昌邑市| 延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