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導學案
課前閱讀
【作文話題】
綠色,生機勃勃,賞心悅目。綠色,與生命、生態密切相連。今天,綠色成為嶄新的生活理念,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請以“綠色生活”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選;②立意自定;③除詩歌外,文體自選。
【解析】
1、關于此篇作文的立意,可以寫環保,面對當今環境污染、氣候變暖,我們要提倡過一種低碳的綠色生活。但這是大部分考生在第一時間內的第一思維,如果僅從此角度而寫,很容易人云亦云,造成撞車。
2、如果通過寫鄉村寧靜自然靜謐的田園生活,化大為小,仔細刻畫鄉土人情,寫出充滿鄉間氣息的古樸的自然風光,激起人們對鄉間綠色生活的回歸的欲望,那將會起到引人入勝的效果。
3、如果更妙趣一點,就抓住“吃”等日常生活來寫,寫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在“吃”上也越來越講究了,越來越精了,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中游的,什么都吃,而身體疾病也越來越多,因而提倡一種綠色生活的良好習慣,這樣可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4、如果立意更深刻寫,將“綠色”看作喻體,“綠色生活”就是一種健康樸實平和的生活,“綠色生活”喻指一種淡泊的人生態度。面對當今社會經濟轉型期,競爭壓力不斷加大,人心浮躁,感到前途迷茫,自殺、他殺的事件層出不窮,如“富士康十二跳”、前期校園惡性事件等,貪污、暴力、色情等丑惡現象屢禁不止,如重慶打黑中落馬的文強、北京的“天上人間”的覆滅等。對此呼喚人們過一種沒有世俗污染的自然的生活,崇尚生活的本真,享受人間的真情真愛的“綠色生活”。這樣的立意就更高遠,必能引起閱卷老師的青睞。
關于本文的文體,我個人認為寫記敘文和時評文更佳,寫記敘文可以通過描寫寫出鄉村質樸的自然風光和淳樸的風土人情,激起人們對鄉村自然的“綠色生活”的景慕之情。寫時評文,可以針砭時弊,激濁揚清,更具有現實的針對性,給人耳目一新之感。如果寫議論文,寫成總分總式,容易膠柱鼓瑟,過多扎堆,讓閱卷老師產生視覺疲勞,難以出彩。
【范文】
綠色生活
每每煩躁不安時,低頭不語,我就能想起那座橋,那橋下的流水,那流水里融進的我兒時的歡笑……
初春,正所謂“乍暖還寒”時候,我們便會溜出家門,不理會屋后未化的雪與缸里飄著的塊塊冰碴子,我們眼里,只有破凍的潺潺流水與水面上不怕冷的野鴨子。嬉笑著,追逐著,瘋玩在河邊油油的麥田里。有時,牽著心愛的風箏與那頑皮的狗跑啊,跑啊,全然不理會功課的煩惱,更不曾因全球變暖而擔憂,心里只漾著笑,如同河面只漾著野鴨子的叫聲那般。
待春暖花開已成了夜里的夢,我們幾個孩子便相伴漫步在河岸,希望看到有人下河游泳。有人游泳就表明夏天來了。我們從不拘泥于日歷表的規定。直到夏天真的走近,卻仍未見有人下河時,我們捺不住了,相約脫了衣服,喊著“一、二、三,跳”,可嘴里喊著,身子卻往后縮。誰縮得厲害就把誰扔下河里,那進去的扎一個猛子,再探出頭來,“不冷,不冷!”又在不經意間抓把泥巴扔在另幾個人身上。無奈,只好咬著牙,學就義的烈士那般,奮勇地鉆進水里,進了水,才發現河水真的已經暖了。
我們在水里笑了一茬又一茬,水流了一撥又一撥,于是,夏天的暖就被流走了,隨水飄來的是清涼的秋。秋天的河儼然成了亭亭少女,端莊,嫻靜,偶爾被空中的青鳥親吻一下,便羞得滿臉紅暈。可是,她卻不會拒絕與我們這群孩子親密接觸,我們也會做些有詩意的事。撐一枝長蒿,向蘆葦更深處漫溯;拎一窩鴨蛋,舉著鴨蛋放歌……直到夕陽用余輝與河水吻別,我們才依依不舍上了岸,摸摸口袋,卻發現鴨蛋已丟,只剩個破洞,懊悔不已,便想著回家補口袋,可蹦著蹦著就忘了。于是,漏掉的就不只鴨蛋,還有整個秋天。
漏掉了秋,就真的只剩冬了。凜冽的北風狂妄地叫著,企圖把我們困在屋里。可我們不怕,我們沖出家門,依然奔向河岸,又跑到冰上飛來飛去,別提有多快活了。只是嚇得大人在岸上大叫,卻又不敢下去抓,不知是冰太薄還是他們的心太厚……
是的,我的小河和幼時的我,有段共同的生活,那生活滿是歡笑,還有無盡的綠色。可現在呢?只剩下回憶了,橋還是那座橋,河水卻變成了黑色,麥田被改成了磚廠,偶爾還能見到野鴨子,卻是漂在水上的尸體……
綠色生活,如今只能回憶了。誰能告訴我,我該去哪兒尋找?
【簡評】回到童真歲月,回到小河和我共同的生活,這是當今我們共同的夢想,但是無論我們怎樣描摹美好的童年,那“綠色生活”不再的惆悵是我們無法否認的事實。童真回憶,充滿溫情與歡笑,“綠”意盎然,足以感動讀者,為此篇增色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