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氏野馬全稱:普爾熱瓦爾斯基氏野馬,于1879年由俄國探險家普爾熱瓦爾斯基首次發現。1881年,這種野馬也以這位探險家的名字正式命名。
此前歐洲社會上普遍認為再沒有野馬存在,此發現曾轟動一時,但大規模的捕獵也緊隨而來。進入20世紀,野馬數量急劇下降,在野外很難覓其蹤影。
由于原產于蒙古國西部科布多盆地和中國新疆準噶爾盆地東部一帶,因此也被稱作蒙古野馬或準噶爾野馬。
普氏野馬平均體長:210厘米;肩高:130厘米;重量:350公斤。
普氏野馬在野生狀態下,通常棲息于海拔700米至1800米的草原或半沙漠地帶,耐渴能力很強,可以忍受3至4天不喝水。
喜群居,一般一個種群數量為6至15只,由一匹公馬,幾匹母馬和他們的后代組成。
發情期雄性普氏野馬之間會展開激烈的搏斗。
雌性懷孕期大約11個月,每胎產1仔。野生普氏野馬壽命約25,人工飼養的壽命可達3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