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1月,青城山與都江堰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V)(VI)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對此,世界文化遺產委員會認為:青城山是中國道教的發源地之一,屬于道教名山。建福宮,始建于唐代,規模頗大。天然圖畫坊,是清光緒年間建造的一座閣。天師洞,洞中有“天師”張道陵及其三十代孫“虛靖天師”像。現存殿宇建于清末,規模宏偉,雕刻精細,并有不少珍貴文物和古樹。
都江堰
建于公元前三世紀,位于四川成都平原本部的岷江上的都江堰,是中國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惟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來,至今仍發揮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不愧為文明世界的偉大杰作,造福人民的偉大水利工程。
在煙標上,對這兩處文化遺產多有描述。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末期,四川在四川卷煙廠曾出品“青城”煙標,藍底彩圖,正版圖案是開創于晉代、地處青城山巔東坡的上清宮宮門,前方白云如海;副版主圖是在云海環繞中的青城山高臺峰,這里又名老霄頂,海拔1260米,為青城山風景區主峰。在綿陽卷煙廠出品的5枚套“巴蜀”煙標中,也有1枚“青城天下幽”,正版主圖為一幅反映青城山風光的潑墨山水畫,副版為唐代大詩人杜甫于上元二年(761年)秋登青城山時寫下的《丈人山》詩句:“自為青城客,不唾青城池。為愛丈人山,丹梯近幽意。
青城山
四川什邡地方國營益川煙廠于上世紀50年代出品的“都江”紙卷雪茄煙標,是我國較早表現都江堰的煙標之一。煙標正副版主圖相仿,均為都江堰魚嘴附近的景色。煙標中心位置是都江堰標志性的附屬建筑珠浦橋,煙標上還可看到祭祀李冰父子的二王廟。珠浦橋又名安瀾橋,在都江堰二王廟前的岷江上,是著名的索橋,340米的橋身由24根5寸粗的竹索(現為鋼索)連結而成,8個3米寬的橋孔此起彼伏。其造型優美壯觀,設計簡易大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利用了我國西南地區盛產竹子的有利條件,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能。四川什邡卷煙廠曾出品“都江堰”煙標,正版以“都江堰”書法為主圖,下方有一個金綠色的矩形圖標,由江水、分水堤等圖形構成;副版主圖為設計都江堰并主持施工的李冰畫像,右上角印有李冰修都江堰時的治水名言“深淘灘,低作堰”;在煙標的底版上,還印有一段都江堰的文字簡介:“舉世聞名的都江堰,位于四川灌縣的岷江中游,它是中華民族偉大意志的象征,是美好的旅游勝地。
青城山 位于中國西部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15公里處。因為山上樹木茂盛,四季常青,故歷來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青城山是中國道教的重要發祥地。全山的道教宮觀以天師洞為核心,包括建福宮、上清宮、祖師殿、圓明宮、老君閣、玉清宮、朝陽洞等10余座。建福宮建于唐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現存建筑為清代光緒年間(公元1888年)重建。現有大殿三重,分別奉祀道教名人和諸神,殿內柱上的394字的對聯,被贊為“青城一絕”。天然圖畫坊位于龍居山牌坊崗的山脊上,是一座十角重檐式的亭閣,建于清光緒(公元1875~1909年)年間。這里風景優美,游人到此仿佛置身畫中,故將其稱為“天然圖畫”。
這些建筑充分體現了道家追求自然的思想,一般采用按中軸線對稱展開的傳統手法,并依據地形地貌,巧妙地構建各種建筑。建筑裝飾上也反映了道教追求吉祥、長壽和升仙的思想。對于深入研究中國古代的道教哲學思想,有著重要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青城山因其的秀麗的自然風光和眾多道教建筑而成為天下名山,自古就是游覽勝地和隱居修練之處,文人墨客們留下了的珍貴“墨寶”,為這座名山增添了豐富的人文景觀。特別是為數眾多的楹聯,不但贊美了青城山的美麗,還頌揚了道教思想、道教經典,表達出對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由衷的敬意,以及對國家興衰、民生榮辱的關注。
都江堰是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今都江堰市城西。它處于岷江從山區瀉入成都平原的地方。在都江堰建成以前,岷江江水常泛濫成災。公元前256年,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兒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經驗,率領當地人民興建水利工程。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成為“天府之國”,這項工程直到今天還在發揮著作用。
都江堰工程包括魚嘴、飛沙堰和寶瓶口三個主要組成部分。魚嘴是在岷江江心修筑的分水堤壩,形似大魚臥伏江中,它把岷江分為內江和外江,內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排洪。飛沙堰是在分水堤壩中段修建的泄洪道,洪水期不僅泄洪水,還利用水漫過飛沙堰流入外江水流的漩渦作用,有效地減少了泥沙在寶瓶口前后的淤積。寶瓶口是內江的進水口,形似瓶頸。除了引水,還有控制進水流量的作用。此外,都江堰一帶還有二王廟、伏龍觀、安瀾索橋等名勝古跡。
文化遺產價值:都江堰是當今世界年代久遠、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它不僅是中國水利工程技術的偉大奇跡,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它充分利用當地西北高、東南低的地理條件,根據江河出山口處特殊的地形、水脈、水勢,乘勢利導,無壩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為體系,保證了防洪、灌溉、水運和社會用水綜合效益的充分發揮。它最偉大之處是建堰2250多年來經久不衰,而且發揮著愈來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創建,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合統一,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僅存的一項偉大的生態工程。開創了中國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紀元,標志著中國水利史進人了一個新階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劃時代的杰作。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渠首工程南側,從岸邊迅速隆起,主峰海拔2434米,是中國著名的歷史名山和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山東麓有距今約4500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芒城遺址,在中國同時期古城址中實為罕見。這里出土的大量文物,對揭示古蜀文明具有重要意義。早在公元前二世紀,秦王朝即將青城山列為國家祭祀的十八處山、川圣地之一。青城山是中國道教的發源地。青城山地質地貌上丹巖溝谷,赤壁陡崖為特征,植被茂密,氣候適宜,林木蔥翠,古觀藏趣。龍溪自然保護區位于都江堰渠首工程北側,其地形從726米逐步抬升,最高峰光光山海拔4582米,形成鮮明的植物帶譜。生物多樣性豐富、獨特,是國寶大熊貓重要分布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