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紅顏賦3

1.春秋:桃花夫人

    息夫人, 春秋時期息國國君的夫人,出生于陳國(今河南淮陽縣)的媯姓世家,因嫁于息國(今河南息縣)又稱息媯,后楚文王以武力得之。因容顏絕代,目如秋水,臉似桃花又稱為“桃花夫人”。

  周莊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息媯出嫁路過蔡國,蔡侯獻舞以其與自己的夫人是姊妹,迎至宮中款待??畲龝r蔡侯行為輕佻,息侯聞之大怒,設計報復。派使者往楚國,慫恿楚文王出兵假攻息國,息再向蔡國求救,誘其出兵。9月,楚兵于莘地(今汝南縣境)戰勝蔡國,俘虜蔡侯。蔡侯亦設計報復息侯,向楚王稱贊息媯容貌極美。楚王思蔡侯之言,欲得息媯,假以巡方為名來至息國。息侯款待至朝堂,楚王見息媯美色果然天上徒聞,人間罕見而夜不能寐。次日設宴答謝息侯,乘機以武力俘虜息侯,息媯聞變欲投井而死。被斗丹搶前一步牽住衣裙日:夫人不欲存息侯之命乎?何為夫婦俱死?息媯嘿然。息媯入楚宮3年,生了兩個兒子,即堵敖和成王。但不愿說話。楚王問她是什么緣故,她回答說:“我一個女人,伺候兩個丈夫,即使不能死掉,又有什么話可說的?”楚王道:“這都是蔡侯的過錯,我當為夫人報仇?!庇谑桥d兵攻打蔡國。文王死后,令尹子元心懷不軌,于魯莊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66年)在息夫人的宮旁建造新館,每天歌舞奏樂。息夫人哭著說:“先君讓人歌舞是用來演習戰備,征伐諸侯的。今令尹不用于仇敵,而用與未亡人(未亡人”古代寡婦自稱)之身旁,不是很奇怪嗎?”侍人將夫人的話轉告子元。子元說:“夫人不忘仇敵。我反倒忘了?!笔悄昵铮蕬疖?00輛進攻鄭國,但不勝而歸,反而假報戰績,住進王宮,誘惑息夫人。魯莊公三十年(公元前664年),斗射師斗廉勸阻,子元不聽,反把斗廉抓起來。息夫人派侍人密奏楚成王。秋天,申公斗班殺死子元,斗轂於菟接替子元為令尹,從而緩和了楚國的危難。

 

2.春秋:許穆夫人

許穆夫人,姬姓,衛公子頑和宣姜的女兒.于公元前690年出生在衛國都城朝歌定昌。長大后嫁給許國許穆公,故稱許穆夫人。許穆夫人(生卒年月不詳),姬姓,名不詳,春秋衛國(今河南省淇縣)人,是我國見于記載的第一位愛國女詩人?!遁d池》

3.春秋:夏姬

   夏姬,春秋時鄭穆公之庶女。初嫁子蠻。子蠻早死,繼為陳國大夫夏御叔之妻,生子徵舒。御叔死,她與陳靈公、大夫孔寧、儀行父等人私通。徵舒怒,射殺靈公,孔寧等奔楚,請楚師伐陳。她被楚莊王所俘,

夏姬畫像

送給連尹襄老為妻。于襄家與襄子通奸。后襄老戰死,她從申公巫臣謀,托詞歸鄭,后申公巫臣反楚,娶以奔晉。

  歷史上還有一個夏姬是秦國秦孝文王的小妾,秦莊襄王生母,秦始皇嬴政親祖母。早逝,生卒年不詳。







4.莊姜

    宋人朱熹在《監本詩經》中認為莊姜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詩人。她是春秋時齊國公主,衛莊公的夫人。《詩經·衛風·碩人》中描寫莊姜時說:“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眇兮?!?/span>

   

莊姜是春秋時齊國的公主,姜是齊國皇族的姓,因為嫁給了衛國國君衛莊公,人稱莊姜。最早出現在《詩經》里的一位美人,出身貴族,侯門之女,且美麗非凡。莊姜因為出身高貴,嫁得也是國君,所以她出嫁時很是風光,但由于婚后無子,遭到冷落,生活并不快樂。衛莊公后來娶了陳國之女厲媯,再娶了厲姒的妹妹戴媯。衛莊公脾氣暴戾,對莊姜非常冷漠。美麗的莊姜在每一個漫漫的長夜里,孤燈長伴,寒冷深宮,無人相陪。







 

5.虞姬

 

   秦朝末年的著名女性人物之一 ,人稱“虞美人”。今沭陽縣(沭陽,隸屬江蘇省宿遷市,因位于沭河之陽而得名)顏集鄉人,一說紹興縣漓渚鎮塔石村人。據《江西吉安廬陵項氏家譜》記載:虞后生時五鳳鳴于宅,異香聞于庭,生于丁丑(公元前224年)卒己亥(公元前202年),葬彭城。是西楚霸王項羽的愛姬,相傳容顏傾城,才藝并重,舞姿美艷。曾在四面楚歌的困境下一直陪伴在項羽身邊,史書中雖然沒有介紹虞姬的結局,但后人根據項羽所作的《垓下歌》推斷出她在楚營內自刎。由此上演了一場“霸王別姬”的美麗神話。

  她的故事,在歷史的長河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感動了一代又一代人。虞姬,這個美麗的名字,將是我們心目中不朽的傳奇。



馮小憐

   馮小憐是北齊后主高緯的淑妃,原是皇后穆黃花身邊的侍女,后躍上枝頭作鳳凰,集三千寵愛于一身。她的嬌媚與荒唐,使北齊帝國遭到覆亡的命運。



戚夫人

 

戚夫人(?-公元前194年)一稱戚姬,名懿,下邳(今江蘇邳州)人,祖籍秦末漢初定陶(今山東定陶),是漢高帝劉邦的寵妃,曾隨劉邦征戰四年,她也是西漢初年的歌舞名家,她擅跳“翹袖折腰”之舞,從出土的漢畫石像看來,其舞姿優美,甩袖和折腰都有相當的技巧,且花樣繁復。戚夫人舞時只見兩只彩袖凌空飛旋,嬌軀翩轉,極具韻律美。戚夫人還長于鼓瑟,節奏分明,情感飽滿細膩,劉邦聽之常不由自主地隨聲唱和,高興時,兩人開懷大笑,憂傷時則相對唏噓不已。



薄姬

    薄姬原來是項羽部將魏豹的妻子,魏豹被韓信擊敗之后,薄姬被召入漢宮,但入宮一年多,卻連劉邦的面都沒有見過。

  薄姬年少時,與閨中好友管姬、趙姬相約,將來如果誰富貴了,不要忘記彼此的友情。竟然是如此之巧,管姬與趙姬先后被選入漢宮,并得到漢王的寵幸。一次,他們嘲笑薄姬,恰巧被劉邦聽到,劉邦深深地憐憫這個弱質纖纖的女人,當晚便召幸薄姬,并將她冊封為姬。那夜之后,劉邦便將可憐的薄姬忘得一干二凈。

  薄姬有幸,漢室有幸,劉邦一夜的憐香惜玉而留下龍脈,公元前202年,薄姬生下了皇子劉恒。但是,薄姬姿色不如戚夫人,心計不如呂后,此后就再也沒有機會得到劉邦的召幸,薄姬因而專心撫育劉恒,劉恒赴晉陽就王位時,薄姬得以同行。

  塞翁夫馬,焉知非福,戚夫人一心爭寵,哭鬧著要立趙王如意為太子,劉邦一死,不僅榮華富貴成了過眼煙云,連自己與兒子都不能保全。薄姬性格寬厚,安心隨幼子遠離京都,得以避呂后之禍,而她精心撫育的劉恒,成為整個漢代口碑最好的一位皇帝。





張嫣

   張氏叫什么?《漢書》、《史記》沒有記載,皇甫謐不知依據什么說她叫張嫣,字淑君。長得很漂亮,姿容秀美,典雅端莊。她的父親即魯元公主丈夫,是趙王張耳的兒子張敖。張耳好招賢納士,時稱為賢人。張耳的妻子雖系再嫁,但也很漂亮,而且家中富有。張敖知書達禮,長得一表人才。張氏的母親魯元公主與呂氏完全不同,溫淑嫻雅,氣質高貴,儀容飄逸。張氏在儒雅的氣氛中長大,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因而嫻靜、高雅而早熟,加上她天生麗質,如同花神一樣,作為舅舅的惠帝劉盈一直也很喜歡她。

  然而,作為外甥女的喜歡和作為妻子的喜歡是完全不同的,讓這兩者合二為一,惠帝無法接受,這件事是呂氏一手導演的,她讓自己的親生骨肉亂倫,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維護自己的統治,牢牢控制皇權。

  惠帝自從“人彘”事件以后,內心痛苦無比,舅甥之間的婚姻關系更讓他別扭,他整日與宮女和男寵私混飲酒,不愿褻瀆他的小外甥女兒?;楹笕辏阋钟舳K。十五歲的張嫣就當上了有名無實的皇太后,一年以后,她的

母親魯元公主也死了,再過七年,臨朝聽政的太皇太后呂氏也死了。接著,諸呂被誅,后宮又成了劉氏天下,漢文帝即位,封薄姬為皇太后,張嫣失去了皇太后之

位,張嫣被遷往北宮。

  北宮是未央宮后的一處極為幽靜的院落。朝野都知道張嫣與諸呂亂政無關,因而沒有在夷滅諸呂時殺死她。她生活在北宮中,無聲無息,日出日落整整十七年。公元前163年,她默默地死去,年僅四十歲。

  前188年漢惠帝駕崩,張嫣收養的孩子成為漢前少帝,她被尊為皇太后。八年后,呂氏覆滅,張嫣亦受牽連,被徙至北宮。前163年張嫣病逝,與惠帝合葬于安陵,不起墳。

  中國歷史第一位處女皇后。張皇后入殮時,宮女們替她凈身時驚人發現,張皇后至死竟然冰清玉潔,依然是個處女。消息不脛而走,天下的臣民無不懷念她,憐惜她。于是紛紛為她立廟,定時享祭,尊她為花神,為她立的廟便叫做花神廟。



劉細君

      細君(公元前121年——前101年間在世),漢江都王(揚州劉建之女,漢武帝為結好烏孫(今伊犁河上游流域),封細君為江都公主,下嫁烏孫國王昆莫,是早于昭君出塞的第一位“和親公主”。

  劉建是個荒淫無道的暴君,公元前121年企圖謀反,后未成自縊。細君母以同謀罪被斬,當年由于細君尚小,因而躲過一劫。公元前117年,劉胥被封為廣陵王,派人找到了流落民間的侄女劉細君。后漢武帝為了聯合烏孫(居今伊犁河上流流域),抗擊匈奴而于元封六年(前105年),漢武帝封細君為公主,下嫁烏孫國王昆莫獵驕靡(又作昆莫),以和烏孫結為兄弟之邦,共制匈奴。《漢書·西域傳》記載,細君公主出嫁時,漢武帝“賜乘輿服御物,為備官屬侍御數百人,贈送其盛”。細君公主到達烏孫后,獵驕靡封她為右夫人,隨從工匠為她建造了宮室。

  細君公主在烏孫語言不通,生活難以習慣,思念故鄉,作《悲愁歌》(《細君(烏孫)公主歌》、《黃鵠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遠托異國兮烏孫王。

  穹廬為室兮旃為墻,

  以肉為食兮酪為漿。

  居常土思兮心內傷,

  愿為黃鵠兮歸故鄉。

  

據說,烏孫公主的悲歌傳到漢武帝的耳中。漢武帝也不禁為之感動,非常同情她的境況。每隔一年,他便派遣使者帶者錦繡幃帳,增給烏孫公主。

  兩年后,獵驕靡去世,其孫子岑陬軍須靡繼承王位。按照習俗新王要繼承舊王的所有妻妾。細君公主無法接受,向漢武帝請求歸國,漢武帝讓她接受當地風俗(從其國俗),以成就聯合烏孫共擊匈奴的大局。細君只得再嫁岑陬。一年后,細君為岑陬生下一女名少夫后,因為產后失調,加上心緒難平,不久便憂傷而死。

  作為漢朝與烏孫的第一個友好使者,細君公主積極聯絡烏孫上層貴族,使烏孫與漢朝建立了鞏固的軍事聯盟,初步實現了聯合烏孫,遏制匈奴的戰略目標。



 

班婕妤

  

班婕妤(公元前48年—2年),西漢女辭賦家,是中國文學史上以辭賦見長的女作家之一。漢族,祖籍樓煩(今山西朔縣寧武附近)人,是漢成帝的妃子,善詩賦,有美德。初為少使,立為婕妤。《漢書·外戚傳》中有她的傳記。班婕妤是中國文學史上以辭賦見長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F存作品僅三篇,即《自傷賦》、《搗素賦》和一首五言詩《怨歌行》,亦稱《團扇歌》。

 

鄧綏

  東漢和帝鄧皇后(81年-121年),東漢女政治家,名綏,南陽新野人(今河南新野),是漢光武帝時太傅鄧禹的孫女,禹為南陽豪族,隨光武帝起事,為東漢初的大功臣;其父鄧訓,曾為護羌校尉,撫邊有功,其母為東漢第二任皇后陰麗華的堂侄女。



蕭皇后

  西梁明帝蕭巋之女,隋煬帝的皇后

  愍皇后,蕭姓,隋煬帝皇后。梁朝昭明太子蕭統曾孫女,西梁孝明帝蕭巋之女,母張皇后,南蘭陵人(今常州武進萬綏鄉人)。蕭氏出生于二月,由于江南風俗認為二月出生的子女實為不吉,

因此由蕭巋的堂弟蕭岌收養。養父蕭岌過世后,蕭氏輾轉由舅父張軻收養。由于張軻家境貧寒,因此本貴為公主的蕭氏亦隨之操勞農務。 隋文帝即位后,立長子楊勇為太子、封次子楊廣為晉王。之后文帝希望從向來關系良好的西梁國選位公主為晉王之妃。蕭巋知道后開始占選,但占卜所有留在身邊的女兒,結果卻皆不宜,最后不得以接回蕭氏,占之,結果大吉,于是蕭氏成為楊廣之妻,封晉王妃。史書中記載,蕭氏性婉好學,頗得文帝與獨孤皇后之寵,與丈夫楊廣之間也相當合諧。后來,楊廣登基為帝,蕭氏已正室身份被冊為皇后。雖然在即位后,煬帝妃嬪眾多,但對于皇后蕭氏一直相當禮遇。煬帝曾數次下江南,蕭皇后必隨行;史書中也所記錄著許多煬帝對蕭后所說的話。對于煬帝的暴政,蕭皇后因為懼怕而不敢直述,而作《述志賦》委婉勸戒。

 

花木蘭

   《木蘭辭》又稱木蘭詩,是一首北朝民歌,也是敘事詩?;咎m是中國南北朝時期一個傳說色彩極濃的巾幗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壯的英雄史詩。花木蘭是北魏人,北方人喜歡練武?;咎m的父親以前是一位軍人,從小就把木蘭當男孩來培養。木蘭十來歲時,他就常帶木蘭到村外小河邊,練武,騎馬、射箭、舞刀、使棒??沼鄷r間,木蘭還喜歡看父親的舊兵書。

  北魏遷都洛陽之后,經過孝文帝的改革,社會經濟得到了發展,人民生活較為安定。但是,當時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斷南下騷擾,北魏政權規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線。

  木蘭的父親年紀大了,沒辦法上戰場,家里的弟弟年紀又小,所以,木蘭決定替父從軍,從此開始了她長達多年的軍旅生活。去邊關打仗,對于很多男人來說都是艱苦的事情,更不要說木蘭又要隱瞞身份,又要與伙伴們一起殺敵。但是花木蘭最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十數年(原文為12年,是虛指)后凱旋回家。皇帝因為她的功勞之大,認為她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職,不過,花木蘭拒絕了,她請求皇帝能讓自己回家,去補償和孝敬父母。

 



鮑令暉

鮑令輝(生卒年不祥),南朝宋代女詩人。東海人,鮑照之妹。有才學,善為詩。先鮑照而卒。鐘嶸《詩品》稱其詩“往往嶄絕清巧,擬古尤勝。”作品多思婦別離之情,清婉樸實。原有《香茗賦集》,已佚?,F有《擬輕輕河畔草》、《擬客從遠方來》等七首。清錢振倫《鮑參軍集注》附注其詩。其中《古意贈今人》是其代表作。

  古意贈今人

  寒鄉無異服,氈褐代文練。

  日日望君歸,年年不解綖。

  荊揚春早和,幽冀猶霜霰。

  北寒妾已知,南心君不見。

  誰為道辛苦,寄情雙飛燕。

  形迫杼煎絲,顏落風摧電。

  容華一朝改,惟馀心不變。


梅妃

梅妃(710年-756年),姓江名采蘋,唐玄宗早期寵妃。其體態清秀,稍瘦,并且好淡妝雅服。出生于閩地莆田(今福建莆田),父親江仲遜,家族世代為醫。多才多藝的江采萍,不僅長于詩文,還通樂器,善歌舞,而且嬌俏美麗,氣質不凡,是個才貌雙全的奇女子。

   楊貴妃接受冊封后不久的一天,梅妃寫了一首詩送給玄宗,詩云:

  撇卻巫山下楚云,南宮一夜玉樓春;

  冰肌月貌誰能似,錦繡江天半為君。

  詩中表面上贊嘆楊貴妃的美貌,其實際上是在諷刺她從壽王府中轉入皇宮,迷惑皇帝,耽誤朝政,并譏嘲她如月般的癡肥。

  這首詩被楊貴妃看到后,報以一聲冷笑,隨即取一錦箋,也寫下了對梅妃的評價:

  美艷何曾減卻春,梅花雪里減清真;

  總教借得春風草,不與凡花斗色新。







 

侯夫人

   隋煬帝在位期間廣造高樓,并網羅天下美女數千名納于迷樓中幽閉,侯夫人就是這幾千名一輩子都沒有見過隋煬帝的宮女之一,最后自縊而死,臂懸錦囊,左右取進,得自感詩三首。

  她死后顏面艷若桃花,美貌異常,臂系錦囊,中藏宮怨詩,引發楊廣無限悲傷,令選美失職瀆職的宦官自盡,她是歷史上少見的死后才得到帝王無限寵愛并且美名、才名俱滿天下的美女。侯夫人大約16歲進宮,24歲左右自殺,存詩13首,為初唐四杰先聲。



劉采春

      劉采春,生卒年不詳,淮甸(今江蘇省淮安、淮陰一帶)人,一作越州(今浙江省紹興市)人,是伶工周

季崇的妻子。她擅長參軍戲,又會唱歌,深受元稹的賞識,說她“言辭雅措風流足,舉止低回秀媚多?!笨梢娝诋敃r是一名很有影響的女藝人。啰唝曲(六首選二)。

  劉采春,中唐時期江南女藝人。她既擅長參軍戲,又會唱歌。元稹任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紹興)刺史、浙東觀察使時(820—829),她隨丈夫周季崇等從淮甸(今江蘇淮安淮陰一帶)來到越州,深受元稹的賞識。元稹《贈劉采春》詩說她“選詞能唱《望夫歌》”?!锻蚋琛芳础秵獑y曲》, 《全唐詩》錄存六首。







李冶

    李冶(?---公元784年)李冶(一作裕),字季蘭(《太平廣記》中作“秀蘭”),烏程(今浙江吳興)人,后為女道士,是中唐詩壇上享受盛名的女冠詩人。晚年被召入宮中,至公元784年,因曾上詩叛將朱沚,被德宗下令亂棒撲殺之。
  她容貌俊美,天賦極高,從小就顯露詩才,六歲那年,曾寫下一首詠薔薇詩:“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逼涓敢娫姶篌@,無不擔憂:此女富于文采,然必為失行婦人。不幸被其父言中,出家為女道士。她神情瀟灑,專心翰墨,生性浪漫,愛作雅謔,又善彈琴,尤工格律。當時超然物外的知名作家陸羽(鴻漸)和釋皎然均同她意甚相得,著名詩人劉長卿也與她有密切聯系,她還與朱放、韓揆、閻伯鈞、蕭叔子等人情意非常投合。其中詩歌《寄朱放》、《送閻二十六赴剡縣》等詩一掃從來女性作家的羞澀之態,坦然男女社交,在千后千年的歷史上都是罕見的。天寶年間,玄宗聞知她的詩才,特地召見她赴京入宮,那時,她已進入暮年,正棲身著名的花都廣陵。接旨后,只得應命北上。她有七律《恩命追入留別廣陵故人》,《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以為“其詳詞意,不類冶作”,似乎缺乏根據。
  劉長卿對李冶的詩極其贊賞,稱她為“女中詩豪”。高仲武評論說:“士有百行,女唯四德。季蘭則不然。形器既雌,詩意亦蕩。自鮑照以下,罕有其倫?!庇终f她“上方班姬(婕妤)則不足,下比韓英(蘭英)則有余。不以遲暮,亦一俊嫗?!彼c薛濤、魚玄機、劉采春被人稱為唐代四女大詩人。
  李冶的詩以五言擅長,多酬贈譴懷之作。宋人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著錄《李季蘭集》一卷,今已失傳,僅存詩十六首。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宋代(南宋)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今屬山東濟南)人。她生于神宗元豐七年二月初五日(公元1084年3月13日),卒于高宗紹興二十五年四月初十日(公元1155年5月12日)。她出生于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后,與丈夫趙明誠共同致力于金石書畫的搜集整理,共同從事學術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滿。金兵入據中原后,流落南方,趙明誠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一生經歷了表面繁華、危機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動亂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李清照是中國古代罕見的才女,她擅長書、畫,通曉金石,而尤精詩詞。她的詞作獨步一時,流傳千古,被譽為“詞家一大宗”。她的詞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多描寫愛情生活、自然景物,韻調優美。如《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等。后期多慨嘆身世,懷鄉憶舊,情調悲傷。如《聲聲慢·尋尋覓覓》。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樣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幗之淑賢,更兼須眉之剛毅;既有常人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愛國情懷。她不僅有卓越的才華,淵博的學識,而且有高遠的理想,豪邁的抱負。她在文學領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同代人中,她的詩歌、散文和詞學理論都能高標一幟、卓爾不凡。而她畢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則是詞的創作。她的詞作在藝術上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在詞壇中獨樹一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易安體”。她不追求砌麗的藻飾,而是提煉富有表現力的“尋常語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來表現對周圍事物的敏銳感觸,刻畫細膩、微妙的心理活動,表達豐富多樣的感情體驗,塑造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在她的詞作中,真摯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渾然一體。她將“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的婉約風格發展到了頂峰,以致贏得了婉約派詞人“宗主”的地位,成為婉約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時,她詞作中的筆力橫放、鋪敘渾成的豪放風格,又使她在宋代詞壇上獨樹一幟,從而對辛棄疾、陸游以及后世詞人有較大影響。她杰出的藝術成就贏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贊揚。后人認為她的詞“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須眉”,她被稱為“宋代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譽。

  李清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等著作,但久已不傳?,F存詩文集為后人所輯,有《漱玉詞》1卷,《漱玉集》5卷。代表作有《聲聲慢》、《一剪梅》、《如夢令》、《夏日絕句》、《醉花陰》、《武陵春》等。



 

唐婉

  陸家曾以一只精美無比的家傳鳳釵作信物,與唐家訂親。陸游二十歲(紹興十四)與唐婉結合。不料唐婉的才華橫溢與陸游的親密感情,引起了陸母的不滿(女子無才便是德),后陸母認為唐婉把兒子的前程耽誤殆盡,遂命陸游休了唐婉。陸游曾另筑別院安置唐婉,其母察覺后,命陸游另娶一位溫順本分的王氏女為妻。唐婉而后由家人作主嫁給了皇家后裔同郡士人趙士誠。公元1155年(紹興二十年),禮部會試失利后陸游到沈園去游玩,偶然遇見了唐琬,兩個人都非常難過。陸游感傷地在墻上題了一首《釵頭鳳》(紅酥手)詞。1156年,唐婉再次來到沈園瞥見陸游的題詞,不由感慨萬千,于是和了一闋《釵頭鳳》(世情薄)。隨后不久便抑郁而終。





蘇若蘭

蘇蕙,字若蘭。陜西省武功縣蘇坊村人,是東晉陳留武功縣令蘇道質第三個女兒,約生于秦王苻堅永興元年(公元357年)。蘇若蘭自幼容顏秀麗,天資聰穎,以創作的回文詩《璇璣圖》聞名。十六歲時嫁于秦州(今甘肅省天水)刺史竇滔。

編輯本段人物經歷

  武功蘇坊有一少女,名蕙字若蘭,是陳留縣令蘇道質的三姑娘。若蘭從小天資聰慧,三

歲學字。五歲學詩,七歲學畫,九歲學繡,十二歲學織錦。及笄之年,已是姿容美艷的書香閨秀,提親的人絡繹不絕,但所言皆屬庸碌之輩,無一被蘇蕙看上。蘇蕙十六歲那年,跟隨父親游覽周原名剎阿育王寺,在寺西池畔看到有位英俊少年仰身搭弓射箭,弦響箭出,飛鳥應聲落地;俯身射水,水面飄出帶矢游魚,真是箭不虛發。池岸有一出鞘寶劍,寒光閃亮,壓著幾卷經書。若蘭頓生仰慕之情,攀談中知此一少年即是竇滔。雙方父母作主竇滔與蘇蕙遂、于前秦建元十四年(374)結為夫妻。



朱淑真

      朱淑真(約1135~約1180),號幽棲居士,宋代女詩人,亦為唐宋以來留存作品最豐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時在世,其余生平不可考,素無定論。相傳為浙江人,生于仕宦之家。夫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終致其抑郁早逝。又傳淑真過世后,父母將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現存《斷腸詩集》、《斷腸詞》傳世,為劫后余篇。

 





黃娥

    黃娥,明代女文學家,字秀眉,四川省遂寧市人。楊慎之妻,世稱黃安人、黃夫人。父珂官尚書,自幼博通經史,能詩文,擅書札。正德十四年(1519)與楊慎結婚不久,慎謫守云南,長達30年之久,長期留居夫家新都縣,管理家務。在天各一方的離別期間,以《寄外》詩聞名當世。又工于散曲,在明時已有刊本《楊升庵夫人詞曲》5卷,又有《楊夫人樂府》,但其中多與楊慎《陶情樂府》所收者相混。近人將兩人之作合編為《楊升庵夫婦散曲》,風格纏綿悲切,有“曲中李易安”之譽。

    蜀中有四大才女:卓文君、薛濤、花蕊夫人、黃娥。

  她博通經史,擅制詞典的才名為藝林傳頌。丈夫狀元郎楊慎對自己妻子的才學嘆賞之極而致于崇拜,稱黃娥為“女洙泗(女孔子),閨鄒魯(女孟子),故毛語(女毛公)”。



 

李師師

    李師師,北宋末年色藝雙絕的名伎,其事跡多見于野史,筆記小說。據傳曾深受宋徽宗喜愛,并受宋朝著名詞人周邦彥的垂青,更傳說曾與《水滸傳》中的宋江有染,由此可見,其事跡頗具傳奇色彩,也間接證明了李師師的才情容貌非常人能及。李師師早年艷滿京城,在仕子官宦人物中頗有聲名,她與宋徽宗的故事也傳為一時佳話,而宋徽宗被擄,北宋亡后李師師的下落也成為了千古之謎。

 







梁紅玉

    梁紅玉(1102-1135) ,漢族。建炎三年,在平定苗傅叛亂中立下殊勛,一夜奔馳數百里召韓世忠入衛平叛。因此被封為安國夫人和護國夫人。后多次隨夫出征。在建炎四年長江阻擊戰中親執桴鼓,和韓世忠共同指揮作戰,將入侵的金軍阻擊在長江南岸達48天之久。從此名震天下。后獨領一軍與韓世忠轉戰各地,多次擊敗金軍。紹興五年隨夫出鎮楚州,“披荊棘以立軍府,與士卒同力役,親織薄以為屋?!迸c金軍,偽齊鎮淮軍戰與山陽等地。農歷八月二十六遇伏遭到金軍圍攻,力盡傷重落馬而死。終年三十三歲。金人感其忠勇,將其遺體示眾后送回,朝廷聞訊大加吊唁。1151年,韓世忠病逝。夫婦合葬于蘇州靈巖山下。)





  《絕命辭》

  修短有數兮,不足較也。

  生而如夢兮,死者覺也。

  先吾親而歸兮,慚予之失孝也。

  心凄凄而不能已兮,是則可悼也。

  明代的官女大都出自京城門庭清白的小戶人家,一旦被選入宮,就意味著從此與家人生死永不得見,而且明初的宮廷沿襲了元代慘烈的人殉制度,官女郭愛被勒令為明宣宗殉葬時入宮僅20天,《絕命辭》是臨終時所作,字字血淚與父母訣別,寫罷擲筆于地,伸頸于繩中,大呼:“娘,吾去!娘,吾去……”話音未落,就被太監踢開墊腳的木床,自此后魂消影絕與父母陰陽兩隔。這件事和《絕命辭》見于《朝鮮李朝世宗實錄》。

  歷代帝王為一己之私,廣蓄美女,幽閉后宮,不見天日的高墻深院,不知白白葬送了多少女子的青春、幸福和生命。

  如有來世,她們該期望是嫁在一個平凡的人家,上有父母在堂,下有兒女繞膝,縱有才情,也心甘情愿在妻職母職中漸漸磨滅,在一菜一蔬、一晝一夜里延續人間煙火的愛,一天一天、年華老去……

  然上窮碧落下黃泉,此生已了。



馬皇后

馬皇后,名秀英(1327年一1382年)安徽宿州人。她,是仁慈、善良、儉樸、愛民的一代賢后;她敢于在明太祖施行暴政時進行勸諫,保全了許多忠臣良將的性命;她善待后宮嬪妃,不為娘家謀私利開創了明朝后宮和外戚不干政的風氣。她就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結發妻子馬秀英??馬皇后。本書通過梳理各類零散史料,圍繞馬皇后及其身邊相關的人與事,勾勒出一位個性鮮明的皇后形象。

 



 

柳如是

柳如是(1618-1664 年) 本姓楊,名愛;改姓柳(一說原姓柳),名隱 (一說隱雯。據陳寅恪《柳如是別傳》載:“至若隱遁之意,則當日名媛,頗喜取以為別號。如黃皆令之 ‘離隱’,張宛仙之 ‘香隱’,皆是例證。蓋其時社會風氣所致……即于名字別號一端,亦可窺見社會風習與時代地域人事之關系?!?字靡蕪,后改名是,字如是。又以佛典中有 “如是我聞”之語而號 “我聞居士”;與錢謙益 (字牧齋,世稱虞山先生,常熟人。明朝官至禮部右侍郎。降清后,托官數月,病獄而已。)結縭后,錢取柳姓郡望,稱河東君,另寓“美人”。

  柳如是幼年不幸,身世不清(初生地有浙江嘉興與江蘇吳江等說,撲朔迷離,今殊難考據。至于柳如是何故淪落風塵,有周采泉臆測“歹徒所掠”說,并無實據)。幼年賣與盛澤歸家院名妓徐佛家為養女,受徐教養。明崇禎四年辛未14歲時,有吳江故相周道登買于勾欄。初為周府婦人侍婢,得周老夫人歡心,后周道登強索為妾,未及一年,因周府群妾加害,幾被處死,周老夫人阻而逐出周府,賣于娼家。明崇禎五年壬申(公元1632年)柳如是流落松江,改舊名,自號“影憐”,表濁世自憐意。在松江與復社、幾社、東林黨人交往,常著儒服男裝,文與諸人縱談時勢、和詩唱歌。錢謙益答應以正妻之禮迎柳如是過門。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東林領袖、常熟錢謙益與柳如是結縭,居絳云樓,讀書論詩相對甚歡。傳為一時佳話。明亡,柳勸錢殉節,錢推托不允,如是奮身投入荷花池,身殉未遂。錢降清后遭忌被逐回鄉,郁郁而死。錢氏家族乘機逼索柳如是,河東君投繯自盡,得年四十又六。

  河東君擅近體七言,分題步韻。書法得虞世南、褚遂良筆法。流落青樓,才氣稱秦淮八艷之首。











董小宛

董小宛,明末“秦淮八艷”(亦稱“金陵八絕”)之一。名與字均因仰慕李白而起。她聰明靈秀、神姿艷發、窈窕嬋娟,為秦淮舊院第一流人物。崇禎十五年春,小宛從黃山歸來,母親去世,自己又受田弘遇搶奪佳麗的驚嚇,患了重病,閉門不出。辟疆到時小宛已奄奄一息。小宛支撐著起身,牽著他的手說:“我十八天來昏沉沉如在夢中。今天一見到君,便覺神怡氣旺?!彼愿兰胰司咿k酒菜,與辟疆在床前對飲。









 

 

 

 

李香君

又名李香,南京人,為秣陵教坊名妓,秦淮八艷之一。自孔尚任的《桃花扇》于1699年問世后,李香君遂聞名于世。李香君與復社領袖侯方域交往,嫁與侯作妾。侯曾應允為被復社名士揭露和攻擊而窘困的閹黨阮大鋮排解,香君嚴辭讓侯公子拒絕。阮又強逼香君嫁給漕撫田仰作妾,香君以死抗爭,血濺桃花扇,此時正值馬、阮大捕東林黨人,侯等被捕入獄,香君也被阮選送入宮。清軍南下之后,侯方域降順了清朝,香君之下落,眾說紛紜。









陳圓圓

   陳圓圓本姓邢,名沅,字畹芬。明未清初蘇州名妓。在民間流傳最廣的傳聞,莫過于陳圓圓、吳三桂和李自成之間的糾纏,“沖冠一怒為紅顏”講述的就是這段傳聞。陳圓圓母親早亡,從姨父姓陳。能歌善舞,色藝冠時,時稱“江南八艷”之一。崇禎時外戚周奎欲給皇帝尋求美女,以解上憂,后來田畹將陳圓圓獻給崇禎。其時戰亂頻仍,崇禎無心逸樂。陳圓圓又回到田府,后被吳三桂納為妾。相傳李自成攻破北京,手下劉宗敏擄走陳圓圓,吳三桂遂引清軍入關。詩人吳梅村為她作《圓圓曲》:“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



















董鄂妃

    孝獻皇后(1639 -1660年)董鄂氏18歲入宮。世祖對其眷之特厚,寵冠后宮。順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立為賢妃。十二月,進為皇貴妃,行冊立禮,破格頒詔大赦,其父亦進為三等伯。次年,董鄂氏生皇四子,僅三月夭折,未命名,封榮親王。

  董鄂氏于順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卒。世祖哀痛至極,親制行狀悼念。追謚為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后。康熙二年(1663年)六月,合葬清東陵的孝陵。









孝莊太后

   

孝莊文皇后,(1613年3月28日-1688年1月27日),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蒙古科爾沁部(在今通遼)貝勒寨桑之次女。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之妃,孝端文皇后的侄女,順治帝愛新覺羅·福臨的生母。是史上有名的賢后,一生培育、輔佐順治、康熙兩代君主,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海蘭珠

清太宗皇太極后宮中有五位后妃,包括孝端后和后來的孝莊文皇后等,個個都是艷麗超群的美貌佳人,皇太極沒有一個不喜愛的,然而最受寵愛的莫過于宸妃了。

  

孝莊秘史之海蘭珠

宸妃,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蒙古名字叫Harjol,哈日珠拉,漢譯海蘭珠,生于約萬歷37年(1609年),她是孝莊的親姐姐,比孝莊大4歲。海蘭珠嫁給皇太極的時候已經26歲,比孝莊晚嫁皇太極9年。

  她在歷史上極其受寵,可是關于她26歲之前的敘述,翻遍所有史料,卻是無可查證。也就是說,她26歲前是空白的,沒人知道這個極受皇太極寵愛的女人在過去26年都干了些什么事。

  《清入關前內國史院滿文檔案》記載:“天聰八年(1634年)十月十六日??茽柷卟繛蹩松坪榕_吉率諸臣送妹至。汗偕諸福晉迎至,設大宴納之為福晉?!?/p>

  這就是Harjol最早出現的相關記錄了,民國時期修撰的《清史稿》里也有提到。 天聰八年(1634年),其兄吳克善親送海蘭珠到盛京,與皇太極成婚。當時海蘭珠已26歲,雖然已過妙齡,然而更加豐滿成熟,嬌艷動人,因而倍受皇太極的寵愛,以賢淑文靜著稱。

  崇德元年,皇太極以古代名妃常用的封號,封海蘭珠為“宸妃”。以《詩經》中像征愛情的詩句:“關關睢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將宸妃居住的寢宮命名為“關睢宮”。宸妃的地位在五宮中位居第二。僅次于其姑母孝端文皇后。

  崇德二年,宸妃生下皇八子,皇太極欣喜若狂,很快就決定立這個嬰兒為皇位繼承人,大宴群臣,還頒發了大清朝第一道大赦令。無奈此子福薄命短,來到人世間剛兩年,尚未來得及命名就夭亡了。

  愛子的死,給皇太極和宸妃以沉重的精神打擊。宸妃所遭到的打擊尤重,整日郁郁寡歡,終于憂悶成病。

  1641年宸妃彌留之際,皇太極正在松山戰場上指揮作戰。他得知宸妃病危的消息后,置緊張戰事于不顧,立即兼程趕回盛京。

  當他進入關睢宮時,宸妃已駕返瑤池了,終年33歲,正是風華之年。皇太極悲慟欲絕,寢食俱廢,乃至昏死過去,經緊急搶救,才漸漸蘇醒過來。

  為表示對愛妃的悼念,皇太極為宸妃舉行了隆重的喪禮,賜謚號為敏惠恭和元妃,這是清代妃子謚號中字數最多的。

  自從失去宸妃,他朝夕悲痛,飲食頓減,身體每況愈下,還昏迷過去,“言語無緒”。后來,諸王大臣請他去到蒲河射獵,借以消愁解悶。不想,路過宸妃墓,觸景傷情,又引得他大哭一場。

 宸妃死后不到兩年,皇太極也命歸九泉了。

 皇太極對宸妃這種真情篤意,在歷朝皇帝中都是少見的。

 宸妃死后火化,初暫安于盛京地載門外五里的墓地?;侍珮O葬入昭陵之后,宸妃也被遷葬到昭陵妃園寢內。

 海蘭珠前26年的軼事在正史中無任何記載,對她的事件始于嫁于皇太極之時,她死后兩年皇太極駕崩。





賀雙卿

    賀雙卿(1713~1736年),清代康熙、雍正或乾隆年間人,江蘇金壇人氏,初名卿卿,一名莊青,字秋碧,為家中第二個女兒,故名雙卿。雙卿自幼天資聰穎,靈慧超人,七歲時就開始獨自一人跑到離家不遠的書館聽先生講課,十余歲就做得一手精巧的女紅。長到二八歲時,容貌秀美絕倫,令人“驚為神女”。

    賀雙卿是我國歷史上最有天賦、最具才華的女詞人,后人尊其為“清代第一女詞人”,又稱“清代李清照”。賀雙卿不僅詩才冠絕當時,其出身之貧寒、身世之悲涼亦世所罕見,自古紅顏多薄命,懨懨無語向東風。雙卿悲慘的人生遭際使她的詞感情凄怨愁苦,纏綿悱惻,格調含蓄細膩,意旨幽深,風格哀婉凄惻,感人肺腑。詩詞內容多為自傷其悲慘命運,讀來催人淚下。清末詞家黃燮清評曰:“雙卿詞如小兒女,噥噥絮絮,訴說家常,見見聞聞,思思想想,曲曲寫來,頭頭是道。作者不以為詞,而閱者亦忘其為詞。而情真語質,直接三百篇之旨,豈非天籟?豈非奇才?乃其所遇之窮,為古才媛所未有,每誦一過,不知涕之何從也。”。清人丁紹儀在《聽秋館詞話》中寫道:“雙卿生有夙慧,嫁給金壇周姓樵子,家無紙筆,所為詩詞悉蘆葉寫之。”清代陳廷焯撰《白雨齋詞話》評曰:“西青散記,載綃山女子雙卿詞十二闋。雙卿負絕世才,秉絕代姿,為農家婦。姑惡夫暴,勞瘁以死。生平所為詩詞,不愿留墨跡,每以粉筆書蘆葉上,以粉易脫,葉易敗也。其旨幽深窈曲,怨而不怒,古今逸品也。其旨幽深窈曲,怨而不怒,古今逸品也。日用細故,信手拈來,都成異彩。"



吳藻

一、[清](一七九九―一八六二)女。字蘋香,自號玉岑子,仁和(今杭州)。人。幼而好學,長則肆力于詞,又精繪事,嘗寫飲酒讀騷圖。自制樂府,名曰喬影,吳中好事者

吳藻

被之管弦,一時傳唱。后移家南湖,顏其室曰香南雪北廬,自畫小影作男子裝,托名名謝絮才,殆不無天壞王郎之感。

作品

  其父與夫皆業賈,兩家無一讀書人,而獨呈翹秀。卒年六十四。著有香南雪北廬集、花簾書屋詩、花簾詞、讀騷圖曲。《藝林》、《杭州府志》、《西泠閨詠》、《兩般秋雨庵隨筆》、《清代閨閣詩人徵略》、《畫錄識余》.

 



沈婉

沈宛字御蟬,浙江烏程人,適納蘭性德,著有《選夢詞》,《眾香詞》錄其五首詞。電視劇《煙花三月》里由高圓圓飾演沈宛。

納蘭性德的好友在江南為他介紹了一位富有詩詞才華的名妓沈宛。作為烏程才女,沈宛曾有出色的詞作《選夢詞》刊行于世,為納蘭性德欣賞重看。也許是對尋覓知己的渴望與憐惜。兩人有情有意,遂結金蘭之好。關于這方面是有文化背景的。

  納蘭性德接沈宛于京城,在德勝門內置房安頓。由于沈的身份和血統,她不能名正言順地進入明府。他們就保持著沒有名份的關系,過著情人式的生活。從沈宛的詩詞中,看得出他們心靈之間有著一種相知互憐的內在聯系。但好景不長,半年后,納蘭性德突然去世,留下孤獨無靠的她和納蘭性德的遺腹子。沈宛含淚返回江南,以詞作撫慰她心中的傷痛。天公不作美,有情人終不成眷屬,留下一段讓人嘆息、讓人辛酸,淚水淹沒歡樂的風流憾事。也許是一段風流債之緣故,這個遺腹子被生下來。光陰荏苒,歲月蹉跎。據說在這個叫富森的遺腹子七十歲時,被乾隆邀上太上皇所設的“千叟宴”。孽海情天,業債消盡。

 

香妃

    在乾隆皇帝的40多個后妃中,有一位維吾爾族女子,她就是聞名遐邇的香妃。其實香妃是否遍體生香,根本無從考證。但乾隆帝只有一個維吾爾族妃子卻是史實,她就是容妃。容妃(1734年10月11日-1788年5月24日),霍卓氏(又作和卓氏),維吾爾族人。生于雍正十三年九月十五日,阿里和卓之女。清高宗時為和貴人、容嬪、容妃。乾隆五十三年(1788)四月十九日卒,享年55歲。乾隆五十三年(1788)九月二十五日入葬清東陵之裕陵妃園寢。

 















珍妃

恪順皇貴妃(1876年—1900年)他他拉氏,滿洲鑲紅旗人,人們一般習慣按她曾獲封的珍妃來稱呼她。清朝光緒皇帝的側妃,也是最為受寵的妃子,生于光緒二年二月初三為禮部左侍郎長敘之女。

  

珍妃和光緒

光緒十四年(1888年)10月初五慈禧太后選定其弟,副都統桂祥的女兒葉赫那拉氏為光緒帝之后,同時封珍妃與她的姐姐瑾妃為嬪,時瑾嬪15歲,珍嬪13歲。光緒二十年,兩人同時晉封為妃。珍妃其祖父乃陜甘總督裕泰,其父長敘曾任戶部右侍郎,其伯父長善乃廣州將軍,珍妃與其姊瑾妃自幼隨長善在廣州長大。珍妃10歲那年,長善卸任廣州將軍,她與姊姊隨同北返北京。 1889年,珍妃兩姊妹被入選宮中,13歲的她被封為珍嬪,15歲的姐姐封為瑾嬪,嬪為九等宮女序列中的第六等,直至光緒二十年甲午春(1894年),因慈禧太后七旬萬壽加恩得晉嬪為妃,前面還有皇后、皇貴妃、貴妃三個等級。光緒26年(1900年)8月初,八國聯軍集結兵力進攻北京,慈禧太后挾持光緒帝慌忙出逃。[行前,命太監將幽禁于北三所壽藥房中的珍妃喚出,推入位于慈寧宮后貞順門的井中淹死。當時,珍妃年僅25歲。

  珍妃入宮時,照片技術已傳入中國。但在當時,相機被認為是污巧之物,會取人魂魄,致使人損壽。而珍妃卻能接受照相術,成為清宮后妃中,照相最早者。但從故宮博物院,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珍藏的大量照片和底片來看,數量最多的是慈禧太后,其次是光緒帝后隆裕,光緒帝妃瑾妃,再就是溥儀幼年及遜位后留居后三宮時期的照片,這當中獨不見光緒和珍妃的照片。

  珍妃遇害后的第2年,慈禧,光緒帝由西安返京,命人將珍妃尸撈,追封為珍貴妃,初葬恩濟莊。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存的清宮檔案中有下述記載:“光緒二十七年七月初四,貞妃安葬在恩濟莊,過過營地一座”。在追封珍妃為珍貴妃的諭旨中,曾有“上年京師之變,倉猝之中,珍妃扈從不及,即于宮中殉難,洵屬書烈可嘉,恩著追贈貴妃位號,以是褒恤”。將“珍”寫成“貞”,大概有以示崇敬之意。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古代美女100強
歷史上最有名的100個女人
中國歷史上值得記取的100個奇女子
中國古代名女知多少(才女、美女、名妓)
搜狐名圈歷史百花
歷史上你需要知道的一百個奇女子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沙洋县| 荔波县| 靖西县| 武鸣县| 江源县| 靖宇县| 富阳市| 栖霞市| 政和县| 分宜县| 增城市| 茌平县| 瓦房店市| 凤山市| 馆陶县| 盈江县| 苏州市| 运城市| 石屏县| 阜南县| 延庆县| 靖宇县| 惠安县| 广西| 正安县| 石景山区| 南川市| 杭锦后旗| 花莲县| 奉化市| 会同县| 元阳县| 定襄县| 商水县| 甘洛县| 平昌县| 西城区| 湾仔区| 阜阳市| 分宜县| 林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