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篇文章介紹的“中文功夫”,一級級進(jìn)階,看到最后,堪稱神級!
相信讀完之后,你一定會感嘆:
中文,一定、確定、以及肯定,就是這地球上最偉大的語言!
之前朋友圈廣為流傳過一篇文章,講的是一首英文詩翻譯成不同版本的中文后,產(chǎn)生的無盡美感!我們來先來復(fù)習(xí)一下。(記憶深刻的朋友,也可以跳過這段,直接看后面)
英文原詩:
You say that you love rain,
but you open your umbrella when it rains...
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sun,
but you find a shadow spot when the sun shines...
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wind,
But you close your windows when wind blows...
This is why I am afraid;
You say that you love me too...
普通翻譯版:
你說你喜歡雨
但是下雨的時候你卻撐開了傘
你說你喜歡陽光
但當(dāng)陽光播撒的時候
你卻躲在陰涼之地
你說你喜歡風(fēng)
但清風(fēng)撲面的時候
你卻關(guān)上了窗戶
我害怕你對我也是如此之愛
文藝版:
你說煙雨微芒,蘭亭遠(yuǎn)望;
后來輕攬婆娑,深遮霓裳。
你說春光爛漫,綠袖紅香;
后來內(nèi)掩西樓,靜立卿旁。
你說軟風(fēng)輕拂,醉臥思量;
后來緊掩門窗,漫帳成殤。
你說情絲柔腸,如何相忘;
我卻眼波微轉(zhuǎn),兀自成霜。
詩經(jīng)版:
子言慕雨,啟傘避之。
子言好陽,尋蔭拒之。
子言喜風(fēng),闔戶離之。
子言偕老,吾所畏之。
離騷版:
君樂雨兮啟傘枝,
君樂晝兮林蔽日,
君樂風(fēng)兮欄帳起,
君樂吾兮吾心噬。
五言詩版:
戀雨偏打傘,愛陽卻遮涼。
風(fēng)來掩窗扉,葉公驚龍王。
片言只語短,相思繾倦長。
郎君說愛我,不敢細(xì)思量。
七言絕句版:
戀雨卻怕繡衣濕,喜日偏向樹下倚。
欲風(fēng)總把綺窗關(guān),叫奴如何心付伊。
七律壓軸版:
江南三月雨微茫,羅傘疊煙濕幽香。
夏日微醺正可人,卻傍佳木趁蔭涼。
霜風(fēng)清和更初霽,輕蹙蛾眉鎖朱窗。
憐卿一片相思意,猶恐流年拆鴛鴦。
當(dāng)時有沒有被震撼到?
然而,那只是現(xiàn)代中國人的作品,和真正的古代文字大師比起來,大概只能算入門!
這次,我們從古代的“回文詩”著眼,看看中國古人是怎么把文字游戲玩到了神的級別!
那么,什么是“回文詩”呢?百聞不如一見,先來看一首吧~
廣東高州縣觀山寺壁上刻有一首詩:
悠悠綠水傍林偎,
日落觀山四望回。
幽林古寺孤明月,
冷井寒泉碧映臺。
鷗飛滿浦漁舟泛,
鶴伴閑亭仙客來。
游徑踏花煙上走,
流溪遠(yuǎn)棹一篷開。
開篷一棹遠(yuǎn)溪流,
走上煙花踏徑游。
來客仙亭閑伴鶴,
泛舟漁浦滿飛鷗。
臺映碧泉寒井冷,
月明孤寺古林幽。
回望四山觀落日,
偎林傍水綠悠悠。
這就是一首典型的“回文詩”。
回文詩,顧名思義,就是能夠回還往復(fù),正讀倒讀都能成章句的詩篇。
這種詩的形式變化無窮,非常活潑,能上下顛倒讀,能順讀倒讀,能斜讀,能交互讀。
只要循著規(guī)律讀,都能讀成優(yōu)美的詩篇。
歷史上最早的“回文詩”,是西晉初年的《盤中詩》,作者是一位女性:蘇伯玉妻。
傳說,蘇伯玉外出做官,久不歸家。他的妻子獨(dú)居長安,就作了這首《盤中詩》傾訴思念之情。她把這首詩寫在盤子上,從中央起句,讀的時候回環(huán)盤旋,所以稱為“盤中詩”。
自西晉以來,歷代詩家爭相仿效,在回文詩的創(chuàng)作上各擅勝場,名領(lǐng)風(fēng)騷。
如庚信、白居易、王安石、蘇軾、黃庭堅、秦觀、高啟、湯顯祖等,均有回文詩傳世。
經(jīng)過歷代詩人的開發(fā)與創(chuàng)新,回文詩出現(xiàn)了千姿百態(tài)的形式:有連環(huán)回文體、藏頭拆字體、疊字回文體、借字回文體、詩詞雙回文體等等。
摘抄幾首,先領(lǐng)略一番回文詩的神奇吧~
蘇東坡與蘇小妹的《賞花》——回環(huán)詩
六月的一天下午,蘇小妹和長兄蘇東坡正蕩舟湖上,欣賞那無邊景致,忽然有人呈上蘇小妹丈夫秦少游捎來的一封書信。
打開一看,原來是一首別出心裁的回環(huán)詩:
靜思伊久阻歸期,
久阻歸期憶別離;
憶別離時聞漏轉(zhuǎn),
時聞漏轉(zhuǎn)靜思伊。
采蓮人在綠楊津,
在綠楊津一闋新;
一闋新歌聲漱玉,
歌聲漱玉采蓮人。
賞花歸去馬如飛,
去馬如飛酒力微;
酒力微醒時已暮,
醒時已暮賞花歸。
哈哈哈,果然不愧是吃過東坡肘子的人!
一家三個才子才女,隨隨便便就能把回環(huán)詩玩成這樣!
宋代李禺有回文詩《兩相思》
正讀為《思妻詩》:
枯眼望遙山隔水,
往來曾見幾心知?
壺空怕酌一杯酒,
筆下難成和韻詩。
途路阻人離別久,
訊音無雁寄回遲。
孤燈夜守長寥寂,
夫憶妻兮父憶兒。
兒憶父兮妻憶夫,
寂寥長守夜燈孤。
遲回寄雁無音訊,
久別離人阻路途。
詩韻和成難下筆,
酒杯一酌怕空壺。
知心幾見曾往來,
水隔山遙望眼枯。
而清代詩人李旸的這首《春閨》,妙在整首詩每一句都是ABCDCBA這樣的中心輻射結(jié)構(gòu)。
□○☆●☆○□,哈哈,這樣更直觀點,大家感受一下:
垂簾畫閣畫簾垂,
誰系懷思懷系誰?
影弄花枝花弄影,
絲牽柳線柳牽絲。
臉波橫淚橫波臉,
眉黛濃愁濃黛眉。
永夜寒燈寒夜永,
期歸夢還夢歸期。
鶯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香蓮碧水動風(fēng)涼夏日長,
秋江楚雁宿沙洲淺水流,
紅爐透炭炙寒風(fēng)御隆冬。
初看這一首詩,只不過是四句分別寫了四季山水時景,并不出奇。
然而當(dāng)拆開重新排列組合之后……差點驚到喘不過氣來!!
太牛了!每一句,都埋了四個“360度大回環(huán)”!什么叫“婉轉(zhuǎn)”?估計現(xiàn)在有點明白了……
春景詩(鶯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鶯啼岸柳弄春晴,
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
晴春弄柳岸啼鶯。
香蓮碧水動風(fēng)涼,
水動風(fēng)涼夏日長。
長日夏涼風(fēng)動水,
涼風(fēng)動水碧蓮香。
秋江楚雁宿沙洲,
雁宿沙洲淺水流。
流水淺洲沙宿雁,
洲沙宿雁楚江秋。
紅爐透炭炙寒風(fēng),
炭炙寒風(fēng)御隆冬。
冬隆御風(fēng)寒炙炭,
風(fēng)寒炙炭透爐紅。
而回文詩中,最令人嘆為觀止,堪稱驚天地泣鬼神的一篇,便是大名鼎鼎的《璇璣圖》。
它的作者,也是一位女子。與創(chuàng)作《盤中詩》的蘇伯玉妻一樣,這位女子也是身為人妻,也是為情所困,所以寄情于詩!
她,就是前秦時期的絕世才女——蘇惠。
傳說蘇惠的丈夫竇滔是當(dāng)時的一個官員,因外調(diào)離家,在異地工作時納了一妾。這令身為原配,而且滿腹才情的蘇惠醋海翻波,完全無法搞好與丈夫和小妾的關(guān)系。
在蘇惠21歲時,竇滔又一次被派往外地任職,并將小妾帶在身邊。對此蘇惠極為不滿,拒絕與夫君一同前往。這一舉動使竇滔與蘇惠之間的感情關(guān)系落入冰點,隨后竇滔斷絕了與蘇惠的聯(lián)系。
然而蘇惠心中還是放不下丈夫,獨(dú)守空房的蘇惠,將對丈夫的漫長思念之情寄托在自小的愛好——詩詞歌賦上,轉(zhuǎn)眼間就寫出了幾百篇詩章。
蘇惠將詩篇進(jìn)行了絕妙的編排,并用五色絲線,在八寸見方的錦緞上繡下了句句回文的兩百余首詩詞。
這些文字,無論正讀、反讀、縱橫反復(fù),都可以是一篇詩章。堪稱是一篇巧奪天工的名作
這片錦繡,就是《璇璣圖》
于是蘇惠的家人將《璇璣圖》輾轉(zhuǎn)送至竇滔手中。
看到妻子詩文的竇滔深受震撼,最終決定將小妾送回關(guān)中,派出精心修飾的禮車,將蘇氏接回襄陽,兩人恩愛如初。
蘇蕙的“璇璣圖”轟動了那個混亂的時代,大家爭相傳抄,試以句讀,解析詩體,然而能懂的人寥若晨星。
“璇璣圖”流傳到后世,又不知令多少文人雅士傷透了腦筋。
一代女皇武則天,就“璇璣圖”著意推求,得詩二百余首。
宋代高僧起宗,將其分解為十圖,得詩三千七百五十二首。
明代學(xué)者康萬民,苦研一生,撰下《“璇璣圖”讀法》一書,說明原圖的字跡分為五色,用以區(qū)別三、五、七言詩體,后來傳抄者都用墨書,無法分辨其體,給解讀造成困難。他研究出了一套完整的閱讀方法,分為正讀、反讀、起頭讀、逐步退一字讀、倒數(shù)逐步退一字讀、橫讀、斜讀、四角讀、中間輻射讀、角讀、相向讀、相反讀等十二種讀法,可得五言、六言、七言詩四千二百零六首;每一首詩均悱惻幽怨,一往情深,真情流露,令人為之動顏。
這八百四十一個字排成的“文字方陣”,竟然能衍化出數(shù)以千計的各種詩體的詩來,讀法更是千奇百怪!今天我們要想徹底讀懂,縱使花上幾年工夫,也不是人人能做到的!
這里僅選擇2首從“璇璣圖”中整理出來的詩,管窺一斑吧:
1.
蘇作興感昭恨神,
辜罪天離間舊新。
霜冰齋潔志清純,
望誰思想懷所親!
這首詩正讀、反讀皆可,是一位被“新人”取代的“舊婦”唱出的幽怨和不平,但對于遠(yuǎn)方的夫君她依然懷著“霜冰”般純潔的一片真情。
傷慘懷慕增憂心,
堂空惟思詠和音。
藏摧悲聲發(fā)曲秦,
商弦激楚流清琴。
同樣是正讀、反讀皆可,描述了滿懷悲思的人兒,獨(dú)自坐在空寂的堂上撫琴,琴聲時而嗚咽如泉,時而激越如風(fēng),傾訴著撫琴人翻卷漲落的心聲。
它實在是中國文字深奧、古奇、優(yōu)美與藝術(shù)化的最佳詮釋!堪稱中文功夫中,神級的存在!
此處PS一下:作回文詩的鼻祖就是女子,歷代回文詩佳作也不乏女性,這回文詩成就巔峰的,竟然也是女子!看來女人玩起文字游戲來,絕對是碾壓男性的啊!奉勸各位男同胞,還是不要和女人們做口舌之爭了,因為,反正你也爭不過O(∩_∩)O
如今,我們的中文隨著網(wǎng)絡(luò)化,正在高速演進(jìn),許多網(wǎng)絡(luò)流行語,也非常生動活潑,風(fēng)靡一時成為大家的口頭禪。
然而,暮然回首才發(fā)現(xiàn),我們和古人玩文字的段位比起來,就像一個剛學(xué)會撒尿和泥巴玩的小孩,面對一個鬼斧神工的雕刻大師,哈哈哈,判若云泥啊!
不過,我們畢竟是中文的繼承者,這真是太幸運(yùn)了!
老祖宗留下的幾千個方塊字,每個都是瑰寶!說真的,玩一輩子根本不夠~
下輩子,就算只為了玩中文,也還要再做一次中國人!
搜索關(guān)注:“輕滋慢養(yǎng)qingzimanyang”微信公眾號及“輕滋慢養(yǎng)”頭條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