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紙貴的故事:洛陽紙貴出自《晉書·文苑·左思傳》:“于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
洛陽紙貴的意思,我國古代
成語,原指洛陽之紙,一時求多于供,貨缺而貴。后喻作品為世所重,風行一時,流傳甚廣,常用此語。
“洛陽紙貴”,拿“紙”說事,其意義,卻與“紙”無關。
這樣看來,前不久,有關電視新聞中把某地的宣紙生產,因原料不多,反以稀為貴而使價格提高、收入增加的情況,標以“量少成就洛陽紙貴”的題目,就是不明其內涵意義的、望文生義的一種亂用了。
“洛陽紙貴”這個成語,也與其字面的意思不怎么相干,而是另有一番意義的:
晉朝的左思,是人們很熟悉的文學家。他才思敏捷,很受后代學者的稱道。但是,當初他舉家遷到洛陽,擬定撰寫《三都賦》的時候,并沒有被人看重。像陸機這位以《文賦》而著稱的大家吧,他甚至口出狂言,說什么那“賦”“就是寫出來,也只能拿來蓋酒壇子”。然而,工夫不負有心人,筆耕十年,左思終于實現了初衷。那洋洋灑灑的作品不但贏得了名士皇甫謐的好評,欣然為之作序,而且還有中書著作郎張載和中書郎劉逵分別進行了注疏。
司空張華讀了此作,更稱贊它簡直可以與班固和張衡之作相媲美,說是可以“使讀之者,盡而有餘,久而更新”。
這一下,《三都賦》身價倍增,竟引得富家子弟搶購紙張,“爭相傳寫”,以至于形成“洛陽為之紙貴”之勢!
從此,每當某部,或某人的作品受讀者歡迎而暢銷的時候,大家就往往都用“寫得太好了,難怪會‘洛陽紙貴’”等類似的話予以贊揚。
“紙貴”,只是個現象,而“作品優秀且廣為流傳或傳誦”,才是其作為漢語固定詞組的真正內涵意義。
因此,清代的國子監學正楊掌生(別署“蕊珠舊史”)所著《京塵雜錄·丁年玉筍志》,在稱頌同代前人小鐵篴(音zhú)道人的作品時,就有所謂“于是,傳寫《看花記》者,幾有洛陽紙貴之嘆”的贊語。這里的“洛陽紙貴”,是說小鐵篴道人的作品《看花記》寫得好,得以廣為傳頌。再比如,著名詩人柯巖所寫的《我們這支隊伍》這篇文章里,也有關于“自古以來,詩人唱和,贈友明志,嘗有洛陽紙貴”的敘述,那意思同樣是指“唱和”以“贈友”的佳作風行其時。
總之,“洛陽紙貴”,并不是在說“紙價昂貴”。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閱讀推薦:
鴻雁傳書的典故 成語鴻雁傳書中的幾則美好故事成語故事坐懷不亂 柳下惠是真君子還是偽小人?成語故事奇貨可居 呂不韋奇貨可居的成功之路圍魏救趙的典故 成語故事圍魏救趙中的孫龐斗智乘龍快婿的典故 成語故事乘龍快婿的主人公是誰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