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家政群”閑聊的時候,看到他們聊到最多的就是養老問題。
阿姨A表示:現在保姆特別難找,尤其照顧癡呆癥老人,有錢也難找。
阿姨B表示:老年癡呆最難護理,隨時跑丟,隨時闖禍,屬于高危行業,有選擇的保姆都不愿意干這個。
阿姨C表示:護理類本就缺人,普通老人尚難找全職保姆,做久了容易抑郁。
隨后一位阿姨說到自己年前的一個訂單情況。
“年前接了一個養老陪護的單。老人患有多年的阿爾茲海默癥,因為孩子們出國的出國,工作的工作,無暇分身去照顧,所以兩年前老人被送到了養老院。子女們一兩個月去探望一次,趕上忙起來,可能半年才去一次,老人根本就已經不認識孩子們了。
去年兒子回國了,這才把老人接回來了,說要請阿姨在家照顧,也是為盡一片孝心。就這樣,年前面試完就直接上戶了。”
看到這,也并沒有太稀奇的,但隨后阿姨說起了現在的待遇,讓朝九晚五周末雙休的我也不禁瞠目結舌...
在戶上的工資相比于現在的白領們,絲毫不遜色,每周可以周日一到兩天,如果不休,雇主還會把當日的工資補給阿姨;像買菜、做飯、收拾家務這樣的事情有專職的保姆來負責,阿姨只管照顧好老人的日常起居護理即可;過年返鄉時,阿姨可以根據車票底單來跟雇主報銷;逢年過節都會準備好紅包額外給到阿姨。
據家政公司的培訓老師說,即便是這樣的待遇,雇主還生怕家里留不住阿姨,因為為失能老人找一個合適的護理人員實在是比登天還難。
本以為是偶然情況,但一位業內人士透露,現在住院最難的,不是三甲醫院,而是長期照護的病床,這個資源嚴重短缺。通常,老年癡呆癥患者到達后期,都是重度失能老人。所以,居家養老越來越成為關注的焦點,尤其是失能老人護理。
沒錯,這就是養老陪護人員的待遇和需求情況。
到底有多少失能人口也沒有官方統計數據,廣泛被引用的是全國老齡辦在2016年“第四次我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報告中提到的數據:2016年,全國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致4063萬人,占老年人口的18.3%。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這句話在越來越多的家庭中變為現實。而這一現象的出現不外乎兩個原因:
去養老院,這是大多數失能家庭的第一想法,但現實中卻很難實現。從2017年統計結果來看,我國至少有1000萬失能老人需要長期照護床位,最保守估計急需的服務床位數是565萬張,但目前還不到130萬張。
沒法送失能老人去養老院,就只能請護理人員,但這一條卻更難實現。
央廣網消息,按國際慣例,每3位老人需要1名護理人員,以我國4000萬失能老人為基數測算,護理人員需求約在1000萬人。當前,護理服務人員隊伍匱乏,養老護理人員持證上崗的不到10%。
在現實中,撇開普通家庭難找護理人員的問題,連專業機構也難找護理人員!據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2015年對上海民辦養老機構所做的調查顯示,有92%的民辦養老院遭遇招工難題。在濟南的一家養老院,負責人表示,10個護工承擔著60多個老人的護理工作,因為工作性質的關系,很難招到人。
養老護理的現狀,也成為每個人迫切關注的現實問題。
而要解決養老問題中的最大痛點,首先離不開的還是“政策”二字!
經常關注新聞的人一定會對2019年開年以來,從上到下頻繁出臺的關于養老問題的政策印象深刻。
如此密集的政策出臺,可謂前所未有。這表示,國家已經高度重視養老問題!而從地方來看,作為一線城市的北上廣深,也在快馬加鞭地起到示范作用。
另一個便是市場的促進,相比于前幾年,最近兩年市場上留存下來的養老陪護人員也逐漸增多。
面對龐大的市場需要,養老陪護薪資也水漲船高,很多退休人員呢紛紛轉戰家政市場。
數據顯示,全省養老機構專業護理人才目前有3萬人。到2030年左右,全省老年人口比例將超30%,養老服務崗位將達80萬個以上。可以預期,專業護理人才缺口在未來幾年內會越來越大。
作為養老問題中最艱難的部分,“失能老人護理問題”已經成為了關乎人性、財力、能力等多重因素疊加的復雜問題。
當然,政策的扶持,市場的需求,也給剛剛入門的家政阿姨帶來了一個難得的「就業契機」,通過專業化的培訓,滿足當下中國家庭的現實需求。
畢竟,養老問題,是我們每個人終其一生,必須要面對的一個問題。
文章來源:家政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