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通道阻滯劑(CCB)亦稱為鈣拮抗劑,可以選擇性地阻滯鈣離子經鈣通道進入細胞內,從而降低細胞內鈣離子濃度,引起各組織系統的平滑肌松弛,減輕各器官系統因缺血造成的細胞毒性作用,目前已被廣泛地用于治療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
一、單藥應用與聯合治療方案推薦
1. 單藥治療
(1)CCB可松弛血管平滑肌、擴張血管。故此類藥物幾乎適用于所有類型的高血壓患者,降壓效果明確,血壓控制達標率較高。
(2)CCB對代謝無不良影響,更適用于糖尿病及代謝綜合征患者的降壓治療。
2. 聯合治療
臨床主要推薦應用的以CCB為基礎的優化聯合治療方案包括以下幾類。
(1)二氫吡啶類CCB(D-CCB)+ACEI/ARB
D-CCB通過擴張血管達到降壓目的,ACEI/ARB通過抑制血管收縮、醛固酮釋放等發揮降壓作用,兩類藥物具有協同降壓作用。臨床試驗證實ACEI+CCB聯合和ARB+CCB聯合的療效幾乎無差別。
由于CCB有抗心絞痛作用, ACEI/ARB有抑制心肌重構、減少蛋白尿作用,所以這一聯合方案適用于心梗后仍存在心絞痛、糖尿病腎病且有蛋白尿的患者。更重要的是,這一聯合方案對血糖和脂質代謝無不良影響。
(2)二氫吡啶類CCB+噻嗪類利尿劑
兩藥均可通過排鈉利尿、擴張外周血管降低血壓,理論上不宜聯用。但有研究顯示,CCB聯用利尿劑可顯著降低心梗和腦卒中的發生風險,說明這兩類降壓藥聯用可保護心血管。同時,長期使用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和時效性,對于老年人來說是較好的選擇。
(3)二氫吡啶類CCB+β受體阻滯劑
β受體阻滯劑可減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而D-CCB可舒張血管,兩藥合用療效互補,可產生疊加的降壓效果。CCB可抵消β受體阻滯劑引起外周血管阻力的增加,而β受體阻滯劑則可抵消CCB引起的交感神經興奮,是高血壓伴冠心病患者的最佳聯用方案。
表1. 常用的CCB類藥物
二、臨床用藥注意事項
(1)CCB通過擴張血管降低血壓,短、中效CCB在擴張血管的同時,由于血壓下降的速度快,會出現反射性交感激活、心率加快及心肌收縮力增強,使血流動力學波動并抵抗其降壓作用,故CCB應盡量使用長效制劑,以達到平穩、持久、有效降壓,同時不良反應小,患者耐受性好、依從性高。
(2)維拉帕米與地爾硫卓均有明顯的負性肌力作用,應避免用于左室收縮功能不全的高血壓患者。
(3)非二氫吡啶類CCB有明顯的負性傳導作用,合并心臟房室傳導功能障礙或病竇綜合征的高血壓患者應慎用。同時,非二氫吡啶類CCB與β受體阻滯劑聯合使用可誘發或加重緩慢性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
三、長期應用的不良反應
1. 體位性低血壓
在臨床工作中,單獨使用CCB后發生體位性低血壓的概率小,主要發生在與其他降血壓藥聯合使用時,且多發于老年患者。
2. 心動過速
服用CCB后出現反射性交感神經系統激活,從而導致心率增快。
3. 頭痛、顏面潮紅、多尿
藥物的擴血管作用所致,隨者用藥時間延長,此類癥狀可以減輕或消失。若患者癥狀明顯或不耐受,可換用另一類的降壓藥。
4. 便秘
藥物影響腸道平滑肌鈣離子的運轉所致,是CCB比較常見的副作用。用藥期間宜多食蔬菜、富含纖維素的食物以減輕癥狀,嚴重時可換用其他藥物。
5. 脛前、踝部水腫
脛前、踝部水腫是使用CCB的常見副作用。臨床發現與利尿劑合用時可以減輕或消除水腫,少數嚴重者應改服其他降壓藥。
6. 心動過緩或傳導阻滯
多見于非二氫吡啶類CCB。常在與β受體阻滯劑合用或患者存在基礎的竇房結、房室結功能障礙時發生,一旦出現此類情況應停用或減少用藥劑量。
7. 抑制心肌收縮力
多見于非二氫吡啶類CCB。由于CCB對心衰的療效不肯定,故普遍認為心衰患者不推薦使用任何CCB,除非患者存在難以控制的高血壓。
8. 皮疹和過敏反應
該副反應發生率很低,一旦出現應立即停藥。
因此,對因下藥、對證治療,選擇合適的CCB治療方案,重視不良反應,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