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案
五一假期,回去跟爺爺出診,將一病案記錄如下:
男,24歲,2019年4月19日初診,自述尿頻,尿意明顯,稍活動尿意加重,腰酸(其余癥狀不詳,初診我未跟診)。
處方:
人參10g、黨參30g、炙黃芪30g、茯苓30g、菟絲子30g、女貞子30g、沙苑子30g、炒白術20g、白芍20g、當歸20g、柴胡20g、石韋20g、桑螵蛸15g、棗皮30g、木通10g、益智仁15g、澤瀉30g、車前子30g、芡實30g、金櫻子30g、炙甘草10g、炒山梔10g、豆豉15g、覆盆子15g。5劑
4月24日二診,自述尿頻、尿意明顯的癥狀沒有明顯緩解,腰酸明顯好轉,嚴重耳鳴(其余癥狀不詳,二診我未跟診)。
處方:
人參10g、黨參30g、炙黃芪30g、炒白術30g、茯苓20g、女貞子30g、沙苑子30g、桑螵蛸20g、棗皮30g、白芍20g、當歸20g、柴胡15g、肉桂10g、益智仁20g、芡實30g、金櫻子30g、磁石40g(先)、菖蒲15g、骨碎補30g、葛根30g、蟬衣10g、炙甘草10g、半夏30g、陳皮20g。7劑
5月3日三診,尿頻復診,自述耳鳴、腰酸癥狀消失,尿頻次數及尿意無明顯好轉(晚上起夜十幾次,白天十幾次,一天三十多次,但是爺爺說他前后所述常有矛盾),持續一年半左右,各處診治無效。常悲傷欲哭,喪失生活信心。小便頻量大,大便正常(后來服藥期間再去問,又說長期不正常)。現述昨日一天視物模糊(就好像隔著兩層透明打包盒后的視野)。
思考
已服藥12劑,多為補腎健脾,收斂固澀之法,雖尺脈沉弱甚,確有腎虛表現,但除腰酸耳鳴癥狀消失,尿頻主癥未見明顯減輕,故仍須另求他法。當即分享給一位師兄請教,建議:
1.藥多性雜,力不專;
2.磁石40g使整個方氣機往下走了,升提不起來,對尿頻的癥狀不利反害。考慮到本人腎氣本身就虛,更是承受不住;
3.可以考慮發汗的方法,汗出使水液另有出路,小便自然就少,后期再用補益收斂的藥;或者五苓散思路化氣解表。
參考病案
尿頻一證,臨床比較常見,但大多醫者多宗腎司二便之理,治療大都以名方縮泉丸(烏藥、山藥、益智仁)為基本方法,然后佐以金櫻子、芡實、補骨脂等補腎收斂之藥,或六味地黃之劑,時效時不效,此為未得辨證之法故也。今人閱讀前人總結的醫案,雖不完全,但可開醫者眼界,不必動輒補腎填精也。
尿頻—寒邪外束,肺氣失宣案
張琪醫案:曾治一少婦,小便頻數夜間尤甚,一夜十余次,色清,尿檢全陰,腎功亦正常,服補腎溫陽益氣固澀之品皆無效。來門診求治,除尿頻數外,周身疼痛,腰脊背緊束感畏寒,舌白脈浮,結合前法無效分析為外邪束表,太陽經脈不利。膀胱與腎為表里,腎陽衰微,膀胱氣化失司故小便頻數,宜宣肺溫腎陽佐以固攝法。麻黃10g,細辛5g,附子片15g,桑螵蛸20g,益智仁20g,龍骨20g,牡蠣20g,甘草10g。服上方6劑,尿頻大減,夜間減為3次,全身舒適畏寒亦減,繼用上方調治服10余劑而愈。
原按:用宣肺溫腎陽固攝法治小便頻數或遺尿不禁取效,我用麻黃附子細辛湯與桑螵蛸散聯合用之,麻黃直入足太陽膀胱及手太陰肺經。以宣通陽氣,附子溫腎助陽,壯命火,腎陽衰非附子不足以溫助腎陽,肺氣不宣非麻黃不足以宣肺氣,肺為水之上源,外合皮毛,功能宣發肅降,通調水道,如寒邪外束,肺氣失宣,水液不得輸布,下注膀胱,故小便頻數。麻黃、附子一宣通肺氣,一溫陽散寒,肺腎合治再加用固攝之桑螵蛸散,故小便頻可愈。
復案
爺爺先給病人扎了一根手針,夜尿穴(見下圖),調節神經性尿頻,留針兩小時,囑期間喝兩杯一次性杯子的水,在門口等著,記錄去小便的次數(平常病人自己飲水少,不敢喝)。
兩小時后病人自述尿意減輕,期間小便一次,量少。再去仔細問診,自述有寒戰,怕冷也怕熱(望診我是覺得他有一點齒顫寒戰,但是當天溫度不高,我們都穿外套他穿短袖不冷),另有后脖發緊的太陽經脈不利證,自述出汗少。
舌淡,苔白膩根部帶微黃,右尺脈有冷感,應手即覺微冷,且沉弱,脾脈稍弱,右寸脈弱。
處方:
麻黃10g、炮附子15g、細辛6g、桑螵蛸15g、棗皮30g、肉桂10g、益智仁20g、澤瀉30g、豬苓20g、茯苓30g、炒白術30g、炙甘草10g、烏藥10g、香附10g。3劑
此方取意麻黃附子細辛湯合縮泉丸、五苓散,培土制水,溫陽解表,固攝腎氣。縮泉丸收斂固攝不讓出,然后溫腎陽宣肺,水液自然多從汗解。
后續:自述有嚴重過敏性鼻炎史,結合悲傷欲哭的癥狀,可知為肺氣不宣。上一年冬天有單或雙下肢冷史,腿寒一整夜,穿襪子蓋被子不減;大便三天一次,便稀似黃泥巴,以前便秘,最長十天一行。
5月4日自述3日晚上一頓藥后,晚7點至早6點小便三次,無發熱汗出,只是頭痛眼睛痛,尿意減輕,胃口不佳進食稍反胃,囑喝熱稀粥(考慮頭痛眼睛痛是附子細辛量稍大)。早6點到12點小便6-7次,尿急明顯緩解,肛上及左上腹部很辣很燒的感覺。
三服藥后,自述服藥期間晚10點到早上5點起夜1-2次,服藥前5-6次,停藥后3-4次,白天同小便次數減少,尿意仍有,尿量減少。服藥后鼻子不通氣,但眼睛格外好,無視物模糊(自述有先天性白內障?未見任何報告,考慮是附子細辛帶來的郁熱未透發出去,所以左側痛,鼻子不通氣)。
總結:問診要細致,可能病人所述前后矛盾,一定要多問幾遍,抓住主要矛盾及主訴,患者的話不能全信,要有自己的判斷思考,要四診合參,辨清寒熱。
疑惑
1.尿頻嚴重1年半,常常一天三十來次,胃口不佳,但白白胖胖精神抖擻,還做體力工作,肌肉結實是否有些不符。
2.是否為神經性尿頻也無從得知,不過當天扎針效果很好,吃藥前尿頻已有好轉。
3.取意發汗給水液另外的出路,可是患者述服藥期間未有汗出,尿量仍有明顯減少。
殷師評
尿頻證繁,見癥頗雜,若論辨證,總歸太陽少陰。
太陽病者,寒水內閉,液不歸經,在經在腑,總以開法為要,麻桂劑及五苓劑為常用方,使積水或從外發,或從下走。
在少陰者,或交心腎以通水火,或溫下元以助氣化,總宜腎氣復元,決瀆歸舊。
太陽與少陰相表里,是以辨證施治恒相關聯,如開太陽可助少陰,麻附細辛湯之寓意焉。
是證亦關少陽厥陰,若肝經郁滯,相火內燔,上灼心陰,下汲腎水,厥陰失展,宗筋不和者,臨證并非少數。
故凡見尿頻,不可一味責之腎氣不收,而妄用滋補收澀,反致水氣失化,演成痼疾。
是案病者舌胖苔中膩,脈關尺沉弱,辨為寒水失化當屬合理。病久心煩,耳鳴視矇,亦有相火上攻,以致心腎失交之征。后方以麻附細辛湯開太陽溫少陰,五苓散化濕濁運三焦,當為正治。又加縮泉以溫澀,意當不妥,大開之下,用澀反佐?抑或總有“尿頻”思維,不澀則不能收尿意?腎氣之失固,當助腎為要,可加益腎之品,如生地、棗皮(山萸肉)等,合前藥,則有六味、八味之意,補瀉兼營也。
愚意前方可加黃連5g,合肉桂,成交泰之意,降上浮之陽以助溫下元,既可清相火,又可監制全方之過熱。
另:用發汗利尿藥并非一定多汗多尿,使津液歸經,水氣復舊,未汗未尿正是效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