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是小兒常見的肺系疾病,以咳嗽為主。咳以聲言,嗽以痰名,有聲有痰謂之咳嗽。西醫學的氣管炎、支氣管炎屬于本病的范疇。
診斷要點
1、常見于感冒后,臨床以咳嗽、咯痰為主要表現。
2、X線胸片檢查無異常或者提示肺紋理增粗。
3、外感咳嗽一般起病急,病程短,伴發熱、鼻塞、流清鼻涕等外感表證。
其病因病機
1、病因:外邪侵犯皮毛、口鼻,肺衛受邪,肺失宣降,肺氣上逆發為咳嗽。
2、病機:一般而言,咳嗽病位在肺,肺失宣肅導致咳嗽。除肺以外和脾功能最為密切,“脾為生痰之源”,若脾胃功能失調,運化水液能力下降,水濕就會內盛,痰飲內停,上犯于肺,肺失宣肅而成咳嗽亦多。
3、除肺脾以外,小兒咳嗽還有夾痰、夾食的特點。
《幼幼集成》:凡有聲無痰謂之咳,肺氣傷也;有痰無聲謂之嗽,脾濕動也;有痰有聲謂之咳嗽,初傷于肺,繼動脾濕也。…但因痰而嗽者,痰為重,主治在脾;因咳而動痰者,咳為重,主治在肺。
咳嗽分型
1
風寒咳嗽
鼻寒,噴嚏,流清涕,咳嗽,痰鳴,口不干渴,舌苔薄白。
2
風熱咳嗽
輕證:鼻塞,流涕,噴嚏,咳不甚,熱不高,口微渴,苔薄白或微黃,脈浮微數。
重證:咳嗽劇烈,喘促身熱或兼有表證,流清涕,噴嚏,里熱熾盛者鼻孔紅或爛,口干尿黃,舌紅苔黃。
3
痰熱咳嗽
痰甚于熱:咳嗽痰多,喉間痰鳴,氣緊,咽紅,舌質微紅,苔白或微黃有津。
熱甚于痰:咳嗽不甚,痰少黃稠,咔吐不利,口干喜飲,大便偏干,小便黃,舌偉紅,苔薄黃。
4
濕熱咳嗽
咳痰不利,痰黃稠,舌苔白黃膩或兼發熱,口干不欲飲,飲亦不多,小便短黃。
5
燥熱咳嗽
咽干喉癢,干咳無痰,或痰少而粘,咳嗽,飲水后可暫時緩解,繼而復咳,唇舌紅干,舌苔薄黃乏津。
治療原則
1、總的原則:宣肅肺氣,佐以疏風解表。
2、兼夾辨治:有寒的散寒、有熱的清熱、有燥的潤燥、有痰的化痰、脾虛的健脾、食積的消食。
在本次課程中,李正茂老師還談到很多他治療小兒外感咳嗽的一些經驗用方、經驗用藥,以及在臨床當中面對這些風寒、風熱、痰熱、濕熱、燥熱證型時應該怎樣加減用藥才能取得較好療效。
最后還分享了他平時給小兒家屬交待的日常調護方法,相信會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