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統領蜀漢十幾年,幾乎每一個關卡、峽谷、險隘都會布置防守人員,此后鄧艾偷襲陰平,在絕壁頂端就遇到過廢棄的營寨,當時鄧艾就感慨,若是早幾年來攻,他會死得很燦爛。你覺得司馬懿就不懂得這個道理么?就算諸葛亮死后,蜀國內訌,可是兵將建制還是完整的,命令傳達還是行之有效的,到時候,只要所有谷口收縮防守,司馬懿就算有百萬騎兵,也只能夠哀嘆,畢竟中原子弟的命,也是命啊,攻蜀都拼光了,等吳賴摘果子?
第一個原因:魏明帝怕司馬懿做大,不讓司馬懿攻蜀。史書記載司馬懿在諸葛亮死后想要一鼓作氣攻打下蜀國,但是卻被魏明帝給叫了回來。魏明帝為何會叫停司馬懿的計劃,因為魏明帝知道諸葛亮死后,蜀國人心不穩,司馬懿很可能一舉拿下蜀國,他怕司馬懿在拿到滅國戰爭勝利的功勞后做大,脫離了他的掌控。
第二個原因,司馬懿怕被鳥盡弓藏。司馬懿在之后一直沒有機會帶兵攻打過蜀國,這里面有魏明帝提防他的原因,也有他自己本身就不想帶兵攻打蜀國的原因,通過魏明帝之前叫停他的動作上,司馬懿看出了魏明帝對他的不信任,所以他要做的是蟄伏,而不是跳出來消滅蜀國,然后再被卸磨殺驢、鳥盡弓藏。
司馬懿忙于平定遼東公孫淵,沒有經歷發動滅蜀戰爭。在諸葛亮去世以后,割據遼東的公孫淵自立為燕王,并向吳國稱臣,挑釁魏國。此時,曹魏派司馬懿進軍遼東,討伐公孫淵。他經過艱苦卓絕的征戰,殺死公孫淵父子,終于平定遼東。此后,困擾魏國數十年的隱患徹底消除。演義中云:
“公孫淵父子對面受戳。司馬懿遂勒兵來取襄平。未及到城下時,胡遵早引兵入城。城中人民焚香拜迎,魏兵盡皆入城。懿坐于衙上,將公孫淵宗族并同謀官僚人等,俱殺之,計首級七十余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