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是可以預防的。癌癥的預防要從心理、環境、膳食、衛生等多方面綜合入手。其中,膳食因素在癌癥的預防和治療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來自流行病學的研究資料表明,近40%左右的惡性腫瘤的發生和發展與膳食因素有關,其中包括食管癌、胃癌、肝癌、腸癌、乳腺癌、膀胱癌和肺癌等;而在四十多種營養素中,可能影響癌癥發生的包括脂肪、維生素、蛋白質、微量元素、膳食纖維等。
膳食因素對癌癥的影響是一把“雙刃劍”:既可能起到預防或延遲癌癥發生與發展的“正”性作用,也可能起導致癌癥發生或加速其惡化的“負”性作用。正負之間的轉向取決于以下三個方面:飲食習慣;營養素攝入的多少以及營養素之間是否平衡。
平衡膳食:“防癌”的前提
何謂“營養”,何謂“合理膳食”,不少人在認識上仍有誤區。任何單調的飲食模式或不良的偏食習慣都會造成某些營養在體內過剩而另一些營養素過少,導致機體營養失衡。這種失衡的惡果之一,就是促使癌癥的發生和發展。因此,對很多人而言,防癌的前提在于樹立“平衡膳食”的觀念,并用這一觀念指導日常飲食行為。
何謂“平衡膳食”?簡單地說,平衡膳食可歸納為六個字:“全面、均衡、適度”,其中包含了6個主要原則:①調配得當;②品種多樣;③產熱營養素(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之間的比例合理;④非產熱營養素與產熱營養素之間相互協調;⑤無機鹽之間相互協調;⑥營養素組成成分間相互協調。就是使食物中所含各種營養素之間的比例適當,并使數量充足的各類食物間處于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避免營養過剩或營養缺乏的不良后果。
高脂肪:結腸癌的“催化劑”
所謂膳食纖維是指植物中那些不能被人體小腸中消化酶水解而直接進入大腸的成分。眾多的證據表明,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能顯著降低結腸癌的發病率。其原因可能是膳食纖維有較強的吸水性,可增加糞便的體積,使糞便成形,利于排便。這樣既可縮短糞便在腸道內的停留時間,減少致癌物質與腸壁的接觸,降低腸道中致癌物質的濃度,從而減少發生結腸癌的危險。此外,有研究表明,增加可溶性膳食纖維的攝入還可能減少動物性脂肪和膽固醇的吸收,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結腸癌發病的機會。因此,營養學家建議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包括魔芋、大豆及其制品、新鮮蔬菜和水果、藻類等,并在維持主食量不變的前提下,用部分粗糧替代細糧。
預防癌癥的膳食指南
(4)努力減少任何致癌物對食物的污染至最低;(5)盡量識別食物中的致突變物,試驗其致癌性,并減少其含量至最低;(6) 如飲酒,宜適量。
這些建議會隨著人們對膳食與腫瘤關系的認識的逐步深入而更趨完善。我們有理由相信,運用包括膳食干預在內的綜合手段將使人類最終達到戰勝癌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