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新小說”的名字開始于反對者昂里奧那篇著名的文章《新小說:論阿蘭·羅伯-格里耶的 〈嫉妒〉和娜塔莉·薩洛特的〈向性〉》(1957),以及隨后羅伯-格里耶解釋新小說的 《為了一種新小說》的發表,在此之前,羅伯-格里耶和娜塔莉·薩洛特等人已經開始了一種新的小說寫作方式的嘗試,他們反對19世紀巴爾扎克式的現實主義,轉而用一種更為“客觀”的方法寫作。不過“新小說”并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文學流派,只能算作對一些有相似處的作家的歸類,很多時候布托和杜拉斯也被歸入其中。對于“新小說”的闡釋,羅伯-格里耶是其中說話最多的一位,很多文章可以在國內出版的 《快照集 為了一種新小說》中找到。
午夜出版社被視作法國“新小說”的根據地,它創立于二戰時,已有差不多60年的歷史,是一間規模很小的出版社,不過在文學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首先是新小說,其次是貝克特和西蒙獲得諾貝爾獎,還有人們熟悉的杜拉斯的《情人》。從文學的意義上來說,午夜出版社的書保險而又富有冒險性:因為這些優秀的年輕作家還不為人所知。午夜出版社社長熱羅姆·蘭東在其中起了關鍵的作用,他敢于發表那些出版界無人問津的新人的作品,而大多在“午夜”出版過作品的作家也都同這間出版社保持了長期的合作關系。
“午夜文叢”
現在可以在書店里找到的羅伯-格里耶的書,大概包括由陳侗魯毅工作室策劃、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午夜文叢”系列,其中包括 《重現的鏡子》、《羅伯-格里耶作品選集》三卷、《快照集 為了一種新小說》和《反復》。《羅伯-格里耶作品選集》中收錄的作品甚多,既有小說《弒君者》、《在迷宮里》等,也有《不朽的女人》這樣的電影小說,以及《重現的鏡子》、《昂熱麗克或迷醉》、《科蘭克的最后日子》三個“傳奇故事”。此外譯林出版社在2007年7月出版了他的小說《橡皮》、《窺視者》、《嫉妒》以及《去年在馬里安巴》的電影腳本。
“午夜文叢”開始于1997年,之前陳侗魯毅工作室還策劃了另外一套“藝術與文化譯叢”,由湖北美術出版社出版,其中收錄的大多是午夜出版社的版本。“午夜文叢”是湖南文藝出版社與法國午夜出版社之間的一項較為持久的合作項目,由午夜出版社社長熱羅姆·蘭東和湖南文藝出版社社長曾果偉共同擔任顧問。“午夜文叢”收錄的既有像羅伯-格里耶和克洛德·西蒙這樣老一代的新小說作家的作品,也出版了貝克特的選集和杜拉斯的作品,以及更年輕的作家如讓·艾什諾茲的《我走了》、《格林威治子午線》、《高大的金發女郎》,以及讓-菲利普·圖森的《浴室 先生 照相機》和《逃跑》這樣的作品。“午夜文叢”也不僅僅同新小說有關,蘇珊·桑塔格的 《論攝影》,吉爾·德勒茲的《什么是哲學?》等與文學、藝術、哲學、影像有關的書也陸續出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