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音樂是人類靈魂的避難所|一場感動百萬人的直播


內容來源:2020年3月7日,由更新學堂和高山大學聯合出品的《科學公益直播》012期。

分享嘉賓:周海宏,前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音樂美學家、音樂心理學、教育學家。

備注:筆記俠作為出品方,經講者審閱授權發布。

高級筆記達人 | 柯洲 田晴 杜躍

責任編輯 | 姚蘭

第  4605  篇深度好文:10533字 | 18分鐘閱讀

《科學公益直播》12期

高山大學.筆記俠.更新學堂聯合出品

筆記俠CEO柯洲推薦:

俠友,你好。我們都受困在一個空間里,讓人格外地渴望自由。

為了給精神減壓,我們有幸請到前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周海宏教授,辦了一場打破常規的耳朵與心靈盛宴:線上音樂會。

當晚全網100萬以上人次聆聽。

那晚是愉悅的一晚,不孤獨,不寂寞。有家人帶著孩子,隨音樂起舞了。

不信,你聽……

(友情提示:歡迎打開音量或戴上耳機,走進音樂的世界。以下為直播內容整理,請享用。)

疫情期間能夠有這樣一個機會跟大家分享音樂,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我分享的主題是:享受音樂,音樂讓生活更美好。

一、“聽懂”音樂,只需要回歸你的本能

很多朋友之所以不去聽音樂,就是覺得聽不懂。其實,不懂音樂這件事,古已有之。

大家都知道,古代高山流水知音難覓的故事。春秋戰國時期,善琴者俞伯牙在彈琴的時候,來了一個樵夫(砍柴人)鐘子期。鐘子期聽到琴音,就說“洋洋兮若江河”。

接著俞伯牙要表現高山,鐘子期聽到馬上就說“峨峨兮若泰山”。不管俞伯牙彈什么,鐘子期都能聽出來,兩個人就成了好朋友。

但是不久,鐘子期就去世了。鐘子期一死,不管俞伯牙彈什么,別人全都聽不出來,他傷心至極,就把琴摔了,并發誓終生不再彈琴。既然沒人能夠聽懂我的音樂,我還為誰演奏呢?

這給后世留下了一段千古知音難覓的佳話。成語“高山流水”以及“知音”一詞也來源于此。


這個故事從表面上看是在告訴我們,音樂當中有各種各樣的表現,如果你聽不出來,就說明你不懂音樂,說明你缺少音樂細胞、沒有音樂修養。總而言之是你的問題。

其實我告訴大家,這是純屬觀念的障礙!感受音樂的美是人與生俱來的能力。我們之所以不懂音樂,其實是受了不良觀念的影響。我來給大家看段小孩的視頻,看完之后我們再來談我們對于音樂審美上,自己有什么問題。


欣賞音樂需要本能!感受音樂,最基本的情緒反應,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

實際上你會發現孩子是從來沒有這種障礙的。那么我們這種障礙是怎么形成的?人的所有能力都是隨著成長、教育提升的。可是我們的音樂能力呢?

我們孩子上學以后,學校的音樂課是怎么教的?時代背景、作者生平、創作背景、哪個主題……講的都是理性知識。

記得一個中學老師跟我講,給小孩放《野蜂飛舞》,孩子們說什么的都有——警察抓小偷、自行車、追逐賽、賽馬……老師卻說“全錯”!必須答野蜂飛舞。這樣的一種教育,其實是背離了音樂最基本的美學品質。
野蜂飛舞 群星 - 不朽經典 美好的旋律
美學品質是什么呢?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感受純聽覺的美,是最重要的欣賞方式;音樂是情緒的藝術,體驗那種無可名狀、難以言傳的純情緒感受,正是音樂最重要的欣賞方式。



大家所謂的聽不懂音樂,其實是因為,你在用文學化和美術化的方式欣賞音樂藝術;用視覺性的、語言性的內容,感受音樂藝術。

我想告訴大家,就是因為這個觀念的障礙,使得我們不能夠享受音樂。只要捅破這層觀念的障礙,只要我們每個人回到本能,回到天性,你就會發現,其實音樂是那么直截了當的感染我們。對音樂的美,我們是那么的敏感。

二、音樂理解沒有標準答案

當你放棄了用文學化、美術化的方式來解說音樂,當你放縱自然的音樂天性時,你就能夠激活自己頭腦當中各種各樣關于音樂的感受,展開你自己的聯想。這時候有人會問,我要理解錯了怎么辦?

我真是特別感慨,標準答案思維滲透到每一個領域,就連音樂這樣一門最自由的藝術,居然也蒙上了標準答案的陰影。

我今天想告訴大家的是:音樂理解沒有標準答案。


這是我們音樂圈里人人都知道的事實。同一個作品,不同的演奏家,他們處理都不一樣,理解都不同。請大家想想,如果要是連演奏都不同,聽眾的理解怎么可能相同?

如果我們看到兩個偉大的藝術家,一個人這樣理解,一個人那樣理解,你如何用對錯來衡量?


所以其實我覺得標準答案思維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

音樂是最自由的藝術。

我為什么這樣說?

大家想想,美術,是在規定的場景下展開的聯想;文學,是在語言表述的范圍內展開的聯想。

而音樂本身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審美屬性:一是沒有視覺性,他不提供視覺的信息,所以在每個人的頭腦當中都可以展開自己無邊界的聯想;二是沒有語言邏輯,它的基本材料不是語言符號,不遵循語言和邏輯的運算規則,因此你可以天馬行空、任意馳騁。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感受純聽覺的美。繪畫是視覺的藝術,美食是味覺的藝術,每種藝術都有純感官層面上的愉悅,都有它純感性的價值,讓我們生活更美好的作用。體驗純聽覺的美,正是音樂的欣賞方式。

所以我認為:只要你愛聽音樂,就是真正懂音樂的人。

到了這里,我想請大家記住兩個口號:

第一個口號:“音樂何須懂”。我這個口號已經被很多人知道了。這個口號背后的學理考量是非常深的,大家如果有興趣的話,請大家看我的博士論文《音樂與其表現的世界》(本篇論文曾獲“全國百篇優博獎”)。

第二個口號:“音樂理解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都可以在連接的作用下,自由地展開自己的聯想。音樂是想象的藝術。我博士論文研究的是一種心理學的現象,叫聯覺。聯覺是一個感覺器官受到刺激發生反應的現象。我在做實驗的時候選了音樂成人、非音樂成人、音樂兒童和非音樂兒童4組做聯覺實驗,最后沒有差異。

音樂理解是一個超文化的,一種人的本能的、神經層面的規律。我們看文獻,你會發現古代對音樂的描述詞和現在的感覺是一樣的,外國人和中國人是一樣的。

音樂是想象的藝術,展開自己的想象,在欣賞音樂過程當中,你有你自己的體驗,有自己的理解,這就是真正的理解了音樂。


我希望在座各位從此以后開始輕輕松松的踏上音樂欣賞之旅。
 
三、音樂是最佳的情緒管理工具

1.音樂能夠直接改變我們的心理環境
Silver Bamboo Dean Evenson - Tao of Healing

越是外部環境惡劣,音樂的意義就越會凸顯。

幸福是所有感覺器官愉悅的一種組成。其實我也特別想請大家去想一想,幸福是怎么構成的?過去咱們房子四白落地也能過,遮風避雨就行了。現在不行,要裝修。裝修改善了視覺環境,我們的幸福指數提升。過去穿羊毛,現在穿羊絨和真絲,改善了我們的觸覺環境,幸福指數又提升了。還有香水和香氛,改善了我們的嗅覺環境。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提升,所有感覺器官幸福指數都提升了,只有一個感覺器官幸福指數是下降的——聽覺。噪音越來越多、越來越強,離我們越來越近。所以我一直想告訴大家,其實提升聽覺幸福指數空間最大,相對來講最容易,最便宜。

現在獲得音樂也變得非常容易了,但是很多人不去欣賞,真的是太遺憾了。音樂不僅僅是聽覺的藝術,人各種各樣的感覺器官最終會還原為情緒感受。所有的環境最終會影響心理環境,所以音樂能夠直接改變我們的心理環境。

所以我經常講,我們生活在一個很難控制的自然環境下,如果你不能控制外部環境,你完全可以控制自己的心理環境。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門藝術能夠像音樂這樣如此直接了當,從本能層面上、神經層面上,影響我們的情緒,其他藝術都很難做到這一點。

美術很偉大,但是美術是靜態的,它缺少時間的過程,而人的情緒、情感是在實踐中展開鋪陳。

文學很偉大,但是文學需要閱讀、理解、想象。對于那樣一種瞬間稍縱即逝的情緒變化來講,文學來的太慢。

特別是我覺得音樂它能夠填充我們整個空間,而這個空間被填充的過程,正是我們心里被填充的過程。

2.音樂能夠激發創造力

Clarinet Concerto in a Major, K. 622: II. Adagio (From 'Out of Africa') Gerald Pachinger;Kurt Prestel;Gerda Hartmann;Richard Brünner - 50 Best Classics in the Movies
一個人要想有創造力,有兩個條件:

第一是自由的天性;

第二是多元感性經驗,大量感性經驗的積累。

我覺得多元音樂文化很重要。這是一個更大的話題,一方面我們可以有不同的情緒類型,另一方面,我們可以有感性經驗的多樣性。
 
我給家長們一個建議:小孩從小要聽世界各地的音樂,音樂的多樣性導致孩子感性經驗的多樣性。感性經驗的多樣性是創造力的前提,是想象力的基礎。


大家可能也發現了我們很多朋友是很矜持、不茍言笑,笑不露齒,少年老成。我覺得這些褒義詞來形容我們的孩子特別可怕。

如果一個民族要想有創造力的話,自由的天性、鮮活的生命的狀態是非常重要的。

3.在某些工作情景下可以聽音樂
J.S. Bach: Sonata No.2 in E flat major, BWV 1031 - For Flute and Harp - 2. Siciliano Irena Grafenauer;Maria Graf - Bach, J.S.: Sonatas & Partitas for flute & harp

很多家長發現孩子寫作業時聽音樂,問我是不是有問題。

其實我告訴大家,這是一個注意分配的問題。音樂占據人的注意力是非常小的。實際上音樂有兩個:一個會占據你的注意力;另一個會減緩你的疲勞,提高你工作效率,延長高效率工作的時間。



所以當你不需要全神貫注工作時,音樂會讓你放松,讓你保持高效率。但如果你需要全神貫注,實際上你也聽不見音樂。

有一個心理實驗,兩組司機開車。一組不聽音樂,一組開車聽著優美的音樂。檢測司機在突發事件當中的反應速度。結果證明,有音樂伴隨下的司機反應更快。


所以大家記住,低智力投入工作,并需要高反應速度的時候,有音樂效率會更高。孩子成天做那些機械的、重復性的工作,完全可以聽音樂。

4.音樂是靈魂的避難所
Unterm sternenbannen Heinrich Achleitner - German imperial music, Vol. 2
為什么我經常勸大家去接觸經典音樂呢?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經典音樂情緒類型特別復雜,特別多。輕音樂、流行歌也挺好,但是這類音樂比較輕松明快,不能讓人安靜。

經典音樂能夠讓你靜下來。而且流行音樂往往都有一個打擊樂,打擊樂給你帶來肢體的律動,但是卻不合你心靈的那種流動。蹦迪是一種方式,宣泄你生命的能量。

經典音樂才能讓你大腦真正的放開,讓你所有的事情都慢下來。

青主是中國的一個音樂美學家,上個世紀40年代的時候特別活躍,他有兩本小冊子,一個叫《音樂通論》,一個叫《樂畫》。在他小冊子里面有兩句話已經成了我經常說的話,一句是“音樂是人類靈魂的避難所”,另一句是“音樂是上界的語言”
Violin Concerto No 1 In G Minor Op26: Adagio Isaac Stern - Plays Brahms & Bruch

很多朋友現在已經到了需要精神減壓的程度。音樂是最佳的精神減壓的辦法——沒有之一。



有一個學科叫音樂治療,是用音樂來解決人的心理問題,音樂治療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學科,有很多操作規程。

有的人說,你在什么狀態聽什么音樂,比如說你得了什么病,聽什么音樂,這是非常不科學的。音樂通過影響人的情緒影響人的行為,通過影響人的情緒影響健康,但音樂不能直接作用于任何具體的疾病。

我覺得過于夸大音樂的作用,適得其反,我希望大家以更加理性的、科學的態度來對待音樂的作用。
Cha-Cha-Chá Los Gofiones - Grandes éxitos

音樂治療是一門科學,我們可以通過音樂來喚醒他童年的傷痛,再通過音樂進入他的記憶深層,在催眠術的幫助下,療愈他內心深處童年的創傷,這都是可以做到的。但是我特別想說的是,這是一個專業,是需要專業技術訓練的,大家要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音樂。

四、給大家的幾點建議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音樂能夠讓生活更美好,不能享受音樂的人生是遺憾的人生。培養熱愛藝術的國民,我們共同努力掃除陰霾。

我致力于音樂教育,特別開始致力于幼兒音樂教育,我給家長朋友一些具體建議。

第一,每個孩子一生至少要學一件樂器。

Unterm sternenbannen Heinrich Achleitner - German imperial music, Vol. 2

英國父母鼓勵孩子會兩件樂器。不接受音樂教育是人生的遺憾。我們家長現在讓孩子要學習樂器,但出現的情況是,很多孩子學了一門技術,恨了一門藝術,這個太遺憾了。

我花了9年時間做了一套書《琴童家長必修課》,談了學琴的方方面面的問題,當當網有賣。如果你的孩子已經開始學習,我建議你從第5集開始。如果還沒有學習,你可以從第1集開始讀。這個書非常厚,但是很容易讀。它能夠讓孩子真正實現我們音樂教育的目標。

因為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學習的根本目的是通過學習熱愛音樂,通過音樂,越熱愛藝術,凡是偏離了路線圖的,都是錯的。

第二,每個人都應該學習識五線譜。

不識字就是沒文化,不識五線譜就是音盲。

第三,每個家庭每季度至少聽一次現場的音樂會。

前段時間我見到一個企業家,夫妻都是金融投資成功人士,父母都是211、985名校畢業,一家6口人,過去5年來沒有聽過一次音樂會,這是非常遺憾的一件事情,中國的精英階層、高端人士不熱愛藝術。

這在人類文明史上是一件非常罕見的事情,文化藝術修養和社會地位、經濟收入不匹配,這是很罕見的。

第四,應該把文化藝術消費列入日常常規支出,培養孩子的音樂審美的價值觀。

五、問答互動

文廚(高山大學校長):有一個網友問您,應該如何去欣賞流行音樂?

▲ 左:文廚;右:魯白

周海宏教授任何音樂都可以直接聽。如果是一般的聽一聽,不需要太多教育,因為流行音樂有非常鮮明的節奏,它的旋律相對不復雜,不需要太多指導。當然,流行音樂還有一些內部分類,我們現在聽的基本是港臺日韓流行音樂,還有歐美流行音樂。有人引導固然好,但是多聽是關鍵。

如果想深入了解流行音樂,要想聽到門道,還是需要找人講,要去學習一下。不過,即便像古典音樂,我有一套教育體系,我用兩次三個小時的講座,能讓大家很快開始欣賞復雜的音樂體系,講完了以后并不復雜,但是就像人的扛壓能力一樣,耐受力和敏感性是需要常年大量經驗積累的,和我們看畫、看書法是一樣的。看多了,就知道什么是好東西了。

有人問銀行家,銀行員工是怎么區分真假幣的?銀行家說得特精彩,真錢看多了就知道什么是假錢了。好藝術接觸多了,就知道什么是好了。

因此,我在此特別再次提醒家長朋友們,孩子從小要聽經典音樂。為什么?兩個原因。

第一,我們現在每日涌現的音樂,有的好,有的不好,大家就都接受了,但是經典音樂過去幾百年篩選出來的,都是好東西,孩子從小要看好的東西,防止低俗化;

第二,是一個人的心智是成長的。我們的理性能力,比如說數學,計算越來越復雜,語言越來越復雜。人的感性能力也會有一個成長,如果從小都看特別簡單的東西,心智就不能成長。


我從來不反對大家聽《小蘋果》,但是我擔心的是五六歲的孩子聽《小蘋果》。十五六歲的少年、三四十歲的成人、八十多歲的老人也聽《小蘋果》,這讓人想到什么?想到國民的審美心智好像沒有成長。

我的想法是完美的,人到四五十歲之前,所有的音樂都應該能夠享受,才不枉為人生一世。我們來到地球上就一次,應該看最好的東西。

有時候覺得很遺憾,表面上現在文化內容很多,但是篩選能力很重要,建議聽經典。

我不反對看宮斗戲、抗日神劇、都市言情劇,但是我更建議每周看一場電影,盯著戛納金熊獎、金棕櫚獎、奧斯卡外語片獎的電影,每周看一部電影,一年看50部、4年看200部,看完這種水平的電影,你的心智水平、對世界的認識、對人性的認識會完全不同。

我經常坐飛機,甚至在飛機的商務艙,很多商界人士在看智商水平很低的戲劇,表演非常假,舞臺非常艷俗,我覺得不是不行,但我覺得非常遺憾,這不是這個年齡段該干的事。

▲ 周海宏教授

魯白教授(高山大學校董、導師):我是本次直播的牽線人,今天對我來說,非常享受,我不知道網友在網上看的效果怎么樣?我坐在現場,盡管我們有好幾米的距離,但我深深被你的氣場、分享和配樂給感染了。

我想你是精心選過音樂的,是你想要傳遞的。音樂是我們人生的一部分,讓我們的人生更美好,不可或缺。我認為人生有4種生活,物質生活、情感生活、知識生活、精神知識。今天的分享,除了物質生活,其他三種生活全部感受到了,非常感謝今天的一頓大餐。

你說音樂有兩樣東西:音樂是自由的;音樂是多樣性的。因此,不要專聽一種音樂,要聽各種各樣的音樂。我們社會也同樣需要這兩樣東西,要有自由的思想空間,要有多樣性,要有各種各樣的事情讓我們感受,才會慢慢自己提高自己的審美水平。

你用了一個詞“審美心智”,其實我們的人生是一種體驗,音樂是我們人生的一部分,音樂是要讓我們有一個非常大的自由度,盡管因為疫情的關系,我們被困在一個空間里,但是我們的思想可以有一個非常大的空間來自由暢想,并且還要有各種各樣的多樣性。

我自己是研究腦科學的,我覺得音樂是為腦子服務的,讓我們的情緒感到放松也好,感到愉悅也好,感到緊張也好,感到興奮也好,從科學上來講,從音樂教育的角度來講,我們是怎么感受音樂的?

周海宏教授:這個問題100%是你的專業領域的問題,這是需要你這個學科來研究的。我的專業是音樂心理學,我的專業背景是研究人的音樂審美的心理學規律,當中有幾件事情和你是有交集的。

第一,什么東西讓人產生節奏感?我具體概括為等距、等分、等比,就是在一個時間序列中,每隔一個相等的距離會有一個聲音事件發生。只要具備這個,我們就產生秩序感了,這是一個感性的的秩序,這和科學上的確定性是一樣的,當發現一個確定性可預期的時候,會有一種快感。

第二,等分距離中產生的一個事件,就開始等分了。因此,我們知道在等分點應該發生事件,這是一個確定性判斷,當確定性缺失的時候,就產生了復雜性,這時候,感覺到了一種秩序,但又有一種變化,這就是美的原理了。


什么是美?

2000年前的古希臘沒研究透。宋瑾先生(中央音樂學院音樂美學博士)一語中的,美是感性的有序與豐富性,既有趣又豐富,構成了美的本質。

更復雜的部分,是對音高的期待,太多的被預期了,覺得意料之中;太偏離了,情理之外。它一定是在一個既預期又偏離的位置,像剛才我唱歌的節奏,有一些點在你預期之內,有一些點在偏離你的預期,這時你會有一種有序與豐富性的感覺。

因此,這些行為和現象的原因,我已經研究出來了,至于這些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有待于你們科學家去研究。

魯白教授(高山大學校董、導師):音樂有幾個主要的要素,旋律、高低、節奏、反差,反差就是變化,音樂要是完全按照某一種模式,聽久了也會覺得不好聽,一定要有反差在里面,包括音高的差別。好的大作曲家會故意不給你期待的東西,在你期待的地方,突然給你停一下,或者音一下變了,或者產生伴音,產生一種短暫的不舒適,但在整個一個場景中又覺得非常和諧,在音樂上怎么理解這件事情?

周海宏教授:你剛才講的話中有兩個東西。一個叫求異心理,舉個例子,現在我們一桌的菜,他們都說我特別會點菜,但其實我是按照音樂的原則來點菜的,當你吃一口紅燒肉,吃一口醬肘子,吃一口糖醋魚,吃一口北京醬鴨,你就會想吃脆蘿卜是不是?小白菜是不是?為什么?當你有一種刺激以后,人們就需要一個變化,這屬于審美的對比性原則,我們有一種求異心理。

▲ 從左至右,分別為魯白(藍衣服)、周海宏教授(西服)與文廚(紅衣服)

但人還有一種慣性心理,當一個刺激下去以后,希望下一口還是牛肉,還想吃一口牛肉,吃三口以后才想吃白菜,也就是保持性原則。

那么還有一個原則,叫“快感的強度與期待的張力成正比”,“久別勝新婚”就是這個意思,也就是,我想讓你滿足,但是我要抖包袱、賣關子,讓你心理張力蓄積到一定程度以后,然后“啪”能量釋放,一釋放以后快感就來了。

我很慶幸研究了音樂,音樂正好去除了視覺、語義,能夠關注大腦神經純情緒狀態的動力的過程和規律。

文廚(高山大學校長):今天我們無意間發生了“科學遇見音樂”。我今天現場創新一下,我認為有三種生活方式:科學的生活方式、音樂的生活方式、其他生活方式。

周海宏教授:你的概括應該是對的,就是理性、感性以及還沒有在這里面的東西。魯白教授他是著名神經科學家,他可能比我還藝術、還感性,我對待藝術是非常理性的,因為它是我的研究對象,我對藝術是理性態度。

文廚(高山大學校長):網友說今天真是意外的驚喜,突然出現了一個科學家和一個音樂家的這種意想不到、意料之外的精彩對話。你今天為什么選這些歌曲?你有什么樣的一些思考?

周海宏教授:這些是從我跟國家大劇院一起做的《走進音樂的世界》7張光盤中的代表性曲目,按照情緒功能選擇,滿足多樣性,覆蓋情緒類型。

我在講音樂的時候,從來不講背景、講時代,為什么?這種知識到網上一查都有。我們過去的音樂教育存在一個問題,講的都是知識。一個初中生一個下午搜集的知識可能比一個教授一輩子收集的知識都多,我們不要去給觀眾提供一些觀眾完全找得著的東西,給觀眾一個線索就可以了,我把這些曲子的名字發給大家,大家自己去找就行了。


文廚(高山大學校長):網友很關心一個問題,現在很多民族音樂在消失,我們應該怎么保護它?您作為音樂家,您怎么看?

周海宏教授: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1988年,20多年前,我還是一個大學四年級學生,我寫過一篇文章,《危機中的抉擇》,談的就是保護民族音樂的問題。這是一個很悲劇的話題,中國古代音樂史是一個啞巴音樂史。

為什么是啞巴音樂史?我們現在了解古代的音樂,完全都是靠文獻的,因為我們過去沒有完整精確的記錄法,只能靠口傳心授一代代流傳下來。

但是中國古代社會特別動蕩,一次王朝更迭,就導致大量文化喪失,第二代人從頭開始。每一次王朝更迭的時候,老一輩人去世以后,音樂就失傳了,于是,一代一代的音樂在失傳。

到1905年,袁世凱登基大典,最后一次奏響了中國古代非常重要的門類“宮廷雅樂”。從此以后,這個重要的音樂門類就沒有了。

1927年5月,劉天華先生在北京成立了“國樂改進社”,他開始搜集散落在民間的樂工,希望能夠把他們記錄下來,當然因為無資金,這件事情不了了之。到20世紀80年代,文化部起草一個民間音樂集成,但是這個集成記錄的都是文字和樂譜,離實際差異非常大。

1986年我去四川的時候,我到四川一個鎮,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鎮上文化館的人告訴我,這里沒有民間音樂、沒有民歌,但是離開鎮一里地的地方(不是一公里),我們進到農民家里去,采錄到了一個非常好的曲子,但是所有的樂工都已經六七十歲了,現在這個又沒有了。


實際上,保護中國傳統音樂,是一件當務之急的事情。我在此特別呼吁有能力的、有影響力的人,記住,保護純粹正宗的中國音樂是一個當務之急。

為什么要保護正宗的傳統音樂?因為現在進入了世界的大融合階段。從世界的多樣性角度來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一個話,一個民族的文化與其他文化差異越大,它對世界的文化貢獻就越大。它強調的是文化多樣性對整個世界的創造力和豐富性的貢獻。

現在我們的中國音樂越來越像歐洲音樂,少數民族音樂越來越像漢族音樂,我們的歌手越來越喜歡歐美港臺,以至于我們已經失去了大量真正的地道的,而且豐富多彩、極端精彩的中國傳統音樂,這是一個很沉重的話題。

為什么要保護傳統?因為它直接關乎到一個民族的藝術的豐富性,直接關系到一個民族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關乎到孩子未來在什么樣的世界下生活。這是一個國家級、戰略級的大問題。

隨著我們的語言越來越受制于表意的、實用、功利的需要,我們開始忘卻了,語音本身也是一個藝術材料,也是一種美的元素。民歌里蘊含鮮明的感性的智慧,豐富多彩,這種材料在加速流失,這是個民族的一個損失。為了未來的孩子,為了中華民族的藝術的創造力,從現在開始應該保護原生態的、原樣的中國傳統音樂藝術。


魯白教授(高山大學校董、導師):我們在保護的同時,有責任去發揚光大,但不是像文物一樣拿出來,而是我們要添加我們這個時代自己的文化元素進去,才能源遠流長,把中華民族的文化再提高到一個新的水準上去。

周海宏教授:我那篇文章的口號是“保護保護、原樣保護,創造、創造、盡情創造”保護和創造并行不悖

每一個藝術,它有它自然的生態,它本身是一個好的藝術,當它生態變了以后,它活不下去了,比如哭喪歌、哭嫁歌、船工號子,它的生態沒有了,這樣的藝術肯定就會隨它消失了。

但是作為音樂藝術,它是一個非常好的藝術形式,沒有了很可惜,它的實用功能沒有的時候,它的感性的價值還在,這時候我們就得把它保護起來,這個邏輯的類比,就好比大熊貓,它的生態環境不行了,我們還是要把它保護起來。因為保護生物的多樣性。

藝術也以此類比,凡是最后能生存下來的東西,往往都是好東西。不好的東西,在時間的流逝中,在當時就已經被淘汰了。像京劇,能存活幾百年是非常好的東西,如果中華民族從此以后再也沒有京劇,也沒有昆曲,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一個民族有歷史、有故事感很重要。

我更喜歡歐洲,不太喜歡美國。美國的故事感比較差,沒有沉淀,有的時候,感性需求和理性需求不一樣的,理性需求是淘汰式的,新的生產力出來以后,舊的一定落后,一定被淘汰,但文化藝術應該是積累式的,新的創造出來以后,過去的東西也應該保留,當然不是保留沉渣或者糟粕,但是作為感性的藝術,其實是應該保護的

現在我們開始做仿唐樂舞了,這是一個民族的悲哀,應該是奏唐朝的樂舞,在唐朝,光打擊樂,有名的曲子4000多首,宋朝的音樂文化是非常發達的。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一方面要創造,一方面保護的任務相對來講更沉重。

魯白教授(高山大學校董、導師):怎么能夠讓我們這一代人,包括80后、90后、 00后能夠喜歡上你我都喜歡的京劇、昆曲,這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周海宏教授:這件事不難,關鍵在于教育決策者。

▲ 周海宏教授(西服)與文廚(紅衣服)

熱愛傳統藝術,要從娃娃抓起。在演老戲的時候,你會發現兩撥人,一撥是老頭,一撥是8歲以下的小孩。孩子們只要覺得可愛,覺得美,他就喜歡。缺的是什么?缺的是中間這段的人。

這說明什么?孩子并不拒絕傳統藝術。我們的任務是什么?我們的任務是把教育做得更好一些。現在大量的藝術教育在扼殺孩子的藝術細胞,這是很大的問題,也就是我說的,好多孩子學琴,學了一門技術,恨了一門藝術,學習走向了藝術教育的反面,在各個學科都有這個問題。藝術教育如何能做得更好,是一個很重要的任務。

文廚:今天我很榮幸成為你的五線譜的第一個掃盲對象,好多網友在問五線譜的事情,敬請期待您的五線譜教學視頻。

周海宏教授:我先扼要說一句話一個三歲的孩子是斷然學不會簡譜的,因為簡譜仰賴于數字概念的建立,而三歲孩子還建立不了數字概念,從數字變成音樂代號,這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但是五線譜是直觀的視覺的刺激,見到這個圖形就干這件事,這是孩子的本能就能做到的刺激反應。

實際上,五線譜需要一個好的教學體系,特別像九連環。九連環的每一個環解開都是很簡單的,但是如果你解的步驟不對,就會超級難,而且根本沒有出路。這些年我一直在研究,從心理學、美學一直到最后的教學、五線譜的教學,我力圖梳理五線譜教學的心理建構規律。心理建構規律一旦出來以后,就會變得非常簡單。


當然,還要經過一些教學實踐梳理出五線譜教學體系,能讓全國人民都學會五線譜。

為什么?學文化必須要學識字,學音樂一定要學樂器,說話人人都會,一個民族靠口傳心授也能傳好多歷史,但是有了文字,這個民族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我希望通過我們未來的更深入的教育、規律的研究,能讓全國人民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學上樂器,讓中華民族重回音樂文化大國,我們必定成為曾經稱之為禮樂之邦的民族,我們應該共同努力,讓它成為一個音樂大國,謝謝大家。

掃碼收聽音樂直播回放??

高山大學(GASA),

用科學真理探索人類發展終極目標。

聚焦前沿研究,

生物基因、人工智能、材料、太空等

未來趨勢一網打盡。

【生命科學模塊】

覆蓋基因科學、腦科學等領域

包括生物制藥、基因工程等

教學領頭人:魯白

清華大學藥學院教授 、高山大學校董

本期科學公益直播的主講人周海宏教授

就是魯白教授邀請的

更新學堂將線下學費68萬/人

的高山大學課程搬到線上

【230節視頻課 班主任全年督學

CEO社群 12月學籍】

全年課程1299元

用學科跨界打破思維定式!

曲單

1、《野蜂飛舞》,[俄]里姆斯基·科薩科夫

2、《蝴蝶》,[挪威]格里格

3、《紅色娘子軍》

4、《英雄生涯》,[德]理查·施特勞斯

5、《春天奏鳴曲》,[德]貝多芬

6、《葬禮進行曲》,[波蘭]肖邦

7、《莫斯科河上的黎明》,[俄]穆索爾斯基

8、《土耳其進行曲》,[美] L.克勞斯

9、《土耳其進行曲》,[加] G.古爾德

10、《命運交響曲》,[奧] H.卡拉揚

11、《命運交響曲》,[德] H. 克納帕爾茲布什

12、《浪漫小品》,[捷克]德沃夏克

13、《孤獨牧羊人》,[羅馬尼亞] 格奧爾基·贊菲爾

14、《Cha-Cha-Chá》,[古巴]Silvio Rodríguez

15、《Unterm sternenbannen》,[德] Heinrich Achleitner

16、《Siciliano》,[斯洛文尼亞] 葛拉芬洛爾/[德]馬利亞·格拉夫

17、《Mozart:Clarinet Concerto in A Major, K.622》,[英]杰克·布萊梅爾

18、《Silver Bamboo》,[美] 狄恩·艾文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為什么白巖松和周海宏都希望孩子能夠愛上音樂藝術?答案在這里!
道教音樂傳承能用五線譜嗎?
全新五線譜學習法
《周海宏教授琴童家長課》全套視頻正式登陸騰訊課堂 ——琴童家長不可錯過的崗前培訓課
中央音樂學院周海宏教授:想要幸福成功,從小熱愛藝術!
創業云課堂| 周海宏:音樂何須懂?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台县| 肇州县| 商水县| 峨山| 鲜城| 保康县| 望都县| 宁蒗| 甘南县| 钟祥市| 许昌市| 连山| 海盐县| 峡江县| 寿光市| 米林县| 苗栗市| 房产| 柳林县| 西乌珠穆沁旗| 榕江县| 资阳市| 兴安县| 宜章县| 枝江市| 三明市| 桐乡市| 潜山县| 南丰县| 淮北市| 新竹市| 聂拉木县| 宁乡县| 诸城市| 金秀| 吉首市| 巴林右旗| 时尚| 南丹县| 夏津县| 通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