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掘到了元宇宙的第一桶金,2021年歌爾股份(002241.SZ)大火,也迅疾成為其他大廠對標對象。
潮電智庫王歡表示,宇宙的盡頭是元宇宙。元宇宙的未來就是VR/AR,其核心競爭點將集中于光學、顯示、傳感器與真數字基建。
市場數據顯示,2022年AR/VR頭戴設備到2026年將達到兩位數的增長,屆時VR/AR頭戴設備的全球出貨量將超過5000萬臺。未來3-5年內 ,迅速逼近千億美元市場。
4月26日歐菲光對外宣稱,將組建元宇宙事業部,負責VR/AR領域的光學鏡頭、影像模組、光機模組和整機組裝制造等。
潮電智庫掌握可靠消息,舜宇與某算法公司已達成合作,其VR/AR整機制造計劃也在推進中。
智能穿戴產業鏈專家王朝對潮電智庫說,“歌爾在VR賽道上已經布局很久,不管是從技術還是出貨量來看,市場領先優勢都很明顯。”
但國內一線光學廠商高管韋亮并不這么認為,“在結構件、規模化和自動化生產方面,光學企業更具競爭力,可以做到垂直整合實現一站式服務模式。”
火藥味已濃。
目前瑞聲科技、科大訊飛、聯創、丘鈦、弘景等廠商也沒做壁上觀,均已布局AR/VR。
歌爾:十年成為AR/VR第一廠
3月29日,歌爾股份發布年度業績報告。公司2021年實現營收782.2億元,同比增長35.5%;實現凈利潤42.8億元,同比增長50.1%。
歌爾表示主要得益于公司VR/AR、智能可穿戴和智能無線耳機等產品銷售收入增長。 2021年公司AR/VR出貨量近5萬臺。
從2012年開始,歌爾布局布局VR/AR已有十年,同業內頭部品牌廠商Meta、索尼、聯想、realmax等客戶以及高通等知名戰略合作伙伴一起完成了多款明星VR/AR產品的研發和量產上市,使得歌爾積累了大量技術解決方案和制造經驗,智能硬件業務也迅速成為歌爾股份成長最快的業務板塊。
根據公開信息,歌爾股份是Meta旗下Oculus Quest2、索尼PSVR以及字節跳動Pico VR的獨家代工廠商,占據全球中高端VR出貨量80%以上份額。
目前,歌爾可以提供包括VR/AR產品設計、研發和制造一站式解決方案。2021年包括VR、AR、可穿戴設備等智能硬件收入已經高達328億元,占其總營收4成。
歐菲光:自救元宇宙
4月26日,歐菲光官方宣布成立元宇宙事業部及IoT生態事業部。前者主攻VR/AR領域光學鏡頭、影像模組、光機模組和整機組裝制造等,后者覆蓋智能門鎖、網絡攝像頭(IPC)、機器人等相關產品。
退出果鏈讓歐菲光近兩年業績大受影響,也一直試圖通過新布局實現自救。除了主營手機光學業務,車載和AR/VR被賦予重望。
歐菲光表示,在光學鏡頭方面,可以提供VR非球面透鏡、VR/AR鏡頭組、VR目鏡等產品,影像模組上,歐菲光依靠手機影像模組和3D感知模組的技術研發,拓展FPV攝像模組、SLAM雙攝模組、VR眼動追蹤模組和VR定位攝像頭模組。
在VR/AR光機方面,歐菲光對LCOS光波導模組、Bird Bath雙目光機模組、LED光波導模組和Pancake光機方案等技術路線進行布局。同時,也將布局VR/AR眼鏡和頭戴式設備的整機組裝制造服務。
歐菲光表示,其VR/AR項目已經在定點開發中,并有部分項目量產,客戶和合作伙伴仍未公布。
舜宇:AR/VR業務同比增長120%
2021年,舜宇光學AR/VR相關業務營收13.4億元,同比增長123.3%。
舜宇學首次在年報中進行了AR/VR營收數據細分,并明確表示將加大在AR/VR的研發投入,提高產品集成度及技術含量。
舜宇光學表示,公司去年完成了新一代VR空間定位鏡頭的研發,進一步改善了溫漂問題,提高空間定位的穩定性;同時,VR雙目顯示模塊也完成研發,在畸變和色差方面得到進一步改善,提升了VR的顯示效果。
此外,公司的雙菲涅爾鏡片VR目鏡已實現量產。該目鏡通過增大視場角,提升了VR的沉浸感體驗。
官網信息顯示,舜宇光學的AR/VR業務包括光學器件,光學傳感器和系統模塊。但后兩者在官網暫時沒有產品信息。據悉,公司目前主要提供光學器件中的VR目鏡,鏡頭焦距39.4mm,視場96度,直徑52mm。
另外,有消息稱舜宇光學系Meta旗下頭顯產品的目鏡核心供應商,但舜宇光學官方未公布具體的合作伙伴。
藍思科技:39億加注AR/VR
4月7日,藍思科技披露《關于變更部分募集資金用途的公告》,擬將“長沙(二)園智能穿戴和觸控功能面板建設項目”投資總額由原來的15.2億元增加至54.1億元。公告顯示,該項目預計2024年底全部建成達產。
為何39億大手筆加注AR/VR?藍思科技公開發聲,“預計現有產能將不能滿足客戶需求,智能穿戴業務有望成為公司未來重要的業務增長點”。
5年前藍思科技就開啟了AR/VR產品領域技術、產品等方面的研發和拓展,是行業內最早開始對光學、結構件及功能件模組開展研發、創新的企業之一,已有量產產品落地,具有豐富的技術儲備和全球優質客戶資源。
據產業鏈消息,藍思科技已組建了AR/VR研究和業務部門,強化聲學、光學領域研究和功能件模組方案設計,并獲得了核心客戶的支持。
今年2月藍思科技表示,公司持續參與各個客戶的智能手表、AR/VR項目;在AR業務方面,玻璃鏡片的難度和挑戰較大,價值也更高。從藍思科技2021年財報數據分析,雖然實現營收452.7億元再創歷史新高,但凈利潤下滑超過五成。未來新業務的體量規模和盈利能力承接方面,AR/VR無疑是最合適的賽道。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