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研究數據一致證實,以藥物治療為基礎、醫學運動治療為核心的心臟康復治療可以在原有藥物治療基礎上,進一步降低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再次發生心臟事件的風險和早死風險。醫學運動治療是容易被臨床忽視和不好把控的部分,臨床開展安全有效的運動治療,治療原則包括系統評估、運動處方制定、運動風險監測以及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的干預。
作者:丁榮晶
單位: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ACS和PCI術后患者的運動康復
急性冠脈綜合征(ACS)運動康復的目的是促進機體的恢復,控制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危險因素,改善心理狀態,提高身體耐缺氧能力和生活質量,促進回歸社會,預防再次發生心血管事件和猝死。大量研究表明,運動康復治療不僅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有利于改善左心室功能,延緩心室重構,控制或逆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降低再發心血管事件。對患者,如沒有并發癥,發病后次日即可開始運動指導和危險因素治療;如有并發癥或心肌梗死面積很大,患者病情穩定后開始運動康復,體力活動程度可根據患者癥狀逐漸增量,建議患者參加院內監護下心臟康復治療4周,隨后參加院外心臟康復治療,具體方法見表1。
表1 ACS和PCI術后運動康復核心內容
穩定性冠心病患者和擇期PCI患者心臟康復
二級預防措施和以運動為基礎的心臟康復是冠心病患者長期治療的重要內容,進一步降低了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相關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現已證明,醫學運動治療尤其是達到靶強度的運動訓練,有抗炎癥、抗動脈粥樣硬化、抗血栓的作用,并且延緩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以及并發癥的進展。就穩定性心絞痛患者而言,醫學運動治療不僅可以提高缺血閾值(心絞痛閾值),還可以減少心絞痛發作的次數和減輕嚴重程度,甚至可以提高生存率。心臟科醫生有責任向患者強調健康生活方式和藥物治療對維持手術效果的重要性,并將患者轉診接受系統心臟康復治療,具體方法見表2。
表2 穩定性冠心病及擇期PCI運動康復核心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