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基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定義,但其中也不乏一些刻板印象與誤區。
譬如,有人認為基金是賭博與騙局,有人認為基金和普通的理財產品沒什么區別,還有人認為基金與普通人之間隔著一條銀河,高高在上、遙不可及……
但其實,基金只是一種用來投資理財的工具。它既不遙遠,也不神秘,與我們每一個普通人,尤其是步入了新時代的普通人聯系得十分緊密。
那基金到底是什么?
本文將努力用接地氣的方式來初步梳理。
基金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平常我們討論的基金特指投資理財領域的“基金”,是狹義上的基金,其全稱為“證券投資基金”。
但當我們去看教科書或者百科詞條對“證券投資基金”的定義與解釋時,可能會似懂非懂、一頭霧水、或者感覺各種拗口、甚至完全看不懂。
其實說得通俗一點,基金就是一種合伙理財、眾籌投資的工具。
為了讓大家更接地氣地了解基金,我們來舉幾個例子。
先特此說明一下,此處舉例的目的僅是為了方便理解基金的概念,現實生活中的基金運作會更加正式、復雜。
# 情境案例1:
普通的銀行存款一般利率較低,但銀行的大額存單一般利率相較可觀,只不過大額存單要求的資金門檻更高。王大、王二、王三是三兄弟,每個人都只有10萬元的現金閑錢想要存進銀行理財,但是大額存單的起存額度是30萬元。
這時,王大、王二、王三一商量,簽了個合同,決定把三個人的10萬元合在一起,合伙存一個大額訂單,到期后再把本金和利息按三人出資的比例分配。在這里,三兄弟合伙存大額存單的行為就是一種類似基金的行為。
# 情境案例2:
李四是大學生,學校不遠處有一個水果批發市場,比學校附近的水果超市賣的水果要便宜許多,但批發有門檻要求,太少了不給批發不給賣。李四本想買點批發水果圖個便宜,結果老板告訴他:“小伙子,我們這兒是搞水果批發的,至少10斤才能起批?!?/p>
顯然,李四一個人很難在短期內吃掉10斤水果(除非當飯撐),但水果批發的價格又的確比去超市便宜。這個時候,李四的室友發來了信息:“李四啊,聽說你去買水果了?我們寢室里其他幾個最近都想吃橙子,要是方便的話一起買點唄?到時候我們來接你?!?/p>
李四一個人的需求的確達不到批發的門檻,但加上室友的需求之后,10斤的批發門檻就能夠著了。在這里,李四和室友合伙買批發水果的行為也是一種類似基金的行為。
# 情境案例3:
小花和小糖從小到大就是一起打拼的好搭檔和好姐妹,看著家鄉旅游業和商業越來越景氣,姐妹倆便合伙盤下一棟公寓樓,用來做民宿出租。每個月的收益在扣除成本后按投入比例分配,如果有風險也按投入比例分攤。在這里,小花和小糖合伙當房東的行為就是一種類似基金的行為。
相信看完了這三個例子,大家應該都在心里對基金的概念有了一點眉目。
正如前文所言:基金就是一種合伙理財、眾籌投資的工具。只不過“證券投資基金”,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討論的基金,主要是投資的是銀行存款、債券、股票、期貨、其他固收理財與權益投資,等等等等這些與金融、投資、理財掛鉤的東西,且有專門的監管部門、運營團隊、服務平臺參與。大家將想要投資理財的資金依法、合規地籌集在一起,達到一定規模,選擇或制定投資目標與投資范圍,委托專業合法的團隊代理(如基金公司與基金經理),按照自己出資的占比(份額)享受收益并承擔風險和波動,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證券投資基金。
因此,與基金本質相同的行為在現實生活中其實非常常見,并沒有高大上一說。
甚至,基金其實離我們一直都很近,尤其是在當下的信息時代。
許多保險尤其是養老保險、教育保險、理財型保險往往都和基金密不可分,甚至它們本身就是基金;我們平常經常使用的支付寶余額寶、微信零錢通、部分銀行活期理財增值服務也是基金。
所以,基金離我們也并不遙遠,甚至有人可能已經使用了很久的基金,只是自己一直沒有意識到而已。
那什么是廣義上的基金呢?
廣義上的基金是指為了達成某目的、或者具有某種特定用途的資金,且一般具有一定的規模體量和管理者。
現在我們也來舉幾個例子:
# 案例1:社會福利保障基金
住房公積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其實都是廣義上的基金,它們由官方或者得到許可的商業機構置辦運作,以維系社會的住房、養老、醫療福利保障體系的運轉。
# 案例2:獎勵或援助類基金
某些熱心慈善人士創辦的助學基金、圓夢基金、慈善基金,以及某些行業類的人員在圈子內創辦的互助基金、獎金(譬如諾貝爾獎)等,這些都是廣義上的基金。
# 案例3:群體或自主類基金
譬如高中和大學的班費,班級成員集體出資,用于滿足班級的某些開銷,如買書、班服、聚餐、郊游、繳納某些費用等;譬如社團的社團費用,社團成員集體出資,用于滿足社團活動的開銷,譬如宣傳、租用場地、購置活動物品、維持社團正常運轉等。
譬如團員和黨員繳納團費和黨費,用于維系團和黨的活動運轉,譬如教育培訓、資料編發、基礎設施、場地開銷、活動開銷、困難成員補助、先進成員獎勵、黨團媒介運營等。
譬如家族或家庭中,老公和老婆希望未來的某一年能一起外出旅游,于是每個月都往某個小賬戶里共同存放一些資金,積少成多直至達成目標;又譬如夫婦有了孩子,為了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并解決義務教育之后的學費與生活費問題,夫婦倆每個月都節省出一些資金積攢下來放在理財產品里,等孩子需要的時候再取出來。
譬如個體本身,小明喜歡讀書、健身、而且想學一門技能,為了滿足自身的發展需求,小明每個月省出一筆錢放在一個獨立的賬戶里,每當買書、學習、健身、培訓進修的時候就從這個賬戶里取錢出來,其余的開支都不碰這里。
……
諸如此類,這些都是廣義上的基金,只不過某些基金比較官方正式、某些基金比較隨性、某些基金是集體基金、某些基金是家庭甚至只是個人基金。那廣義上的基金和狹義上的基金(即“證券投資基金”)又有什么聯系呢?
從上述廣義基金的舉例來看,大家不難理解——廣義上的基金總會不可避免地面臨支出。
譬如諾貝爾獎是著名發明家諾貝爾立下的遺囑產物,遺囑要求機構將他的那一部分遺產用于獎勵后人的發明或貢獻。諾貝爾獎一般每年都會評選和頒發一次,可諾爾貝留下的遺產卻是有限的,為了盡可能地延續這種鼓勵、精神與傳承,就需要對其進行運營。
曾經,諾貝爾獎面臨過“越發越少”的枯竭威脅,盡管每年都有慈善捐贈來補充本金,也有銀行的利息,但長此以往絕對不是一個辦法,一旦遺產枯竭,就意味著以后發不出獎金;從精神層面而言,中斷這種對科學和人類貢獻的鼓勵與傳承是一種損失;從相關機構和國家的層面而言,中斷這個獎項會降低自身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也不利于自身人才的培養和吸引,繼而降低自身的文化、經濟、技術優勢。
在這樣的驅動與威脅下,諾貝爾獎的運營進行了改革,加入了與時俱進的投資理財概念,即將諾貝爾的遺產和后續得到的捐贈資金進行投資理財,從此,諾貝爾獎不僅沒有“越發越少”,反而還越發越多。而涉及到投資理財,就自然離不開證券投資基金。
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也有類似的情況,雖然整體一直都有人在繳納這些保險,也就是說一直都有本金在涌入,但面對全國的支出需求,保險每年的花銷也不是一個小數目,更別提目前我們的地區發展不平衡、繳納情況參差不齊、人口結構面臨老齡化、后續本金涌入速度有低于支出速度的預期。為了緩解甚至解決,各國的保險資金也都會進行投資理財,其中,證券投資基金即狹義上的基金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增值渠道。
即便放在我們個人身上,譬如夫婦為孩子未來的教育提前做打算,他們會選擇存銀行定期或銀行理財、理財型保險、甚至是基金定投;譬如夫妻倆準備攢錢出門旅游,他們也一般會選擇余額寶、零錢通、活期+、甚至是短債類基金等增值工具。
因此,許多廣義上的基金其實都離不開狹義上的基金,即廣義上的基金離不開投資理財,離不開證券投資基金。
甚至,某些廣義上的基金本身就與證券投資基金是重合的,具有雙重屬性,它既是保險,同時也是證券投資基金。
至此,你還認為基金離我們的生活很遙遠嗎?無論是廣義上的基金,還是狹義上的基金,其實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有人說基金就是賭博,他聽說某個親戚去年虧了十幾萬。
有人說基金就是普通的理財,一直拿著準沒錯,只不過中間有些波動。
還有人說基金根本就沒什么波動,一年四季穩穩當當的,不存在什么虧損。
為什么不同人眼中的基金有這么大的差距?
他們真的是在討論同一個東西嗎?
答案——是,卻也不是。
一方面,他們談論的的確是同一個東西。
他們所說的都是投資理財領域的基金,即證券投資基金。
另一方面,他們談論的又不是同一個東西。
因為基金分很多種,不同種類和不同定位的基金千差萬別。
相信很多朋友都用過支付寶的余額寶、微信的零錢通,但其實這些產品都是基金,甚至某些銀行也推出了類似的產品。從我們自身和周圍人的使用情況來看,你聽說過或體驗過買這些產品還出現了虧損的人嗎?并沒有。
也相信有些朋友體驗過或見證過某些基金,它們不是大漲就是大跌,自己偷偷買了點試試水,可能這個月偷著樂,下個月就憋著哭。有人賺嗎?有人虧嗎?都有。
這其實就和幾個人聚在一起吃方便面是一個道理,我們以甲乙丙丁戊己六人舉例:
甲吃的加量桶方便面,說吃一桶就夠了;乙吃的是小桶版,說吃完一桶和沒吃一樣,太少了;更別說他倆可能飯量還不一樣。
丙吃的魔鬼辣火雞面,吃一口就說快辣死了;丁吃的小雞燉蘑菇口味,優哉游哉地吃面,優哉游哉地喝湯,說真鮮啊,一點也不辣。
戊吃的加蛋加火腿腸的加價版方便面,說里面有蛋有火腿吃起來就是帶勁兒一些;己聽了低頭一看,發現自己的方便面桶里為什么沒有蛋和火腿呢?因為他買的普通版。
試問:他們吃的是同一個東西嗎?答案:是,卻也不是。
他們吃的都是方便面,但他們吃的方便面各自都不一樣,再加上人不一樣,給出的評價自然不一樣。
相信聽完了這個例子,大家對于基金的各種刻板印象是怎么來的,就都能理解了。
那么,基金一般可以分為哪些類型呢?
今天,我們就站在基金投資范圍的角度,在這里做一個簡單的初步認識。
注意,只是初步認識,因為真正的基金分類細化之后品種和定位會更多,站在不同的角度分類分出來也會有差異。
前文我們提到,基金就是一種眾籌投資理財的工具。
在案例中,王大、王二、王三合伙存大額銀行存單,屬于銀行存款,是沒有風險,是保本,是穩賺的。而小花和小糖兩姐妹是合伙開民宿,這是既可能賺錢,又可能虧損的。
由此來思考,我們就不難理解了:如果你購買的基金主要投資銀行存款、國債,那么基本就沒什么風險,然而收益也不會太高;如果你購買的基金主要投資股票甚至是期貨,那么風險會相當大,相對的,收益和虧損都可能會很高。
站在基金投資范圍即投資內容的角度,我們可以把常見的基金粗略劃分為4種或5種:
# 種類1:貨幣基金
貨幣基金主要投資那些老鐵穩穩穩的東西,譬如銀行存款、債券,尤其是國債、政府債、高等級短期信用債等,只投資固收類,不參與期貨、股票、大宗商品等高風險投資,有著“準儲蓄”、“類存款”的外號。
如果國債和政府債都超級不靠譜,銀行存款(不是銀行理財)也天天虧損,那你想想這個世界上到底還有啥靠譜?所以,貨幣基金雖然寫著低風險,不保本,但可以把它理解成無風險,只是心里要有個心理準備——銀行也有倒閉的時候,但大型銀行批量倒閉的幾率并不高。
因此,貨幣基金適合所有朋友。但是我不推薦大家額外配置除了余額寶、零錢通等能靈活取用以外的其他貨幣基金。
因為余額寶這種類型屬于貨幣基金里的特種兵,能每天靈活取用1萬元,而正常的貨幣基金取出是需要至少一個交易日才能到賬的,遇到周末假期日還會順延。況且,貨幣基金整體收益水平都差不多,很難拉開太大的差距。不如放在一起還能盡快產生復利,讓錢滾雪球的事情才是錢能陪你做的最浪漫的事情。要是閑錢真的很多,那就下一類——債券基金走起。
# 種類2:債券基金(此次僅介紹純債)
如果真要細分下來,債券基金的品種會非常多,有的甚至能摻雜一點股票進去。今天在這里,只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債券基金里的純債基金,以免信息過多,難以消化,更多的內容我們留著后續慢慢來。
如果說要把純債基金更簡單、更快速地理解,那就腦補一下,把貨幣基金里的債券占比調整到80%及以上,那么貨幣基金就變成了債券基金。同時,除了國債、政府債、地方債以外,純債基金可以投資更多的信用等級比較高的企業債。
所以,真正的純債債券基金,風險還是相對較小。某些人口中的基金和普通的理財產品差不多,偶爾有一段時間可能出現一點小波動,整體上是穩穩的幸福,他們口中說的這種基金正是債券基金里的純債基金。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觀察到這樣一件事情,一般的純債債券基金都標有“中低風險”,而支付寶或某些平臺的定期理財(一般不敢玩基金的朋友們才會把錢存到這里面)同樣也是“中低風險”。雖然標簽不一定完全對,但既然一直都這么歸類,總該是有點原因的——它們投資的范圍本來就基本是一致的,只不過展示方式和計算規則不同而已。
所以只要愿意逃離舒適圈,適當學習一點純債債基的朋友們,純債債基都能與大家友好相處。純債里又可以粗略地分為短債、中短債、長債,具體的我們后續再說,但今天可以提前了解的是,短債收益更低但更穩、出現波動的概率更小,長債收益更高、但出現波動的概率更大。比較優秀的長期純債一般年化能達到5%-7%,取用也比定期理財或定期存款要靈活得多,可謂是在理財方面上,能吊打同圈子里連余額寶都不敢用、或是只敢買定期理財的朋友們了。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有親戚、小公司團隊、來路不明的野雞理財平臺宣稱自己的產品低風險甚至保本,購買門檻低,靈活,年化收益還能穩定超越8%,那一定得留意了。
如果前面我剛剛提到的這些優勢條件他一口一個承認,那我敢斷定,這99%可是個騙子、或被騙子騙了之后也變成了個騙子,剩下的那1%是業務能力不過關、或者職業道德不強的理財銷售人員。
騙術稍微好一點的,開頭一段時間會讓人嘗嘗鮮,等掐指一算差不多了就卷錢跑路了。其實對于目前的某種現象我一直都十分頭疼,有證監會管著的中低風險基金(貨幣基金、純債基金)他們打死不相信??梢坏┠硞€親戚、同事、前領導說“我最近手上有個好東西,每個月利息20%,無風險,保本,每個月可取……”那他們就屁顛屁顛地跑過去了,全家一起攔都攔不住,還想著把其他親朋好友一起拖下水。不知道您身邊是否有這樣的隱患或案例呢?
# 種類3:混合基金
混合基金可以理解成啥都能投或啥都去投的基金,既有銀行存款,又有債券,同時還有股票,基金經理會根據策略和市場情況、或者基金合同調整投資比例?;旌匣鹨部梢约毞?,甚至是細分下來定位類型最多、最復雜的基金。
今天我們可以簡單地了解一下混合基金的初步情況:
以債券為主的混合基金叫偏債類混合;
以股票為主的混合基金叫偏股類混合,市面上大多數混合基金都是偏股類混合,這一類混合基金的風險不亞于股票基金——所以很多教科書上科普的“混合基金風險小于股票基金”這句話一定要批判地對待。
股票債券各一半的基金比較少,通常被稱為股債平衡型混合基金,簡稱“股債”。
所以,如果您只想要穩穩的幸福,那么貨幣基金和純債債券基金就是您目前的天花板;如果想稍微有一點突破,希望承受一定的風險博取更高收益,那偏債類混合基金可以考慮考慮。至于偏股類混合基金,請將其等同于股票類基金。
以及在此說明:一般剛入坑基金的新手朋友們容易產生一種錯誤的認知,認為基金就跟銀行理財存款一樣,放著就該漲,跌了那就是基金的不對。這是錯誤的認知!
股票市場是有周期性的,即跌跌漲漲跌跌漲漲。如果非要把基金和存著不管只等著漲錢的產品比,那就只有貨幣基金和純債債券基金尤其是短債類基金能夠符合了,要是只能接受這種風險的朋友,即保守型朋友,請不要投資貨幣基金和純債債券以外的基金,甚至純債基金里都要以短債類為主。
而在中低風險的產品中,貨基和純債債基也已經足夠了。要是真有超高收益又極低風險的產品,估計世界上就沒有貧窮了,即便有,也是極少數群體才能享受的。
# 種類4:股票基金
從名字就能看出來,股票基金主要的投資對象是股票,甚至還有規定股票成分不能低于80%(但有些偏股混合基金的股票倉位一直都是90%以上),所以股票基金算是真正的高風險基金了。到了股票基金或偏股類混合基金這個風險程度,才算是真正的“主流基金”。往往聽到人們說買基金賺大了、買基金虧慘了,一般就是股票基金和偏股類混合基金了。
大家或許聽說過,只持有一只股票的話,風險會很大,一天內要么能讓人上天,要么能讓人入土。股票基金則是這個問題的改善者,它是由基金經理管理,按照產品合約,同時買下很多只股票,不定期調整,賺取總體收益,盡量分散風險的基金產品。
所以保守型的朋友們是堅決不能碰偏股類混合基金和股票基金的,除非某一天你突然覺得你行了,你不怕了,你想試試邁入新世界了。當然,后果自負,但沒有經歷過打磨的刀,一定是把不能當刀使的刀。
# 種類5:指數基金
指數基金其實是比較特殊的種類,它的存在就是復制出一個指數,我們可以理解為有一個固定的模板,讓它按照這個模板中的成分和比例模仿出來供我們使用。比如某個指數的成分是30%辣椒,30%清油,10%生抽,10%雞精,20%蘑菇醬,那么對應的指數基金就相當于一個碗,碗里面的調料正好就是上述的成分和比例。
常見的指數有債券指數,也有股票指數;如果一只指數基金跟蹤的是某個債券指數,那么它本質上是一只債券基金;如果一只指數基金跟蹤的是某個股票指數,那么它本質上是一只股票基金。
以及,絕大部分指數基金都是股票指數基金,即高風險基金。所以如果您的風險承認能力和接受能力,以及投資偏好并不適合的話,依然不建議投資指數基金,尤其是跟風定投指數基金。當然,適度地跳出自己的舒適圈,提高風險接受能力和投資技巧技術,也是提高收益的辦法之一。
例如,曾經只敢存銀行活期定期的人,終究愛上了余額寶,從一開始的小心翼翼到現在一發工資全都存進了余額寶。至于這方面具體有什么建議,那就是后話了。
至于指數是什么意思?指數基金具體是怎么一回事?指數增強型基金又是什么東東?我們后面單獨開一期再聊,今天就只做一個初步的簡單認識。
相信看到這里,大家已經明白了什么是基金。
無論是廣義上的基金,還是狹義上的基金(證券投資基金)離我們都不遙遠,甚至與我們息息相關。
基金并不可怕,也不神秘,既不遙遠,也不高大上,它純純地只是一種用來投資理財的工具,和用筷子、勺子、叉子吃飯是一回事。只要能耐住性子去學習基金、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不斷摸索出適合自己的投資理財體系、正確認識基金與市場,我相信,接觸理財和基金將會是這輩子莫大的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