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30日,葉某購買某開發商開發的房屋一間,約定2011年5月30日交房并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合同中對房屋位置、價格、面積等作了明確約定。后雙方又簽訂了補充協議,約定開發商發出入伙通知書的形式可以是電話、傳真、信函、在網絡媒體或當地公開發行的報紙公告等形式,但直至2011年5月30日,葉某仍未收到交房的電話或短信通知。同年12月,葉某到開發商處拿不動產發票時才得知開發商在報紙上通知交房,且要求葉某先交物業費才交房,葉某不同意,遂起訴至法院。(詳見葉某與襄陽某投資公司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2013)鄂襄新民初字第01047號民事判決書)
韋喜律師總結焦點:1、開發商登報通知交房有效嗎?
2、葉某有權要求先交房再交物業費嗎?
韋喜律師觀點:1、開發商登報通知交房合法有效。(1)本案中,雙方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及補充協議,合法有效。雙方明確約定補充協議內容如與合同正文相沖突,以補充協議為準。那么在合同與補充協議內容相沖突時,應選擇適用補充協議的約定。
(2)根據補充協議的約定,開發商發出入伙通知書的形式可以是電話、傳真、信函、在網絡媒體或當地公開發行的報紙公告等形式。
(3)補充協議關于通知形式的條款雖是開發商單方制定的格式條款,但從該條款的字面理解上,采取各種通知方式的用語是“可以”,也即“可以這樣也可以那樣”。從一般人的通俗理解上不會產生歧義。因此,開發商選擇補充協議約定的任何一種形式進行交房通知,就應視為開發商已經按照合同約定履行了交房通知義務。
2、葉某無權要求先交房再交物業費。補充協議約定,葉某在辦理房屋交付手續時還應先行交納物業服務費等相關費用,如葉某未交納相關費用,視為葉某未付清房款,開發商有權拒絕交房。從本案查明的事實看,葉某至今未按約交納物業服務費等相關費用,開發商據此拒絕交付房屋系在行使同時履行抗辯權或先履行抗辯權。故在葉某未按約先履行支付相關費用的義務的情況下,開發商向葉某交付房屋和辦理相關權證的條件未達成。即葉某無權要求先交房再交物業費。
韋喜律師溫馨提示:1、商品房買賣合同或者預售合同中對交房形式有明確約定的,出賣方應當嚴格按照合同約定履行交房通知程序。
2、買方身份證上的地址如果不是經常居住地,應當向賣方提供現經常居住地址。如果買方未提供,賣方按照身份證上地址郵寄送達,逾期交房的違約責任由買方承擔。
3、賣方通知交房時最好選擇容易取證的方式送達,例如郵寄送達,登報送達。郵寄送達的,盡量選擇EMS,同時在快遞單上寫明文件內容,保留好快遞底單。
4、部分業主已經收房的證據不能證明其他業主已經收房。